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对住院老年患者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本院老年科收治的老年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常规皮肤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情况。    结果:在实施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后,观察组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 住院 老年 医源性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皮肤损伤模型,并探究热损伤对大鼠皮肤choke血管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1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应用100 ℃沸水对位于大鼠背部的三血管体穿支区皮肤按实验分组接受10、15或20 s烫伤,每组38只。烫后应用激光散斑灌注成像技术监测皮肤血液灌注变化,采用明胶-氧化铅灌注观察皮肤血管网的密度变化,通过组织学验证各组的热损伤深度并观察其对皮肤choke血管的影响和血管再生情况。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织学染色验证了100 ℃沸水接触皮肤10、15、20 s分别对大鼠背部皮肤造成了浅Ⅱ度、深Ⅱ度和Ⅲ度的热损伤。激光散斑灌注成像显示,在烫后第7天,热损伤10 s组的血流灌注量恢复至烫前水平[皮肤血流散斑流速指数(SFI):143.25±30.40 vs. 140.28±26.35,P=0.828],热损伤15 s组SFI较烫前略有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20±10.30 vs. 119.31±9.66, P=0.072),而热损伤20 s组SFI较烫前明显减低(67.49±19.93 vs. 136.37±18.96, P=0.001)。明胶-氧化铅灌注显示,在烫后第14天,热损伤10 s组血管密度恢复至烫前;热损伤15 s组血管密度略高于烫前水平;热损伤20 s组血管密度明显低于烫前水平。组织学染色显示,在烫后第7天,热损伤10 s组微血管密度[(29.16±2.38) 条/mm2 vs. (27.74±3.66) 条/mm2, P=0.696]和管径[(35.61±2.49) μm vs. (41.74±3.31) μm, P=0.938]较烫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热损伤15 s组微血管密度高于烫前[(36.68±4.65) 条/mm2 vs. (27.74±3.66) 条/mm2, P=0.027],而管径较烫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88±4.97) μm vs. (41.74±3.31) μm, P=0.058];热损伤20 s组与烫前相比微血管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80±2.27) 条/mm2 vs. (27.74±3.66) 条/mm2, P=0.407],管径小于烫前[(37.57±5.33) μm vs. (41.74±3.31) μm, P=0.001]。结论浅Ⅱ度热损伤对choke区血管无明显影响;深Ⅱ度热损伤刺激choke区血管新生,三血管体穿支区皮肤的血液灌注可恢复至近似正常水平;Ⅲ度热损伤严重损伤choke区血管,三血管体穿支区皮肤血液灌注无法恢复。

  • 标签: 瘢痕 热损伤 choke血管 三血管体穿支皮瓣 皮肤血液灌注 瘢痕瓣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皮肤损伤的护理工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有机磷中毒患者共54例,将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6.30%)有明显上升,平均住院时间缩短,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皮肤损伤进行综合护理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恢复,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有机磷农药 中毒 皮肤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激光治疗对患者皮肤损伤以及护理效果,以提高护理的质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激光治疗后皮肤损伤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皮肤损伤情况,并给予感染控制、皮肤护理、皮肤保养、照射前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对比分析各种护理所起到的效果。结果经过精心护理后,所有患者的皮肤损伤情况均痊愈,而且术后随访无复发的情况。结论激光治疗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了解激光术如何破坏正常皮肤结构,以及激光术后如何加强皮肤护理,使激光治疗达到最理想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治疗 激光 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放疗病人皮肤损伤情况及有效的皮肤护理措施。方法选取65例首次放疗患者,在其放疗过程中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及皮肤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减轻癌症放疗患者皮肤的放射性皮肤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保证放疗的顺利完成。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放疗 皮肤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微环境对压力性损伤的影响。方法:研究自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抽取120例肿瘤手术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IAPI)分组,发生组20例、未发生组100例,对比两组受压部位微环境,探讨护理对策。结果:与未发生组对比,发生组术中低血压比例以及核心体温变化≥0.5℃比例偏高,与未发生组对比,发生组皮肤温湿度变化偏大(P<0.05)。结论:受压部位皮肤微环境的改变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有很大关系,对此需要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预防处理。

  • 标签: 皮肤微环境 压力性损伤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天疱疮皮肤损伤,临床表现为皮肤、口腔黏膜大疱性病变,伴有黏膜溃烂、严重疼痛等症状,创面感染风险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需加强护理干预。目前在对该病护理中,主要包括创面处理、保护性隔离、镇痛、并发症防护、心理疏导为主要护理方案。随临床对该病重视程度提升,在创面清痂时机选择、敷料选择及心理疏导方法中均不断优化。本次就天疱疮皮肤损伤临床护理方法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天疱疮 临床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标准化皮肤护理应用在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改善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于我院收治的88例行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将标准化皮肤护理实施在研究组中,而常规护理实施对症组中,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数据。结果:研究组患者每项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有意义P

  • 标签: 标准化皮肤护理 乳腺癌 放射治疗 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标:研究皮肤保护剂对预防老年人皮肤伤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我院电、心脏持续监测的100名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即每组50人。对于对照组,70%的乙醇用于清洁患者皮肤,并在患者皮肤涂上3M液体绷带后贴上电极。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皮肤损伤发生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小时治疗后,6小时治疗后,24小时治疗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很大(p < 0.05);48小时观察组的皮肤损伤率(2.00%)低于观察组(20.00%),治疗效率(98.00%)仍然高于观察组(80.00%),生活质量分数高于观察组,但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3M液体绷带可以减轻患者消除电极时的疼痛,减少皮肤损伤,提高患者治疗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使用乙醇擦拭患者皮肤的比例为70%。

  • 标签: 皮肤保护剂 预防 持续心电监护 老年人 皮肤损伤
  • 简介:光电物理治疗技术是现代皮肤科学必备治疗手段之一,许多难治性的损容性皮肤病得益于光的热效应及其它相关生物学效应得到很好的治疗,但这些光与组织的相互作用仍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皮肤皮脂膜、皮肤“砖墙结构”等损害,破坏皮肤的正常结构,使皮肤屏障功能损伤。文中就皮肤性病学科常用的强脉冲光、铒激光、点阵激光、调Q激光和超脉冲光对皮肤屏障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解读。

  • 标签: 光电治疗 皮肤屏障 强脉冲光 铒激光 点阵激光 调Q激光
  • 简介:摘要本文就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展历程、特点及管理现状进行综述,讨论临床实践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为我国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管理提供科学的证据和参考。

  • 标签: 综述 医用粘胶 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危险因素,以期为制定儿科MARSI预防以及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该院儿科患者MARSI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儿456例,其中78例发生MARSI,占17.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皮肤干湿、皮肤弹性为MARSI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结论儿科MARSI发生率较高,护理人员应引起重视,积极探索有效预防和管理措施,尤其关注营养状况较差、皮肤潮湿以及皮肤弹性较差的患儿。

  • 标签: 儿科 医用粘胶 皮肤损伤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体敷料在减少皮肤机械损伤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老年病一科住院且安置深静脉管的病员共67例,按病员入院先后顺序排单双号,双号为对照组,单号为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液体敷料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无人发生皮肤损伤,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体敷料能减少皮肤机械损伤的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病员皮肤发红和疼痛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液体敷料 护理 皮肤机械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壳聚糖护创粉治疗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对皮肤损伤患者随机组,试验组应用壳聚糖护创粉,对照组应用其他厂家生产的壳聚糖外用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治疗治疗组与对照治疗组相比较,在创面止血、镇痛、减少渗出、防止感染粘连及促进创面愈合等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于皮肤损伤伤口,彻底的清创,以及壳聚糖护创粉的应用,能快速止血镇痛、减少渗出、防止感染并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壳聚糖 皮肤损伤 止血 镇痛 促进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总结热损伤后手部皮肤瘢痕挛缩的特点及矫形治疗。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我们共收治手部皮肤损伤后指掌侧瘢痕挛缩畸形患者21例(24指)。所有患者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屈曲畸形,患指无法完全伸直,关节总活动度为(152.71±17.41)°。根据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程度以及皮片(瓣)供区情况,采用瘢痕切除松解、"Z"字改形或瘢痕切除后植皮、皮瓣移植修复,术后进行系统康复治疗。结果术后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8个月,皮片、皮瓣均成活,受累关节得到完全或基本矫正。矫正患指时无需松解神经血管束,其中1例机器热压伤病例合并关节附属结构挛缩。术后关节总活动度为(227.83±28.09)°。术后各患指指端指腹痛温觉、两点分辨觉与术前无明显差异,亦无血运障碍,基本恢复患手形态及功能。结论明确患指挛缩及受损程度,术前评估时可不必重点考虑指血管神经束挛缩和关节退化问题,与屈曲挛缩角度、范围无明显相关,患指屈曲挛缩矫正后无感觉及血运障碍。

  • 标签: 手损伤 治疗结果 瘢痕挛缩 畸形矫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综合ICU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并且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本研究所有的研究对象来自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9月综合ICU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患者,本研究选择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并且研究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和分析能够得出,导致综合ICU患者出现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胶布。除此以外主要因素的排序分别为眼睛保护膜、监护设备、皮肤消毒剂等。对于所有患者配合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指导,所有患者均得到恢复,而且恢复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选择采用自制的满意度量表进行评分,为(90.5±4.4)分。结论在综合ICU护理干预过程当中正确的对于胶布进行选择和使用,做好眼睛保护膜、监护设备以及皮肤消毒剂等针对性的干预工作,对于护理操作的流程进行规范,能够有效的预防患者出现医源性皮肤损伤,可以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综合ICU 医源性皮肤损伤 原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