学科分类
/ 14
2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重庆地区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CMV肝炎)病例的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婴儿CMV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8年1月~2010年4月住院确诊为CMV肝炎的186例婴儿的临床资料,从流行特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9天~3月157例(84.4%),4~6月22例(11.8%),7~10月7例(3.8%)。60例(32.3%)来自农村,81例(43.5%)来自郊区,45例(24.2%)来自市区。2.148/186例(79.6%)以黄疸为首发症状就诊,临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合并胆道闭锁44/186例(23.7%),肺炎91/186例(48.9%),先天性心脏病26/186例(14.0%),腹股沟疝11/186例(5.9%)。结论1.CMV肝炎主要发生于1~3月的小婴儿。农村和郊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市区。2.婴儿CMV肝炎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以黄疸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还包括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常合并其它系统损害或先天性畸形。

  • 标签: 婴儿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不同浓度牛磺酸对成年雄性大鼠脊髓胶状质(substantiagelatinosa,SG;laminaIIofRexed)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乌拉坦(1.5g/kg,腹腔注射)向成熟雄性Wistar大鼠(6~7周)施以全身麻醉,随后行腰骶部椎板切除术。取出腰骶部的脊髓(L1-S3),利用振动微切片机切取500-600μm厚度的脊髓切片,放置于标本记录槽内的尼龙网托上。然后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SG神经元的生物电信号。用不同浓度牛磺酸、荷包牡丹碱以及士的宁等溶液灌注记录槽。结果牛磺酸在作用于SG神经元甘氨酸受体所引起的效应远大于甘氨酸本研究中当牛磺酸和甘氨酸应用浓度相同时,牛磺酸的诱发电流振幅(ITau)都比甘氨酸的诱发电流(IGly)振幅大。牛磺酸所引起的电流可能与氯离子的电导率增加有关。牛磺酸在0.3mM时可以激活甘氨酸受体,在3mM时不仅激活甘氨酸受体并且激活γ氨基丁酸A(GABAARS)受体。结论牛磺酸在SG神经元中可能扮演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或调节器,并且可能具有镇痛作用。

  • 标签: &gamma -氨基丁酸A受体 氯离子电流 甘氨酸受体 胶状质 牛磺酸 全细胞膜片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腹症为首症的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了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腹症为首症的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10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与诊疗结果。结果由病理资料回顾可知,该10例患者均累及腹膜,并表现为急性嗜酸粒细胞腹膜炎。患者均以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加强对患者的病症认识,结合多项临床诊断,抓住治疗时期,对提高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急性腹膜炎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左旋门冬酰胺酶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株生长的影响。方法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jurkat细胞经左旋门冬酰胺酶处理前后的生长状态,Gimsa染色观察L-Asp处理前后jurkat细胞的形态变化。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经不同浓度左旋门冬酰胺酶处理后的jurkat细胞的DNA片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jurkat细胞经不同浓度门冬酰胺酶处理48小时后的凋亡率及死亡率。结果终浓度为1IU/ml、2.5IU/ml、5IU/ml、10IU/mlL-Asp均可诱导jurkat细胞发生凋亡和死亡,L-Asp终浓度为2.5IU/ml时jurkat细胞凋亡率最高,死亡率随L-Asp浓度增高而升高;凋亡细胞基因组DNA片段化断裂,凝胶电泳可见梯状条带。结论左旋门冬酰胺酶可以诱导jurkat细胞发生凋亡,其凋亡细胞DNA发生片段化断裂,凋亡率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浓度有关。

  • 标签: 左旋门冬酰胺酶 白血病 细胞凋亡 jurkat细胞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辩证施治联合核苷酸类似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核苷酸类似治疗,实验组采用辩证施治联合核苷酸类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A、TBil、ALT、HBV-DNA水平相差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均有所改善,实验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辩证施治联合核苷酸类似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辩证施治 核苷酸类似物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女病普查中4600例阴道分泌检查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阴道分泌检查的患者4600例,根据年龄的大小分为四个年龄段,观察并对比不同年龄段妇女阴道分泌的情况。结果在病原微生物所占比例情况检测中发现,细菌的检出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病原微生物。清洁度为III°及细菌性阴道疾病占比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不同,患者体内的细菌、滴虫、霉菌以及混合感染的分布情况也存在差异,对妇女的生殖健康有着不同程度的危险,因而,对妇女进行及时有效阴道分泌的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妇女病 阴道 分泌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的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5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三组患者血清的AFP、CA125、CA199和CEA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HC组患者的肿瘤标志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CA125、CA199和CEA四种肿瘤标志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各单项检测结果,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的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PHC的阳性诊断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 诊断
  • 简介:摘要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前列腺特异抗原是前列腺癌相关的两种肿瘤标志。本文就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前列腺特异抗原的结构,生物学效应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 标签: 前列腺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前列腺特异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伴3q异常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表现。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08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接收的32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R带常规显带技术对这326例患者染色体进行检查。结果其中有16例患者属于伴3q异常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该病的检出率为4.9%,对这16例伴3q异常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进行化疗治疗,治疗效果较差。结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出现的伴3q异常使得白血病的治疗显得更加艰难,而且在3q异常中主要的表现形式为3q21q26。

  • 标签: 3q异常,急性髓性白血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雅培37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产生计数误差的原因,探讨解决方案,减少误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操作雅培37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的经验,总结雅培37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产生计数误差的原因,分析研究其应对的方法。结果影响雅培37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误差的原因较多,不同的原因都有相关的解决办法。结论根据雅培37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产生误差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都可以使检验结果准确发出。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 计数误差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血白细胞(WBC)的联合数量检测在皮肤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并且试图通过该法来指导临床用药,避免临床上滥用或误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150例皮肤病病例(细菌感染类、病毒感染类)进行实验分析,将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①150例患者中CRP增高者有137例(91.33%),WBC增高者有79例(52.67%),并且有36例(24%)患者WBC正常,单CRP增高。②细菌感染类皮肤病CRP含量远高于病毒感染类CRP含量,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P和WBC联合检测法能够提高细菌感染类皮肤病的检出率,另外,对部分患者的WBC变化出现特异性可以通过CRP检测进行辅助,判断患者是否产生了细菌耐药株。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血白细胞检测 皮肤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CV重组体J6/JFH1在Huh7细胞中复制并产生感染性病毒颗粒。方法将HCVRNA转染至Huh7细胞中,待转染效率达80%左右,收集上清液,感染新的Huh7细胞,得到的病毒命名为一代病毒,取一代病毒感染效率达80%左右的上清液,感染新的Huh7细胞,得到的病毒命名为二代病毒,测定转染与2次感染收集病毒的滴度。结果在将HCV病毒转染和感染Huh7细胞后,HCV阳性细胞达80%的时间分别是第13天、第5天及第5天,三次最高滴度分别是3.9FFU/ml,4.5FFU/ml及4.6FFU/ml。结论成功在Huh7细胞内培育出带有适应性突变的J6/JFH1病毒,为HCV体外培育提供了新思路,为耐IFN的丙肝治疗奠定了基础。

  • 标签: HCV Huh7细胞 IFN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于2008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噬血细胞综合征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患儿2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在监护室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儿童家长的心理护理,并做好各系统出血的预防及处理。结果本组22例HPS合并MODS患儿中有7例病情好转,治愈率为31.82%,有15例死亡,死亡率为68.18%;本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0.91%。结论对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在急性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儿童家长的心理疏导,并做好出血的预防及处理,可提高儿童的成活率。

  • 标签: 儿童 重症监护病房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162眼)翼状胬肉患者做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8个月),150例161眼一次治愈,1例1眼复发,翼状胬肉复发率为0.62%。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 移植 翼状胬肉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二次细胞减灭术方式对患有复发性卵巢上皮癌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复发性卵巢上皮癌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化疗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二次细胞减灭术与化疗结合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卵巢癌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二次细胞减灭术方式对患有复发性卵巢上皮癌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二次细胞减灭术 复发性卵巢上皮癌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种不同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90例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A、B、C组,三组均为30例,分别采取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治疗、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诱导联合治疗及柔红霉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比较三组完全缓解时间、白细胞计数及早幼粒细胞所占比重改变,并对用药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A组完全缓解时间(42.35±2.54)d显著高于B、C组(26.34±3.85)d、(24.35±3.57)d,A组白细胞总数(22.64±1.45)×109/LVSB、C组(19.31±1.36)×109/L、(19.28±1.51)×109/L显著较高(P<0.05),早幼粒细胞所占比重A组为(0.53±0.12)%显著高于B、C组(0.24±0.01)%、(0.25±0.02)%,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分别联合三氧化二砷及柔红霉素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单一全反式维甲酸,且毒副作用与单一用药无明显差异,应将联合用药治疗作为优选方案。

  • 标签: 白血病急性 早有粒细胞 细胞毒药物 诱导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皮祖细胞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4年8月我院诊断为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定义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来我院未诊断为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者。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内皮祖细胞水平。结果研究组入院时、研究组出院时、对照组内皮祖细胞水平分别为436.51±95.47pg/ml、278.6±69.4pg/ml、234.63±64.25pg/ml。对照组内皮祖细胞水平明显低于研究组入院时和出院时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时内皮祖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对照组内皮祖细胞水平最低,研究组入院时内皮祖细胞水平最高。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冠心病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内皮祖细胞表达明显增高,内皮祖细胞可能参与心肌梗死患者血管修复和再生过程。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治疗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DC-CIK细胞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患者110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方法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DC-CIK细胞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23.64%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52.73%,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晚期恶性肿瘤中采用DC-CIK细胞联合治疗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DC-CKI细胞 恶性肿瘤 治疗效果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由于供体器官、组织、细胞的缺乏,猪源性肝细胞成为生物人工肝等技术的重要原料来源,但PERV种间传播的可能性为生物人工肝的临床应用带来了重大隐患。本文就在体细胞对PERV的易感性进行综诉。

  • 标签: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感染 生物人工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