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处的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MARSI)发生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这一时间段中,对我院静脉导管中心50名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住院病案进行回顾分析,对其与医用粘胶有关的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进行了调查,并对癌症患者在 PICC置管后发生MARSI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按照纳排标准,最终入选50例,其中有14例发生了医疗粘胶相关的皮肤损伤,医疗粘胶相关的皮肤损伤发生率为28.00%;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穿刺位置、紫杉醇的使用情况与更换频次与PICC置入处MARSI的关系密切。结论:在恶性肿瘤病人的PICC置入部位,以接触性皮炎及机械损害为主的MARSI发生率高;在使用PICC时,要注意 MARSI发生的风险因素和高危人群。

  • 标签: 肿瘤患者 PICC 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 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手法在降低患者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3年1月-2023年7月阶段内,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予以选取,样本例数为2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品管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本次医学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护理干预 患者 医源性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手法在降低患者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3年1月-2023年7月阶段内,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予以选取,样本例数为2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品管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本次医学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护理干预 患者 医源性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CCU危重症病人在应用前瞻护理后其压力损伤发生率的情况。方法  针对我院在2021年2月-2022年12月就诊的88例急性心梗、心衰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选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主要应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主要应用的护理方式为前瞻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模式对急诊CCU危重症病人压力损伤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应用前瞻护理模式后,压力损伤发生率为4.54%;对照组患者在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后,压力损伤发生率为22.72%,两组对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急诊CCU危重症病人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压力损伤预防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收治的行老年脊柱骨折术患者重,随机抽选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压力损伤预防护理。结果:在压力损伤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脊柱骨折术后,给予患者进行压力损伤预防护理,其效果显著,能减少压力损伤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老年脊柱骨折术 压力性损伤 预防性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压力损伤患者护理中使用集束化护理对于减少压力损伤发生率的临床效果与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选取人数为28例,按照随机抽签法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有患者人数1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有差异存在(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压力损伤发生率的效果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率,数据之间存在对比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压力损伤的患者实行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压力损伤发生率,效果显著,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压力性损伤 集束化护理 预防 作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为了分析压力损伤患者应用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护理干预措施后的效果。 方法 将我院神经内外科室和ICU、CCU等科室的104例压力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非干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溃疡痊愈时间与不良护理事件。 结果 干预组的溃疡痊愈时间明显比非干预组短,且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明显比非干预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 效果 使用价值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压力损伤防治中引入伤口造口护理小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10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50例,以颜色球随机抽取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常规组提供常规护理,试验组提供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实验结果,试验组的防治效果、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在防治压力损伤期间,伤口造口护理小组的应用优势显著,可提高防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推广。

  • 标签: 临床压力性损伤 伤口造口护理小组 应用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降低手术压力损伤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2月-2023年5月间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分析不同护理方式应用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干预能够通过更加系统且规范的护理方式来提高手术的顺利和高效,降低压力损伤的发生,加速患者的恢复。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手术压力性损伤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对压力损伤患者创面疼痛及愈合的影响。方法:样本对象为70例我院收治的压力损伤患者,所有患者的治疗时间均分布在2022年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即常规护理组与观察护理组,每组各纳入35例样本。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创面I期愈合用时及VAS评分。结果:接受护理干预后,观察护理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降低,且该组患者创面I期愈合用时也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结果比较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压力损伤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创面的疼痛程度,同时促进其创面愈合,效果显著。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压力性损伤 创面疼痛 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专科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肿瘤晚期患者压力损伤中的护理效率。方法:以近两年收治的肿瘤晚期患者相关病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专科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同时,观察组压力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专科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晚期肿瘤患者压力损伤护理中,护理效率理想,满意度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晚期肿瘤 压力性损伤 专科护理管理模式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俯卧位通气患者,选取集束化护理模式,就预防患者压力损伤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均为俯卧位通气的患者,随机选取23例,研究时间为2021年8月到2022年8月,将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为11例和1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压力损伤的发生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不同的护理方法,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性明显(P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集束化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面部压力损伤护理方案路径以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入2018年至2022年我院收治的70例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将其分为YH组(n=35)以及CG组(n=35),比较两组护理方案实施效果。结果:YH组患者的面部压力损伤发生率要低于CG组(p

  • 标签: 俯卧位机械通气 者面部压力性损伤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重症患者不易改变体位,医疗器械常处于固定位置,且护理人员及管理层面易忽视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对患者皮肤的监控及处理,MDRPI是重症患者持续存在的医源性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疼痛、功能丧失、感染等,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在增加护理工作量的同时给医护人员带来心理压力。对重症患者进行合理的科学管理对预防MDRPI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现就MDRPI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评估工具、预防和管理措施进行综述,报道如下。

  • 标签: 重症患者 医疗器械 压力性损伤 预防管理
  • 简介:摘要:重症患者不易改变体位,医疗器械常处于固定位置,且护理人员及管理层面易忽视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对患者皮肤的监控及处理,MDRPI是重症患者持续存在的医源性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疼痛、功能丧失、感染等,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在增加护理工作量的同时给医护人员带来心理压力。对重症患者进行合理的科学管理对预防MDRPI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现就MDRPI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评估工具、预防和管理措施进行综述,报道如下。

  • 标签: 重症患者 医疗器械 压力性损伤 预防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2期压力损伤患者接受细节护理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48例为2期压力损伤患者,入院后以随机、双盲法分为参照组(n=24)、研究组(n=24)两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细节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1月。结果 研究组较参照组护理效果更好;研究组较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上述指标比较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2期压力损伤患者时,以细节护理为主,可以有效减轻压力损伤的影响,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2期压力性损伤 细节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对临床压力损伤患者实施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围绕压力损伤患者展开,由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展开一系列护理。结果:有效护理落实后,患者的临床情况好转明显,进一步降低了其并发症风险,生活质量随之改善,各指标评分较高。结论:在压力损伤患者的护理中,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可确保护理的专业、合理性、科学,旨在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其预后,应引起重视。

  • 标签: 伤口造口护理小组 压力性损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压力损伤链式管理在手术室特殊体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手术室接受外科手术并取特殊手术体位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压力损伤链式管理。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压力损伤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施手术室压力损伤链式管理后,观察组压力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室压力性损伤 链式管理 特殊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专科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肿瘤晚期患者压力损伤中的护理效率。方法:以近两年收治的肿瘤晚期患者相关病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专科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同时,观察组压力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专科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晚期肿瘤患者压力损伤护理中,护理效率理想,满意度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晚期肿瘤 压力性损伤 专科护理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