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通过对无创正压通气所致面部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发生率、影响因素、采取SKIN集束化护理干预模式、建立面部压力损伤预防护理工作坊等,降低鼻面部压力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增加患者的舒适和耐受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面部 压力性损伤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体位护理在预防手术室脑肿瘤患者压力损伤中的效果。方法 观察对象80例均为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肿瘤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体位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研究时间为2020年6月-20223年9月。结果 研究组压力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肿瘤患者手术期间应用体位护理可有效减少压力损伤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 标签: 肿瘤 手术室 压力性损伤 体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于预防ICU危重症患者压力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在2021年8月-2022年1月期间,ICU中的危重症患者45例列为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措施,同时选择2022年2月-2022年7月的45例患者列为研究组,执行循证护理。最后对比两组压力损伤以及各分期压疮的发生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压力损伤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而且发生时间要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危重症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压力损伤的出现,减少发生率,延长发生时间,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ICU危重症 压力性损伤 预防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对临床压力损伤预防与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压力损伤高危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压力损伤发生率和治疗有效率均优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SOD、MDA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对临床压力损伤预防与治疗的应用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 标签: 伤口造口护理 压力性损伤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压力损伤干预预警护理方案在医院—家庭中的效果。方法:对照组出院前给予常规出院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制定个体化预警干预护理指导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Braden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前,两组患者的Braden评分和Barthel指数没有差异;观察组患者护理后,Braden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老年压力损伤干预预警护理能降低患者出现压疮危险,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综合效果显著,可以推广。

  • 标签: 老年 压力性损伤干预预警护理 医院—家庭
  • 简介:【摘要】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在实施过程中,患者主要是通过俯卧位形式,开展机械通气治疗,进而使下垂不张区域获得有效改善,促进肺扩张的实现,推动通气灌注状态改善。然而在进行PPV过程中,患者很可能会出现压力损伤,针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合理应对措施十分必要。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压力性损伤 主要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压力容器损伤的类型很多,有腐蚀损伤,韧性热破坏等。疲劳破坏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一个主要损伤类型。它是在压力容器中频繁的气压波动下,内部在长时间受到交变载荷的影响下所形成的一个内部破坏模式,在这种状况下的内部形状并不会出现明显的改变,也无法被人发觉,但极易引起内部突然的损坏。虽然疲劳破坏和其它的内部损伤形态之间有着很明显的差异,但是,由于疲劳破坏易于造成突发事件,影响也很大,因此必须予以特别注意。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肿瘤患者留置胸腹管引流期间发生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的发生率。 方法 成立小组,选定主题,现状把握、目标设定、拟定对策并实施、评价效果。 结果 患者在留置胸腹管引流期间压力损伤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0%降至0%。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风险认知,降低了留置导管期间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品管圈 恶性胸腹水 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术中获得压力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0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术中获得压力损伤患者25例为观察组,另外100例为对照组,进行一般资料与治疗情况对比,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分布与合并症无差异性,观察组患者年龄、BMI、手术时间、气管内全麻构成比、术中低体温构成比均大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BMI超过25kg/m2、手术时间长、气管内全麻、术中出血量大、术中低体温为术中获得压力损伤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中获得压力损伤的发生可受到年龄与手术及麻醉相关情况影响,需重视对高危患者筛查,通过针对干预降低其发生风险。

  • 标签: []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头颈部肿瘤治疗过程中预防放射皮肤损伤选用患者参与式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8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对所选患者按照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实施患者参与式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放射皮肤损伤进展速度低于对照组,放射皮肤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头颈部肿瘤在进行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患者参与式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皮肤损伤程度,放慢皮肤损伤进度,对于抑制患者的皮肤损伤有一定效果。

  • 标签: 放射性皮肤损伤 患者参与式护理 头颈部肿瘤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早期放疗患者放射皮肤损伤预防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方法研究基于整群抽样法从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早期放疗患者中选出8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放射皮肤损伤预防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皮炎反应、放射皮肤损伤程度。结果观察组放射性皮炎反应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70,P=0.000,t=3.098,P=0.003);观察组放射皮肤损伤Ⅱ~Ⅳ度占比为38.64%,小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1、P=0.001)。结论恶性肿瘤早期放疗患者存在放射皮肤损伤风险,放射皮肤损伤预防管理方案在恶性肿瘤早期放疗患者中的应用,能降低放射性皮炎反应发生率,缓解皮肤损伤程度。

  • 标签: 恶性肿瘤 早期放疗 放射性皮肤损伤 预防管理
  • 简介:【摘要】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全球约有1930万新发癌症病例,近1000万例死亡。由于肿瘤患者治疗的特殊和复杂,PICC成为当前肿瘤治疗中使用最广泛的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CVAD)。在置入PICC的患者中有17.0%~36.2%出现了导管相关并发症,其中皮肤损伤最常见。贴膜相关张力损伤是PICC置管患者常见的一种皮肤反应,发生了为3.23%。伴随着PICC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导管的维护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等护理问题颇为突出。本文对1例PICC导管使用过程中发生导管张力皮肤损伤做出以下原因分析。

  • 标签: PICC 贴膜相关性张力性损伤 导管相关皮肤损伤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专科护理在1例经桡动脉PCI术后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22年11月29日收治的1例经桡动脉PCI术后术肢张力水肿导致皮肤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专科护理在伤口护理中应用的效果。结果 经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患者受损伤皮肤全部愈合良好,于12月13日出院,出院后继续微信了解伤口后续情况。结论 桡动脉PCI术后伤口护理中应用专科护理能加快伤口的愈合速度,提高患者舒适感,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专科护理 张力性水肿 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压力损伤患者,探究常规护理与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6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观察组=43:43,前者应用常规护理,后者伤口造口护理小组的护理方法,对比并分析两组临床数据。结果 与对照组(18.60%)相比,观察组(4.65%)压力损伤发生率更低,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对知识的掌握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 对于压力损伤患者的临床预防与治疗,应用伤口造口护理小组的护理方法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护理,可降低疾病发生率,提升知识的掌握度,在临床实践中具备推广的价值。

  • 标签: 伤口造口护理 压力性损伤 临床数据 预防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用于降低老年糖尿病压力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内选择20例进行本次研究。患者前期均经过饮食、血糖等评估,随后对患者进行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对比干预前后压力损伤的发生率以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结果:干预前患者中有8例发生压力损伤,发生率为40%,干预后患者中有2例发生压力损伤,发生率为1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显著提高,对比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更容易发生压力损伤,进行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压力损伤的发生率,对于改善老年糖尿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压力性损伤 相关因素 护理防治
  • 作者: 张琴慧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4-1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2期
  • 机构: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丹阳212300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压力损伤防治中伤口造口护理学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100例压力损伤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护理模式选择伤口造口护理学,对照组50例按照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待两组患者护理后对比其效果。结果:计算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总有效率92%,不良反应发生率6%,护理满意度96%,计算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总有效率76%,不良反应发生率22%,护理满意度82%,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VAS评分显著降低,以上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均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口造口护理学对于压力损伤患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

  • 标签: 伤口造口护理学;压力性损伤;防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体位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脑肿瘤患者压力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8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0例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其基础上进行体位护理,对比对手术室压力损伤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压力损伤情况差别不大,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压力损伤平均面积以及受压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为0.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36%,差异明显(P<0.05)。结论 体位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脑肿瘤患者压力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正确的体位选择、合适的护具和垫子的使用,以及注意时机和频率的掌握,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压力,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 标签: 体位护理 预防压力性损伤 手术室 脑肿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在临床压力损伤预防与治疗中所具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1.01-2022.03病例系统中选出的49例可能出现压力损伤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设置观察组患者24例,对照组患者25例,前者采取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方式,后者采取一般护理模式,其他条件保持基本一致。结果: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后,观察组压力损伤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长更短,自身病情改善程度和压力损伤知识掌握程度均更好。结论:当具有压力损伤患病风险的患者接受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护理后,所取得的护理效果优于一般护理,可见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伤口造口护理小组 压力性损伤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强化护理策略预防lCU人工气道相关压力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ICU)2021.01-2021.12年收治的人工气道相关压力损伤患者(n=40例)进行分析,分为两组,试验组(n=20例):采用应用强化护理策略预防;对照组(n=20例):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相关压力损伤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相关压力损伤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30.00%),有差异,(p

  • 标签: 应用强化护理策略预防 重症监护室(ICU) 人工气道相关性压力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压力损伤患者护理期间采用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护理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经护理后对于护理知识的掌握水平更高;研究组经护理后的VAS评分更低;研究组不良事件率更低,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伤口造口护理小组 VAS评分 不良事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