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VAP) 预防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收治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间 在我院接受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分为实验组( n=25) 和常规组( n=25) 。常规组患者 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 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 组患者 VAP发生率、 肺炎病死率、 ICU天数、住院时间 。结果:实验组患者 VAP发生率、因肺炎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实验组患者 ICU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 P<0.05)。 结论:针对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VAP,缩短ICU天数和住院天数,降低肺炎死亡率。

  • 标签: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重症监护室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探索预见性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治疗的机械通气鼻饲患儿共计88例,使用完全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各44人,其中对对照组的患者使用较为常规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的患儿则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预见性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之后的并发发生率和患者家属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并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儿科重症 鼻饲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析安全护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方法为首先选取到我院儿科重症监护接受机械通气鼻饲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样本,具体样本数量为5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这58例患儿在均分为研究组29例与常规组29例,给予两组患儿不同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方案为研究组患儿采取安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常规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分组完成之后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待两组患儿分别接受不同护理方案干预后再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统计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来分析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在统计两组患儿护理情况的过程中分别对比了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具体内容如下,通过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可知,研究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可知,研究组患儿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果:最后通过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针对于采取机械通气鼻饲进行治疗的患儿应采取安全护理模式经干预。结论:本次课题研究的最终结论为,安全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儿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降低患儿出现不良事件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安全护理模式 儿科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鼻饲 应用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对相关性肺炎预防效果。方法:取66例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炎症因子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降低炎症因子相关指标水平,提升治疗和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相关性肺炎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综合护理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全护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21.1-2.21.12间我院儿科重症监护行机械通气鼻饲治疗的100例患儿,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安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氧合指数(258.60±18.56)mmHg、血氧饱和度(95.30±5.76)%、氧分压(116.38±14.54)mmHg、二氧化碳分压(30.83±4.44)mmHg,护理人员工作态度(89.73±2.56)分、护理技能熟练度(88.65±2.93)分、情感支持(89.85±3.35)分、综合能力评分(90.32±3.13)分,均好于对照组,(P

  • 标签: 安全护理模式 儿科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鼻饲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对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分级肺康复护理对脱机趋势的影响作用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接收行机械通气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分级肺康复护理干预,根据所得数据,对比两组患者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相关指标。结果 采用分级肺康复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氧合指数,试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参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分级肺康复护理后,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分级肺康复护理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细节管理重症监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文章以我院重症监护的6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在2019年2月~2021年3月期间展开了研究,抛硬币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接受强化细节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差错,统计患者并发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为3.33%(1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强化细节护理 重症监护室 护理差错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按分钟通气量计算的湿液滴注速度对机械通气患者痰液黏稠度和气湿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130例容量控制模式的机械通气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前30例患者按分钟通气量分成A(6~8L/min)、B(8~10L/min)两组进行湿液滴注速度的计算;然后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按照计算的速度进行湿液滴注,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湿液滴注。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在1h、2h、3h3个时间点湿液水平线与湿罐基线间的距离,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痰液黏稠度,用行×列卡方检验比较湿效果。结果A组湿液滴注速度为(27.4±1.54)mL/h,B组湿液滴注速度为(30.7±1.73)ml/h。干预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湿液滴注速度下1h、2h、3h时,湿罐内湿液水平线与湿罐基线间距离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和气湿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设定为容量控制条件下,分钟通气量为6~8L/min时,湿液滴注速度设为27~28mL/h,分钟通气量为8~10L/min时,湿液滴注速度设为29~31mL/h。按分钟通气量计算出的湿液滴注速度可改善容量控制模式机械通气患者的湿效果。

  • 标签: 湿化液滴注速度 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精细化护理管理方式在控制呼吸重症监护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5—10月所有入住呼吸重症监护的患者作为实验组,2019年5—10月所有入住呼吸重症监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进行医院感染控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医院感染管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微生物检验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每日手卫生消毒液消耗量大于对照组、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细化护理管理 呼吸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精细化护理管理在控制呼吸重症监护医院感染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2月~2023年10月在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就诊的患者为观察对象,统计出80例按照1:1比例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和护理管理质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感染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各方面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P<0.05。结论:在呼吸重症监护控制感染管理中采取精细化护理能有效减少感染,提高临床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尽快脱离危险,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精细化护理管理 呼吸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不同湿方式在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80例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观察组40例(微量泵湿)和对照组40例(间歇性湿),比较两组的湿化作用。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传统的湿方法和微量泵内滴灌湿方法,对重症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湿护理,结果表明:微量泵的内滴灌湿护理具有明显的护理作用,能较好地减轻病人的病情,有利于病人的健康,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标签: 不同湿化方式 重症气管切开患者 气道湿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相关性肺炎中护理干预对其肺功能和相关并发的影响。方法:以简单随机抽样法纳入92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于2019-10至2020-8,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参照组和干预组(各46例),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给予优化的护理干预。以统计学对患儿干预前后的肺功能以及并发等方面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数据相似(P>0.05),护理后,较参照组,干预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更高,并发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相关性肺炎中护理干预对肺功能改善有积极影响,且会减少并发,建议优先选择。

  • 标签: 老年 重症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干预 肺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呼吸相关性肺炎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出现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 摘选呼吸重症监护患者60人,进行分组(A、B组)观察,分析不同护理措施下患者发生呼吸相关性肺炎几率,以及相关临床指标差异。结果B组患者辅助机械通气时间(11.56±1.66)d、重症监护停留时间(13.45±3.40)d,以及发生呼吸相关性肺炎率6.67%,均低于A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0.00%,高于A组,P

  • 标签: 呼吸科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儿科重症监护的患者实施机械通气、鼻胃管过程中应用安全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之间收治的儿童患者之中随机选取200位实验对象,他们均需要接受机械通气鼻,将这些实验对象按照随机性、平均性等原则进行分组探究,其中一组病人选择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称之为对照组;剩余一组病人选用安全护理模式,称之为实验组。之后综合对比两组病人的肠道并发发病概率、气管插管堵塞情况等,同时以组别为单位调查统计病人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应用安全护理模式对儿童实施机械通气鼻饲,其中发生阻塞管、肠道并发的例数分别为0、3;而对照组应用普通模式机械通气鼻喂养患者,出现阻塞管、肠道并发的人数分别为3、6。通过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出现胃肠道并发的概率以及阻塞管的概率等都要远小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可参考性。通过统计两组病人家属的护理满意情况可知,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71%,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42%,从这组数据的比较情况可知,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更高。结论: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应用安全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增强鼻饲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并发的出现,除此之外家属对护理也非常认可。

  • 标签: 安全护理模式 儿童重症监护病室 鼻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内气管插管患者接受针对性呼吸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重症监护内气管插管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针对性呼吸护理干预,对比机体指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机体指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气管插管 针对性呼吸道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重症监护内气管插管患者接受针对性呼吸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在重症监护内接受治疗气管插管的患者共8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研究组40例患者,应用针对性呼吸护理干预,参照组40例患者,运用常规护理。通过相关统计学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不良反应率和气管插管时间明显低于参照组,且有效率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于在重症监护内接受治疗的气管插管患者采用针对性呼吸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状况,并且有效缩减了治疗周期,全力提升了患者的治疗的成效和满意度。因此,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气管插管患者 针对性呼吸道护理干预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重症监护在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均法则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标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比较对照组少,比较差异明显(P

  • 标签: 护理标识 重症监护室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人工患者湿护理中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人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0 例患者接受精细化护理管理 ,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湿效果、一般治疗情况、并发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湿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精细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患者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人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分别予以实施常规护理和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湿效果、并发发生率、临床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湿优良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精细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患者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建立人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均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精细化护理管理。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及湿效果,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痰液粘稠度及临床湿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内患者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临床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精细化护理管理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