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术后下肢静脉形成(W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共192例接受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对患者进行强化血栓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下肢静脉的形成,能达到预防的作用,对护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性。

  • 标签: 妇科手术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预防静脉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静脉发生率为6.67%,明显少于对照组26.67%(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会有效防止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静脉,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明显,可推广使用。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对于预防患者并发下肢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 2014年 8月 -2016年 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 7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遵照患者的手术时间先后次序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包含 37例患者,研究组包含 38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行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行术后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发生率、住院持续时间、术后下床实现时间,以及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下肢静脉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持续时间和术后下床实现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术后综合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下肢静脉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下床时间,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下肢骨折患者 深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的临床处理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6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术后并发下肢静脉病例,对比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30例)与常规药物治疗结合超声消融介入治疗(观察组,30例)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上述治疗措施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6.67%;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此外,在平均溶栓时间方面对照组为(8.6±1.7)d;观察组为(4.6±1.2)d,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t=11.372,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时,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用超声消融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疗效,缩短溶栓时间,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科创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超声消融 临床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普勒超声评价骨科大手术后下肢静脉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共选取532例患者,范围是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对骨科手术下肢静脉形成的发生情况从骨科大手术后1周、2周进行,检查手段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法。结果在532例患者中,形成下肢静脉的患者共208例,有39.10%的发生率。其中血栓发生在单侧的发生率为82.69%,共172例。双侧肢体发生血栓的发生率为17.31%,共36例。形成下肢静脉的患者中,在术后1周后检出的有166例,发生率为79.80%,术后2周的占18.75%。结论下肢静脉的形成多发生在骨科大手术1周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的形成情况准确度和敏感度高且无创,临床价值明显。

  • 标签: 多普勒超声 骨科大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运动护理预防脑出血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采用分组讨论的研究方式将我院2016年接诊的27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150)接受早期运动护理,对照组(n=120)接受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护理干预效果,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且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护理能够改善患者静脉流速度,预防下肢静脉形成,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运动护理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观察利伐沙班联合足底静脉泵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静脉的效果。[方法]按就诊先后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98例采用口服利伐沙班+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9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足底静脉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凝血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给予双下肢B超检测,并观察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DVT的发生情况,术后伤口出血和引流情况,以及患者皮下瘀斑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APTT、PT、PLT及D-D指标值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而观察组各指标值更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下肢静脉发生4例,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2例,两组DVT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口出血、引流量及皮下瘀斑面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伐沙班联合足底静脉泵,能促进下肢静脉液循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的发生,减少出血的风险。

  • 标签: 利伐沙班 足底静脉泵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在预防接受肿瘤手术的妇科患者出现下肢静脉并发症的效果,阐明两者的应用价值。方法目标性选择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90例,45例为对照组,45例为观察组随机分配;所有患者均行肿瘤手术治疗,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护理方法为综合护理方案;重点就患者满意程度、静脉流速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三个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患者满意程度看,观察组患者(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2.22%);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但是观察组患者的上升幅度明显更大,从并发症发生情况看,观察组患者总发生率为6.67%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3.33%;对满意程度、发生率和速度上升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明显,有意义。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方法,综合护理措施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加快患者静脉液流动速度,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几率;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延缓病情的恶性发展进程,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复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临床价值高,值得广泛推行。

  • 标签: 妇科肿瘤手术患者 综合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大手术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我院行骨科大手术者100例,收治时间在2015年6月-2016年8月间,其中行硬膜外麻醉者80例,全身麻醉者20例,对患者行系统性护理,以分析护理后的效果。结果护理前的DVT发病率为8.0%,显著高于护理后的2.0%,P<0.05;经系统护理和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对骨科大手术患者采取系统化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进而提高手术效果,该护理措施值得借鉴。

  • 标签: 骨科大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化护理干预对妇科行盆腔手术后预防下肢静脉(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中于我院进行妇科盆腔手术的114例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为对照组患者仅提供临床常规围术期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围术期整体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DVT与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下肢疼痛感肿胀、肺栓塞等相关并发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对比均显示有意义(P<0.05)。结论整体化护理的实施有助于妇科盆腔手术患者病情恢复,有效预防并降低下肢静脉形成,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整体化护理 妇科 盆腔 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形成预防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行剖宫产的足月产妇86例分为对照组(n=43例)和观察组(n=43例),前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后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探讨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DVT、下肢疼痛肿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剖宫产的足月产妇,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率,改善剖宫产预后情况。

  • 标签: 血栓形成 早期护理 剖宫产 预防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大手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骨科大手术后下肢静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n=37)和乙组(n=37),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预防和护理措施,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证明,乙组的总有效率优于甲组。对甲组和乙组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甲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静脉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其效果明显,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分析骨科大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究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治疗的64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等分两组,以其中一组为观察组,以另一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术后静脉的形成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静脉的形成率低于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存在明显组间差异(P<0.05)。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静脉的形成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临床推广之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妇科恶性肿瘤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5年的3月-2017年的4月收治的156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施以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静脉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下肢骨折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静脉形成,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另实施静脉前瞻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下肢静脉的发生以及出院4周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率为3.8%,对照组为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4周后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功能、情绪、心理健康、活力、疼痛、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前瞻性护理,可有效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经验值得借鉴。

  • 标签: 脑卒中 前瞻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