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应激心理护理方面的影响。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选取80位在我院就诊的急诊创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位,两组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比较分析效果。结果:对比数据可知,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人在护理前的 SAS评分(61.33±5.24)分和(61.45±5.18)分、SDS评分(64.21±5.14)分和(64.23±5.08)分、FAVS 评分情况(6.98±1.08)分和(7.02±3.38)分没有明显的差距,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评分情况均降低,研究组的分数(52.29±4.98)分、(59.02±4.78)分和(6.05±1.38)分比对照组(47.21±2.22)、(51.23±3.38)分和(7.02±3.38)分的低,P<0.05。结论:在急诊创伤病人的应激心理护理中使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较好,有助于病人的恢复。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诊创伤 应激心理 FAVS 评分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寻常性痤疮患者施行皮肤美容护理对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双号法将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82例寻常性痤疮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其中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施行皮肤美容护理,对比两组皮肤外观指标、心理应激反应。结果:研究组痤疮瘢痕消退时间、痤疮色素沉着消退时间均较参照组更短,且GAD-7、SDS评分更低(P<0.05)。结论:寻常性痤疮患者施行皮肤美容护理可促进皮肤外观恢复,减轻不良心理应激,值得推广。

  • 标签: 皮肤美容护理 寻常性痤疮 心理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应用疼痛应激干预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n=46,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46,常规护理+疼痛应激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疼痛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达97.83%,明显比对照组73.91%的治疗有效率高,且干预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疼痛应激干预护理可有效提高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效果,缓解疼痛水平。

  • 标签: 疼痛应激干预 糖尿病足 溃疡
  • 简介:摘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包括在最近的一些新闻里,人们经常能够听到或者看到一些发生在儿科护士和病患之间的纠纷。在医院里面平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比较多的,除了主治医生就是儿科护士了,儿科护士们是病人及其家属主要的沟通对象,因此在这些接触的过程中经常就会有摩擦,儿科护士每天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时长比较多,这就增加了护患纠纷的几率,本文将对导致护患纠纷的一些因素进行探讨,深入研究护患纠纷下的一些解决措施,最终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 标签: 护患纠纷 中的心理应激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探讨电烧伤后患者围手术期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一年时间内接收的电烧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对于电烧伤后患者来说,在此之后需要严格按照护理要求做好综合护理。对应激性溃疡出血等相关问题要高度关注,然后做好应对和处理,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所以需要充分落实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体现以人为本基本原则,这样才能体现良好护理效果。

  • 标签: 电烧伤后围手术期患者 应激性溃疡出血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剖宫产患者疼痛和应激水平实施舒适护理的影响分析。方法 以本院自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取的60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设置两组各30例,分别采取常规和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和应激水平。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疼痛及应激水平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面对行剖宫产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应激水平,降低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疼痛 应激水平 舒适护理 影响分析
  • 简介:我妻子怀孕已有三个月了,孕后她出现了恶心欲吐、头昏乏力、食欲不振等现象。可奇怪的是,作为丈夫的我在妻子怀孕后也出现了类似的症状几请问妻子怀孕,怎会让丈夫也有"妊娠反应"呢?广西玉林薛军美国威斯康

  • 标签: 丈夫怎会 妻子怀孕 怎会妊娠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4月科室接受的呼吸衰竭重症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29例)和对照组(n=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采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干预后,对患者的临床改善情况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以及血气指标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H,PaO2值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干预 重症呼吸衰竭 气管插管 心理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应激性溃疡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可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使原有病情恶化并明显提高致死率,在传统的护理过程中,常规护理的方法对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在继发应激溃疡中部分护理效果不理想。因此,本研究将颅脑损伤继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对临床中重度颅脑损伤的继发性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提供借鉴。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继发应激性溃疡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在我国医疗领域不断快速发展的引领下,护理科学也有了极大进展,现如今,临床护理在疾病治疗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护理人员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大,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强化自身心理素质,保证心理健康状态,以便更好的落实和完成各项护理作业,然而应激状况的出现,不可避免的会对护理人员的精神和心理造成一定冲击,基于此,笔者主要开展应激状态下提升护理人员心理健康人文关怀策略的分析研究,希望为维护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做出一点贡献。

  • 标签: 应激状况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 人文关怀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病人术中应激和术后复苏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21年5月-2022年1月80例全身麻醉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术中应激指标、低体温、躁动、寒颤发生率、清醒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护理问题反馈率。结果:实验组术中应激指标低于对照组,低体温、躁动、寒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清醒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减轻术中应激和加速术后复苏效果确切。

  • 标签: 保温护理 全身麻醉病人 术中应激 术后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重症监护患者实施治疗,重点分析早期多元化护理的主要内容和执行情况,优化治疗结局。方法:针对100例重症监护患者为对象,样本来源于2020年2月-2022年9月的患者,按照时间划分两个对比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早期多元化护理,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不良情绪对比中上,观察组患者在HAMA以及HAMD指标中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早期多元化护理对于重症监护患者,有助于改善其焦虑情绪,提高护理工作整体水平,具有可推广价值。

  • 标签: 早期多元化护理 重症监护 心理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PDCA循环理论在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ICU应激性高血糖危重症患者,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管理与调控,并且与血糖控制前相对比,观察血糖控制水平。结果:治疗前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为(10.32±1.68)、(16.65±2.57)、(17.19±2.48),治疗后为(6.07±0.92)、(10.08±2.92)、(7.32±1.57),差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控制中,PDCA循环理论发挥显著的作用,可以指导标准化、规范化血糖控制操作,以便于提升护理质量、治疗有效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理论 危重患者 应激性高血糖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至我院接受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共2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2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保温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应激反应情况以及苏醒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应激反应情况以及苏醒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采用保温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情况,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苏醒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保温护理 应激情况 苏醒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疼痛应激护理干预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内分泌科收治的8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疼痛应激干预护理,主要包括解除疼痛源、心理护理、情绪护理及创面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及疼痛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疼痛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加强疼痛应激干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健康与睡眠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疼痛应激护理 糖尿病足 溃疡
  • 简介:2009年1月-2011年5月我科42例结核病治疗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和护理,32例不良反应消失,8例减轻,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早期发现患者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抗结核药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手术病人普遍存在紧张焦虑的心理反应,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这种反应更会加重,甚至影响手术效果和手术后的康复。如何从护理人手来减轻病人的上述心理反应,满足病人的需求,是我们要认真探讨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取得手术病人在治疗中的配合与支持。

  • 标签: 手术病人 心理反应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 ICU机械通气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将 2017年 7月 -2019年 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历综合 ICU的机械通气患者 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受到创伤后由科室专业心理医生以 DSM-I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准则)为标准,借助 PTSD症状检查量表( PCL-17)作为创伤应激障碍测量及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病症表现将入选患者分成 PTSD组及非 PTSD组,对导致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单因素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 PTSD组人数 39例( 21.67%),非 PTSD组人数 141例( 78.33%);单因素分析,年龄> 45岁占比明显高于年龄< 45岁( 26.92%: 14.86%),女性患者高于男性( 35.08%: 15.44%),既往或合并精神科病症者较高于无此类病症者( 93.10%: 7.94%),机械通气时间> 20d者较高于≤ 20d者( 30.99%: 15.60%),机械通气期间未施以有效镇痛较高于施以有效镇痛( 26.48%: 18.75%),以上各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及民族均非导致 PTSD的危险因素,数据对比 P> 0.05。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 45岁 (OR=2.521, 95% CI: 1.042-5.101)、女性 (OR=2.422, 95% CI: 1.142-5.106)、既往或合并精神科病症 (OR=132.673, 95% CI: 29.084-665.905)、机械通气时间大于 20d(OR=2.543, 95% CI: 1.212-5.308)、机械通气期间未施以有效镇痛 (OR=0.545, 95% CI: 0.216-0.802)为 ICU机械通气患者创伤后导致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 p< 0.05)。结论:患者年龄大于 45周岁、女性、既往或合并精神科病症、机械通气时间大于 20d及机械通气期间未施以有效镇痛干预均为 ICU机械通气患者创伤后导致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上述因素对 ICU机械通气创伤患者施以有效的防护措施干预,以降低 PTSD发生风险。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创伤 应激障碍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