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人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在药物中毒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药物中毒患者8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实施人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干预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焦虑、悲观、恐惧、抑郁等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焦虑、悲观、恐惧、抑郁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药物中毒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药物中毒 人性化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健康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输注高危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19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实施集束化护理,为研究观察组。同期另外19例新生儿则实施常规护理,为研究参照组。就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输液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输注高危药物管理中实施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输液引起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新生儿 高危药物 输注
  • 作者: 张晓晴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北京 100048)  【摘 要】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抗凝药物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瓣膜性心脏病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抗凝药物治疗,而后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常规)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对比抗凝药物治疗依存性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药物治疗依存性93.4%,并发症4.3%;对照组分别为75.5%和20.4%;P<0.05。结论:对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
  • 简介:摘要老年患者出院过渡期是药物不良事件的高发阶段,将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将增加药源性不良反应及再次入院的风险,因而降低药物不良事件的风险是近年来临床诊疗工作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从老年患者发生出院过渡期ADE的主要因素、减少老年患者过渡期发生ADE的护理措施、老年患者出院过渡期的用药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综合探讨,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思路。

  • 标签: 药物不良事件 老年患者 出院过渡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 分析 新生儿输注高危药物管理中实施 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 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 NICU 收治的 150 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常规组( n=75 例)和试验组( n=75 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 采取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相关 指标 。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老年患者出院过渡期是药物不良事件的高发阶段,将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将增加药源性不良反应及再次入院的风险,因而降低药物不良事件的风险是近年来临床诊疗工作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从 老年患者发生出院过渡期 ADE的主要因素 、 减少老年患者过渡期发生 ADE 的护理措施 、 老年患者出院过渡期的用药管理策略 等方面进行综合探讨,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思路。

  • 标签: 药物不良事件 老年患者 出院过渡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其护理质量及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10月期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行持续质量改进为研究组,以未行持续质量改进 2017年 10月 -2018年 3月期间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其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差错率为 0.13%高于参照组的 0.56%,且护理满意度为( 82.17±9.33)分高于参照组( 65.48±9.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持续质量措施可避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差错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静脉药物 配置中心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对我院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2月 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 8周以上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统计不良反应情况,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治疗后,完全缓解 1例,部分缓解 24例,稳定 50例,进展 25例。总缓解率 25.00%,疾病控制率 75.00%。经吉非替尼片治疗的患者,出现 40例皮疹, 14例腹泻, 3例肝功能损害, 1例口腔溃疡, 13例胃肠道反应;经厄洛替尼片治疗的患者,出现 47例皮疹, 19例腹泻, 1例肝功能损害, 1例口腔溃疡, 16例胃肠道反应。结论:晚期非小细胞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临床中应重视对患者的护理,加强临床监测,从而减轻药物毒副作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标签: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分子靶向药物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80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 40 例)及对照组( 40 例),两组患者均开展糖尿病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效果、药物治疗相关性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护理后组内 FPG 、 2hPG 水平均显著降低( P < 0.05 ),研究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研究组 患者护理期间药物治疗相关性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血糖控制水平,同时降低药物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 标签: 糖尿病 预见性护理 药物治疗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4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4)、观察组(n=44),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7.28±6.5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98.24±9.57)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27±9.39)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被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重症脑外伤 优质护理 日常生活能力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选择10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生存质量——QO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1)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QO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干预,可以促使患者受损神经功能得到恢复,从而促进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急性脑血栓 护理的效果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对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对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记录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并根据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原来的75.6%下降到56.4%,人均抗菌药物使用频次也由(21±0.2)次减少到(15±0.61)次;人均抗菌药物的费用也有所减少;在特殊类、非限制类、限制类抗菌药物使用频次也比干预前要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对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有巨大的影响,它的实行能够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提高门诊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分级管理 门诊 应用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进行病情改善,以提升患者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为主要方向。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脑出血,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108 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措施,观察组为早期康复护理,并进行患者恢复情况上的对比。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运动能力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此外在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价中,观察组为( 96.3±20.3 )分,对照组则为( 83.6±21.5 )分。而在心理质量的分析中,观察组为( 86.7±20.0 )分,对照组则为( 77.7±23.9 )分。 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护理,而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恢复对患者而言十分重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出血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卒中患者采取分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收诊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将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能力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ESSS指数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BI指数上升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得出分期康复护理模式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结论分期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显著促进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分期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恢复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药物合成反应是药学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要求学生以相关有机化学知识为基础,在此之上系统学习有关化学药物及中间体的制备中所涉及到的重要有机合成反应和合成设计原理的一门课程。本文简要介绍了作者在药物合成反应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和初步探索。

  • 标签: 药物合成 教学实践 教学方法
  • 作者: 孙友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孙友华骨折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常见病症,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人与儿童出现骨折的问题几率较大。骨折主要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基本结构发生部分或完全断裂的病症现象,主要以一个部位骨折问题居多。人们常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如若对于骨折问题及时、规范的处理,大多数人都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是由于骨折的部位不同,因此少数病人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问题。那么在骨折期间需要服用什么药物才能加快恢复效果呢?本文对此问题进行解答,进而解决骨折病人以及病人家属的相关困扰。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