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肿瘤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分析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结果研究组下肢静脉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20.0%,护理满意度96.7%高于对照组7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肿瘤患者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静脉的形成。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脑肿瘤 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术后静脉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的1月~2017年的10月在我科接受脑血管介入术治疗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比静脉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的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的运用对脑血管介入术后静脉的预防有这积极的意义,能够通过多项系统性的干预降低静脉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恢复效率,获得其信任并提高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脑血管介入术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腹部创伤患者术后的静脉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商讨正确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自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8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有效的护理干预。将两组在术后15d内的下肢肿痛以及DVT的确诊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采取有效护理干预的研究组,其下肢胀痛及DVT确诊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腹部创伤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积极的综合性护理,对于预防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有着较好的效果,在改善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提升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老年腹部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药物对预防骨折围手术期下肢静脉形成的对比。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A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B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入院时、术后10d下肢静脉情况。结果根据彩超检查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4.29%,B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1.43%,2组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不同药物对骨折围手术期下肢静脉形成预防效果较好,而且安全性较高,本次研究两组分别应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治疗虽然效果相当,但是利伐沙班费用高不适宜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同药物 预防 骨折 围手术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大手术下肢静脉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本文主要选取2016年5月份至2017年5月份来本院进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预后,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下肢静脉发病率、精神紧张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率及治愈率提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大手术下应用系统的护理干预方法,有助于减少下肢静脉的发生率。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骨科大手术 血液回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发生静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抽取39例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选取同时期仅采用常规护理的39例进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以及静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其制动时间、导管口径、静脉穿刺次数、D‐二聚体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PICC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进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可减少发生静脉的概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肿瘤 PICC置管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名,护理人员将100名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就诊日期的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本次研究中,着重于对观察组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而对照组采取最为传统的简单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后的下肢静脉的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人员各项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的发生率(6%)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下肢静脉的发生率(22%),而护理满意度评分(96.06±2.6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82.48±2.39),两组患者的护理实验数据均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的风险,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各项临床工作的满意程度,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作者: 刘红坤徐会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骨科进行骨科大手术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患者年龄、活动性出血、感染、糖尿病、甘油三酯和卧床时间对下肢深静脉发生的影响,同时研究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88例行骨科大手术患者中,共计发生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7%。经统计学分析可知,年龄、活动性出血、感染、糖尿病、甘油三酯和卧床时间对下肢深静脉发生的影响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大手术患者在术后积极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同时提高护理质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19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利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预防下肢静脉,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加药物预防下肢静脉,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两组上述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需高度重视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下肢静脉的预防工作,通过个性化预防措施有效避免下肢静脉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髋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产妇接受围产期护理干预对其下肢静脉预防的价值。方法选取剖宫产产妇60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模式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对比2组剖宫产产妇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剖宫产产妇的下肢静脉、下肢肿胀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接受围产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将其下肢静脉的发生几率降低,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 标签: 围产期 护理干预 剖宫产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08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4人。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静脉发生率为1.85%,远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栓发生率16.67%;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30%,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1.48%,以上数据经由统计学检验得出P<0.05,即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够减少静脉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体验,从而大幅度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出血手术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在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2015~2016年接受治疗的62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下静脉发生率、临床护理满意度、七天护理后凝血功能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7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可显著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使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加快,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以提升。

  • 标签: 脑出血术后 集束化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调查临床护士对住院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估该院80名临床护士对下肢静脉形成相关知识的认知。结果临床护士对下肢静脉形成的基础认知、预防措施、并发症以及各相关高危人群的相关防范措施知识等。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护理下肢静脉患者例数不同的护士,其有关的基础和预防知识得分情况差异较大(F分别为5.326和7.656)。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因变量预防知识和自变量基础知识之间存在相关性(r=0.435,P<0.01);因变量措施落实情况和自变量知识总得分之间也存在相关性(r=0.213,P<0.05)。结论临床护士对下肢静脉形成相关知识认知不理想,医院方面应该加大对加强对临床护士对住院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相关知识继续培训和教育。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护士 认知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置管溶栓在治疗下肢静脉中的护理措施,并且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接受置管溶栓治疗的共42例行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髂静脉5条,髂股静脉11条,全肢型血栓26条,都使用Unifuse溶栓导管,经小隐静脉途径26人、胫后静脉6人、大隐静脉7人、大隐静脉-交通静脉3人,在插入血栓中使用尿激酶、肝素实施抗凝以及溶栓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病总结护理体会。结果经顺行静脉的造影确认得知全部患者的静脉通常度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并且患肢的情况出现了显著好转。42患者都为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仅有5名患出现一般性出血,并且在对症处理后都获得了出血缓解。结论CDT治疗下的肢静脉治疗效果显著,在治疗中要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强化对并发症的处理和观察是保证导管溶栓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导管溶栓术 并发症 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25例。对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的发生率相比于参照组患者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的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显著且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可有效的降低静脉的发生率,取得了显著效果,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术 深静脉血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DVT)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70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38例气管插管全麻32例。术前、术后实施心理护理、预防措施、饮食护理、机械护理和药物护理。结果通过对70例骨科大手术患者进行预防及护理措施,发生DVT3例,经过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有效地减少了静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下肢静脉是骨科大手术后的危险并发症,采用基本预防、药物预防结合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减低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