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护生临床带教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内在我院见习的精神护生80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总结精神护生临床带教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带教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精神护生在临床见习表现出不良心态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总结精神护生临床带教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并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能够有效解决精神护生在见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标签: 精神科 临床带教 护生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精神门诊首次就诊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取我院精神门诊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首次就诊的精神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女性患者的SCL-90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以及敌对因子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首次就诊者的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及敌对等因子均显著高于常模(P<0.05)。结论首次在精神门诊就诊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 标签: 精神科门诊 首次就诊 心理健康状况 症状自评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在儿童精神住院患儿及其家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儿童精神住院患儿80例,按照随机方式将全部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人文关怀护理。结果在电话回访成功率、患儿满意度以及家长满意度方面,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童精神住院患儿及其家长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能让家庭支持系统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让临床疗效提高。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儿童精神科 住院患儿 家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方法及其成效。方法以86例2014.1.1.~2015.1.1.之间在我院精神接收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手段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分别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及其治疗依从性。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实施护理后观察组在以上观察指标上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患者实时人性化护理能够明显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同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精神科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文化在医院精神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精神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从笔者医院精神选取40位护理人员、200例入院治疗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跟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人员经过临床护理文化建设并合格后,给予优质护理服务,以护理人员素质考评、护理质量考评、精神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指标,评价护理文化建设在精神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人员经过临床护理文化建设后,其素质水平、护理行为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这对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也有了积极促进作用,并且观察组精神患者对培训后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文化建设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生活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还能提升精神患者的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文化 精神科 工作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在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等待时间和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提高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工作效率,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精神科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精神首次护理记录中漏评估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精神首次护理记录中漏评估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对活动实施前后的漏评估率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品管圈方法使精神首次护理记录中漏评估率由30%降低至6%。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首次护理记录漏评估率中取得了很好的管理效果,且取得了一定的无形成果,符合科学的管理理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精神科 首次护理记录 漏评估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式管理精神住院病人的出走原因以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7月到2013年12月我院发生出走的住院患者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出走情况。结果发生出走现象的患者主要为首次住院患者,且多发于入院1周时间内的900~1100,患者主要选择趁医护人员不注意时夺门而出或是撬坏门窗等出走方式。结论科室管理人员要注意分析住院患者的特点,准确评估各项高危因素,增强对各个环节的监控,实施心理支持等安全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此降低以及防止精神住院病人的出走现象。

  • 标签: 封闭式管理 精神科 住院患者 出走
  • 简介:摘要介绍精神门诊的基本要求和通讯设备的配置、导诊流程,要求精神导诊护士熟悉各类精神疾病症状的表现,导诊时做到心中有数;了解病人家属的心理,取得家属的配合;加强安全管理,避免导诊中出现意外事件;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做好门诊病人家庭护理有关知识的宣教。

  • 标签: 精神科 门诊 导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式情景模拟演练在精神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精神应急能力教学培训小组,采用医护合作式情景模拟演练培训精神护士应急能力。结果培训后精神护士应急理论知识和应急技能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护合作式情景模拟演练提高精神护士综合应急能力。

  • 标签: 医护合作 情景模拟 应急能力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分析综合性医院精神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和治疗。方法选取2010年10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精神就诊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非专科医师组和专科医师组,分别进行诊断识别和治疗,比较两组的识别正确率和治疗效果。结果比较精神医师和非精神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率发现,精神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率高达96.0%,而非精神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率只有58.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发现,第8周专科医师组的痊愈54.0%明显高于非专科医师组32.0%.结论综合性医院精神医师对对抑郁症的识别和治疗效果高于非精神医师,非精神医师的识别能力和治疗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综合性医院精神科医师 抑郁症识别 抑郁症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导师教带教模式在精神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以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将2014年6月~2016年4月在我实习的94名护理实习生按照实习时间不同分为实验组(48名)和对照组(46名);实验组实习生采用全程导师制带教模式,即每名护生由1名临床专科导师负责专科知识方面的指导和在我实习全过程的督导工作;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在护生出科时进行实习效果评价。结果两组护生出科时理论、操作考核得分和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成绩比较,接受全程导师制带教模式带教的护生理论、操作考核得分和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成绩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对带教老师的综合测评成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实习护生进行全程导师制带教模式进行临床带教能提高实习护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临床带教质量,培养优秀的人才。

  • 标签: 全程导师制 护理实习生 临床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精神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成效,持续改进精神护理质量,降低精神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研究法回顾我院精神发生的病人外走事件77例,研究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通过加强风险评估、完善制度建设以及强化护理质量、人员培养等策略来持续改善护理成效。结果实施RCA后我院精神外走事件相比实施之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采用RCA法能够有效提升精神护理质量,提升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和护理水平,保障精神病患者人身安全,降低病人外走发生率。

  • 标签: RCA 不良事件 精神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开放式病房规范化培训护士形成心理压力的来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匿名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在精神开放式病房规范化培训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根源进行了解,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精神专业性高,工作安全隐患多,护患沟通技能要求高等多方面。结论针对精神开放式病房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心理压力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便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提稿护理质量。

  • 标签: 精神科开放式病房 规范化培训护士 心理压力 分析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精神实习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式(PBL)教学法与案例式(CBL)教学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的精神实习生45例为对照组,行PBL教学法;同时再选取在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的精神实习生45例为实验组,行CBL教学法,观察各小组实习生的临床学习效果及对教学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实验组实习生的操作、理论成绩、病例分析及讲课评分等各项成绩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且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评价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精神的临床教学中,PBL教学法与CBL教学方式各有不同的优缺点。

  • 标签: 精神科 PBL教学法 CBL教学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精神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与其护理工作环境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中,采用横断面调查法进行调查,选择符合调查要求的25例精神护士参与此次研究,对护士的护理工作环境进行调查,并调查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过调查分析,精神护理工作环境的平均得分和其他科室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工作环境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精神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护理工作环境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应尽快改善精神护理工作环境,从而使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工作环境 工作满意度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品管圈活动对精神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推动作用。方法在我院开展品管圈组织活动,且分析活动期间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缺陷问题,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的解决措施。同时,活动主题定为精神优质护理服务,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水平。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精神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之前的86.67%提升至96.67%,且护理人员对精神病患者病情掌握合格率由之前的76.92%提升至96.1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解决精神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有效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护理工作中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精神科 优质护理服务 推动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全球性的精神卫生问题,是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的疾病。它并不是一般的“情绪问题”,而是一种会影响全身的慢性疾病,对患者及家属造成极大的痛苦。一般认为引起抑郁症除了生物因素外,主要是心理原因如负面突发事件(家庭变故、失恋、失业、工作压力过大等),这些因素持续时间过久又缺乏社会支持的人群易患抑郁症。抑郁症的愈后取决于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如果是心因性抑郁症必须排除心理因素,否则难以治愈。临床治疗中护理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而精神护理措施对此更为有效。

  • 标签: 心因性抑郁症 精神科护理措施 实施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精神危险物品流入病房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QCC),分析危险物品流入病房的原因,通过筛选,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度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圈员参与活动,提高了护士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使护理管理延伸至临床一线护士,成为一种持续质量改进的活动,使精神危险物品流入病房率由改善前的22.8%降为6.4%。结论通过QCC小组活动对降低精神危险物品流入病房发生率效果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安全留置针与头皮针在精神电休克麻醉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收治的60例接受电休克麻醉的精神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头皮针,观察组使用安全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输液外渗、护理人员针刺伤,患者满意率等指标的发生情况。结果30例使用留置针的患者发生输液外渗3人次,护理人员针刺伤1人次,患者满意率98%,30例使用头皮针的患者发生输液外渗10人次,护理人员针刺伤8人次,患者满意率87%。结论精神患者在电休克治疗中使用留置针减少了输液外渗的发生以及护理人员针刺伤,也减少了因反复穿刺而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安全留置针 电休克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