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导尿管理策略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02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导尿管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舒适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躁动、尿潴留、尿路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除导尿管后的舒适状况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围手术期导尿管理策略有利于降低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的苏醒期躁动风险,减少尿潴留和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拔除导尿管后的舒适度。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肺叶切除术 导尿管理 留置导尿 躁动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期患者26例(26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局部及全身降眼压治疗后眼压仍控制欠佳,对急性大发作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随访4~11年,观察远期疗效。结果随访期间均未见葡萄膜炎、前房积血或睫状体环阻塞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入院眼压为(46.65±18.08)mmHg,出院眼压为(11.58±4.20)mmHg,末次随访眼压为(16.07±10.01)mmHg(1 mmHg=0.133 kPa)。末次随访时滤过泡Ⅰ级者18眼、Ⅱ级者1眼、Ⅲ级者7眼。滤过泡等级与末次随访眼压呈正相关(r=3.350,P=0.009)。随访期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野指数及视野平均偏差逐渐降低(P<0.001)。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持续性高眼压状态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效且安全。

  • 标签: 青光眼,闭角型,急性,原发性 状态,高眼压 小梁切除术,复合式 疗效,远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剑突切口和经肋间切口两种不同手术入路胸腔镜(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前纵隔肿瘤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胸外科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行VATS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118例,男67例,女51例。根据切口入路不同分为两组:经剑突切口组45例,男25例,女20例;经肋间切口组73例,男42例,女31例。经剑突切口组应用剑突切口加肋弓切口以及应用胸骨拉钩牵引胸骨式;经肋间切口组应用传统胸壁肋间隙切口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中转开胸比例、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1和第3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y score,VA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经剑突切口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中转开胸例数、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1和第3天VA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经肋间切口组(P<0.05)。结论经剑突切口加肋弓切口及应用胸骨拉钩牵引胸骨式较经肋间切口式VATS切除前纵隔肿瘤的手术时间短,中出血量少,无中转开胸,操作更简单安全,患者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康复快速。

  • 标签: 纵隔肿瘤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经剑突下切口 经肋间切口 视觉模拟评分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治疗脐尿管癌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及认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自2012年2月开展微创手术以来至2019年6月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共6例脐尿管癌患者的情况。结果6例手术均成功。中位手术时间170 min(142.5~205.0 min);中中位出血量175.0 ml(142.5~207.5 ml);术后1周拔除导尿管。中位住院时间10 d(7.25~10.5 d);术后未见明显出血及肠梗阻等并发症。术后病理回报腺癌4例(66.7%),移行细胞癌伴印戒细胞癌1例(16.7%),移行细胞癌伴腺样分化1例(16.7%)。Sheldon分期Ⅱ期1例,Ⅲ期5例。所有患者手术切缘均未见癌组织。2例患者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未见阳性淋巴结。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1.5个月(20.5~45.5个月)。随访中1例患者术后15个月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术后28个月死亡,1例患者术后10个月出现膀胱内复发,血尿及肾积水,术后21个月转移死亡。其余4例存活,存活患者中有1例腹膜受侵,术后给予GC方案化疗2个周期,现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结论腹腔镜扩大膀胱部分切除在治疗脐尿管癌中安全、可行、可操作强,可作为治疗脐尿管癌的一种有效微创手术方式。

  • 标签: 腹腔镜 膀胱部分切除 脐尿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分片黏膜切除[包括内镜黏膜切除(EMR)和多环套扎黏膜切除(MBM)]治疗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1年3月至2017年5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行EMR或MBM治疗的371例早期食管癌或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371例患者共416个病灶,分析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疗效,以及黏膜下层浸润深度、低分化鳞癌、有脉管浸润、基底切缘阳性等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EMR组和MBM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1%和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全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70.6个月,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3.9%,10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7.8%。EMR组和MBM组各有2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于治疗瘢痕处复发,均通过内镜治疗获得治愈性切除;5例EMR组和3例MBM组患者发生异时性多原发,5例早期通过内镜治疗获得治愈性切除,3例为进展期食管癌,随访过程中死亡2例。5例EMR组和4例MBM组患者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生存3例,死亡6例。5例EMR组和3例MBM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生存3例,死亡5例。371例患者中,共有83例患者合并肿瘤浸润黏膜下层≥200 μm、有脉管浸润、低分化鳞癌、基底切缘阳性等不良预后因素,随访过程中淋巴结转移8例,远处转移8例。合并1种、2种和3种危险因素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3.6%、82.2%和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EMR和MBM治疗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术后应根据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合理选择后续治疗方案,以期在保证远期生存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肿瘤 内镜下黏膜切除 多环套扎黏膜切除 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肠系膜途径切除左侧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左侧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5例患者,肿瘤直径6.5~10.5 cm,平均8.2 cm,3例有阵发性高血压,2例无明显自觉症状。采用经腹腹腔镜经肠系膜入路,于结肠脾曲内侧肠系膜根部肿瘤隆起处纵向切开系膜及后腹膜,显露游离并切除肿瘤,注意避免损伤肠管和肠系膜血管。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95~180 min,平均155 min;中出血量为50~300 ml,平均为180 ml;术后重症监护室监护1~2 d,术后第2~3天患者即可下地活动,术后1~3 d肠道功能恢复,2~4 d拔除引流管,术后8~12 d出院,平均9.5 d,术后随访4~18个月,3例术前有高血压者术后阵发性高血压等症状缓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左侧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经腹腹腔镜经肠系膜入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是可行和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腹腔镜 嗜铬细胞瘤 肠系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静脉导向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的可能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肝静脉主干的显露与否区分手术方式,分为显露肝静脉主干的肝静脉导向肝切除(HVOH)组与未显露肝静脉主干的传统(TAH)组,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指标及随访结果。结果HVOH组纳入31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3例,年龄29.0~70.0(49.9±11.2)岁;TAH组纳入31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4例,年龄22.0~73.0(51.4±12.1)岁。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中中转开腹率、围手术期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HVOH组比TAH组低[9.7 %(3/31)比32.2%(1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Clavein Ⅳ级)。HVOH组1年无瘤生存率高于TAH组(77.4%比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3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静脉导向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在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上有潜在优势,可能提高早期无瘤生存率、改善肿瘤学结果。

  • 标签: 腹腔镜 解剖性肝切除术 癌,肝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早期尿管拔除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0月在某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1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术后留置尿管时间>12 h;观察组采用ERAS理念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术后留置尿管时间≤12 h。比较两组患者排尿相关评价指标和顾客满意度量表得分。结果研究过程中,每组各有1例患者因并发症退出。观察组患者首次拔除导尿管后小便自解59例(92.19%)、尿潴留重新置管5例(7.81%)、尿路刺激征8例(12.50%)、尿常规异常7例(10.9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34、0.083、0.094、0.403;P>0.05)。观察组排尿疼痛评分为(3.22±0.68)分,低于对照组的(3.41±0.7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0,P>0.05)。观察组患者的顾客满意度量表总分、沟通、安全、症状控制、指导得分分别为(129.05±17.14)、(28.06±3.68)、(24.48±3.59)、(7.82±1.19)、(15.93±2.14)分,高于对照组的(123.02±16.36)、(26.59±3.72)、(23.11±3.46)、(7.16±1.07)、(14.47±2.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44、2.256、2.207、3.314、3.714;P<0.05)。结论ERAS理念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早期拔除导尿管是安全可行的,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加速康复外科 导尿管护理
  • 简介:摘要括约肌间切除(ISR)作为超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的补充式,已有20多年的临床发展历史,通过切除部分或全部内括约肌及联合纵肌,在满足R0切除的前提下保留外括约肌、肛提肌及部分内括约肌,从而保留部分肛门功能。本文就ISR手术的适应证、解剖学生理学基础及其治疗结局作一综述。

  • 标签: 肛管 直肠肿瘤 综述 超低位直肠癌 括约肌间切除术
  • 简介:摘要胰瘘是胰体尾切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随着国内外指南及共识性文献对胰瘘定义的标准化,胰瘘及其分级与患者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更为密切。胰体尾切除后胰瘘风险因素评估、预测模型建立、胰腺断端处理方式等为目前热点课题。随着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在胰体尾切除中的广泛开展,胰腺离断及残端处理方式的选择更加复杂多样,手工缝合还是器械闭合,仍无统一规范,应视胰腺离断部位的质地、厚度、是否合并炎症等个体化选择。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切除术 胰瘘 器械闭合 手工缝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肝切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相关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文献数据库和指南网中与肝切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9月1日。由2名主管护师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的归纳与总结,由9名专家确定证据推荐强度。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其中指南5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1篇和证据总结2篇。从营养风险筛查与评定、营养目标、营养支持方式、营养支持措施、营养不良的预防、健康宣教6个方面共提取了22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提取的22条证据可为肝切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提供循证依据,各医疗机构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对证据进行转化应用。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肝切除术 营养支持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变异肝动脉(AHA)是胰十二指肠切除(PD)中极为常见的解剖变异类型,若中未能准确地辨识和处理,即可增加中出血风险以及胰瘘、胆瘘、肝功能障碍和肝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对AHA的分类、术前影像学评估手段、手术方案的选择和中对AHA的辨识以及处置方式进行综述,以深入阐述AHA对PD的影响。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变异肝动脉 动脉优先入路
  • 简介:摘要胰十二指肠切除作为普通外科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手术,也是治疗胰头、壶腹周围肿瘤的经典式。随着医疗技术及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微创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中应用愈发广泛,但也存在着诸多争议。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团队经验及国内外文献对开腹、腹腔镜及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3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从而为把握手术适应证、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外科手术 腹腔镜 机器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脑肿瘤切除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探究其对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择期行脑肿瘤切除29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2例,根据中失血量(BL)占估计血容量(EBV)的比值(BL/EBV),分为小量出血组(BL/EBV≤0.5)和大量出血组(BL/EBV>0.5),比较患儿相关指标,分析大出血对术后恢复的影响,并对大出血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中大量出血组91例,小量出血组199例,大出血率为31.38%。体质量是中大出血的保护因素(OR=0.786,P=0.011)、肿瘤最大径是中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06,P<0.001)。大量出血组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小量出血组,术后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也明显延长(均P<0.05)。结论脑肿瘤切除儿童术前体质量、肿瘤最大径是中大出血的影响因素,且中大出血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 标签: 儿童 脑肿瘤 出血 影响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已成为肝细胞癌的治愈性治疗措施之一,从外科学和肿瘤学的角度,都被证实能给患者带来微创和生存双重获益。我国肝细胞癌患者>80%合并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受损,肿瘤常跨越肝段生长、累及多个肝段,传统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切除肝脏体积较大,容易导致术后肝衰竭而应用受限。基于肝细胞癌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和传统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的局限性,腹腔镜限量解剖性肝切除的理念应运而生并用于实践。腹腔镜限量解剖性肝切除又称保留肝实质的解剖性肝切除,是指以肿瘤病灶为中心,以荷瘤门静脉流域为参考平面,根据肿瘤所在位置及其与亚肝段和(或)肝段的解剖关系,切除肿瘤及其所在亚肝段和(或)肝段门静脉流域,其核心理念是在保证肿瘤学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留功能性肝实质。腹腔镜限量解剖性肝切除的手术方式包括解剖性亚肝段切除、肝段切除和保留肝实质的联合亚肝段和(或)肝段切除,其适应证主要是位于(亚)肝段之间的小肝癌或微小肝癌,采用三维可视化、腹腔镜超声检查和吲哚菁绿融合荧光等导航技术,通过多个亚肝段的拼接组合,实现以肿瘤病灶为中心、以切缘为本的解剖性肝切除,可以达到既最大限度切除荷瘤门静脉流域的肝组织,又最大限度保留功能性肝脏结构和体积的目的。目前腹腔镜限量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尚处于探索阶段,其远期肿瘤学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技术进步和理念更新,腹腔镜限量解剖性肝切除将成为肝细胞癌微创精准治疗的核心手段。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深入阐述腹腔镜限量解剖性肝切除的概念与发展沿革、理论和技术支持、肿瘤学安全性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 标签: 肝肿瘤 限量肝切除 解剖性肝切除 外科 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肝门部胆管癌(HCCA)是一种预后极差的胆道恶性肿瘤,术前影像学目前对其分期的准确性较低,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的治愈选择。腹腔镜技术在HCCA治疗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其手术安全性、根治性尚有很多争议。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腹腔镜HCCA切除的研究现状。

  • 标签: Klatskin肿瘤 腹腔镜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球结膜部分切除治疗球结膜松弛症患者溢泪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15年6月到2017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眼科确诊为结膜松弛症并伴有溢泪症状,接受部分结膜切除手术治疗且完成随访的27例(27眼)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结膜松弛症均为Ⅲ级或以上,接受球结膜部分切除后,观察患者自觉症状及结膜脱垂体征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泪膜破裂时间变化以及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泪河高度变化。结果:术后患者的溢泪症状均消失。拆除结膜缝线后未见切口处的结膜裂开。至术后平均15个月的随访期间,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未见结膜松弛症复发。术后随访各时间点泪膜破裂时间均显著提高(P<0.001),术后12个月下泪河高度较术前提高(t=-14.642,P<0.001)。结论:切除松弛脱垂的球结膜,间断缝合球结膜切口,并固定于浅层巩膜上,可有效避免手术中结膜撕裂和术后结膜切口裂开等手术并发症,能够改善患者的溢泪,一定程度上稳定泪膜,且安全、有效。

  • 标签: 结膜松弛脱垂 溢泪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