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亚低温治疗患者骶尾部皮肤受损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9月行亚低温治疗患者86例,随机分组,实验组对43例患者进行了骶尾部皮肤的护理干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进行常规的皮肤护理,观察患者骶尾部皮肤情况,统计皮肤受损的发生率。结果43例实验组患者无骶尾部皮肤受损发生,而43例对照组患者有5例发生不同程度的骶尾部皮肤损伤。结论通过对亚低温治疗患者的皮肤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避免了骶尾部皮肤受损的发生,且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亚低温治疗 骶尾部 皮肤受损 3M聚酯泡沫敷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参与式护理在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本院在2015年5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120例肿瘤放疗并局部皮肤损伤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分别为69例和51例。部分患者使用重组牛(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A组给予参与式护理,B组给予一般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局部皮肤损伤发生时间为31d以后所占的比例高于B组;A组皮肤损伤分级为Ⅳ级的比率低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中给予参与式护理,能够减轻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参与式护理 肿瘤放疗 局部皮肤损伤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大面积皮肤剥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对21例大面积皮肤剥脱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21例患者大面积皮肤剥脱损伤全部治愈。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大面积皮肤剥脱损伤经济、简单、有效,保持持续负压引流有效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大面积 皮肤剥脱损伤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于乳腺肿瘤放疗后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行放射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针对性组,每组各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的护理方法,针对性组患者运用针对性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局部皮肤损伤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针对性组局部皮肤损伤发生率为3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措施比较,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乳腺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的皮肤损伤,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大力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放疗 皮肤损伤 针对性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监护病房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防范。方法:对监护病房新生儿出现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在开展新生儿皮肤评估的基础上,合理的对血管进行损伤,除此之外,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科学安排的方式,有效的对新生儿皮肤损伤进行预防。结果:监护病房新生儿皮肤损伤问题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结论:在开展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的过程中,皮肤护理一直是护理的难点之一,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性的对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以此为基础上针对性制定护理防范,以此来有效的对新生儿皮肤损伤进行预防。

  • 标签: 监护病房 新生儿皮肤损伤 危险因素 护理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专案在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9年 1月至 8月收治的 240例新生儿按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 12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护理专案。对比两组新生儿的医源性皮肤损伤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专案能有效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专案 新生儿 医源性皮肤损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危险因素,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在120例患儿中,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危险因素依次为:蓝光治疗、留置胃管、出生体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 针对性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大面积水疱样皮肤损害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大面积水疱样皮肤损伤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下护理,护理一段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住院时间、皮肤结痂时间以及患者家属的临床满意度,得出结论。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1.67%(55\60),对照组护理的有效率为73.33%(44\60),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伤口结痂时间均明显长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大面积水疱样皮肤损伤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伤口结痂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大面积 水疱样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预见性护理在危重症新生儿预防医源性皮肤损伤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8月~2022年3月我院新生儿儿科接诊的290例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145例。对参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早产儿给予危重症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及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危重新症生儿中应用预见性护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家属投诉率,还可以减少患儿在护理及治疗过程中出现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几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医源性皮肤损伤 预见性护理 危重症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电击伤急诊患者的皮肤损伤处理与创面护理措施,以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00例电击伤急诊患者,研究周期为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创面处理方法,而观察组接受了新的皮肤损伤处理(选取带有透气性、渗透性和绷紧性的覆盖材料)与创面护理措施。记录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电击伤程度等。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感染率、疼痛程度等。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中,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创面感染率较低,疼痛程度较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的皮肤损伤处理与创面护理措施对电击伤急诊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创面愈合时间更短,创面感染率更低,疼痛程度更轻。因此,建议在电击伤急诊患者的治疗中广泛采用新的处理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康复速度。

  • 标签: 电击伤急诊患者 皮肤损伤 创面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标准化护理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宫颈癌放疗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取标准化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皮肤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出现皮肤损伤的患者要少于对照组,且皮肤损伤程度要轻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标准化护理 宫颈癌 放疗 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护理干预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在我院进行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观察组,各35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分析组间护理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放射性皮炎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而言,放射防护护理应用价值显著,值得研究。

  • 标签: 护理干预 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 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膀胱癌患者造口周围皮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膀胱癌预防性尿路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改善治疗结局提供参考。

  • 标签: 膀胱癌 造口周围皮肤损伤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新生儿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预防中的应用。  方法:于2022年6月在本院新生儿科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分别在实施前后随机抽取新生儿各50例,观察并比较实施前后新生儿住院期间医用黏胶性皮肤损伤、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损伤、药液外渗、摩擦及抓伤等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新生儿住院期间医用黏胶性皮肤损伤、医疗器械压力性皮肤损伤、药液外渗、摩擦及抓伤等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新生儿监护室,有效预防并减少了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对保证患儿安全、提高新生儿科护理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新生儿 医源性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治疗中不同置管固定方法对皮肤损伤的影响,以期找出减少皮肤损伤、提高患者舒适度和安全性的最佳固定方式。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入院接受静脉治疗的患者120名,随机分为传统固定组和新型固定材料组,分别应用传统绷带固定和新型透气材料固定。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损伤情况、固定效果以及患者舒适度进行评估。结果:新型固定材料组在减少皮肤损伤、提高固定效果和患者舒适度方面均优于传统绷带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固定材料在静脉治疗置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皮肤损伤,提高固定效果和患者舒适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治疗 置管固定 皮肤损伤 患者舒适度 新型固定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出生的新生儿(2022年5月-2023年5月)选取其中符合标准的80例进行对比,按照不同护理干预分成常规护理对照组以及预见性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新生儿在医源性皮肤损伤中起到的效果。结果:在效果观察中,观察组明显出现医源性皮肤损伤概率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的使用,可有效提高新生儿临床医源性皮肤损伤治疗效果,将其发生概率减少,保障新生儿身体健康,所以该种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新生儿 医源性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出生的新生儿(2022年5月-2023年5月)选取其中符合标准的80例进行对比,按照不同护理干预分成常规护理对照组以及预见性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新生儿在医源性皮肤损伤中起到的效果。结果:在效果观察中,观察组明显出现医源性皮肤损伤概率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的使用,可有效提高新生儿临床医源性皮肤损伤治疗效果,将其发生概率减少,保障新生儿身体健康,所以该种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新生儿 医源性皮肤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