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实施医院感染监控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医务人员实施医院感染监控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陈虹

陈虹(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感控科,漳州,福建,363000)【摘要】目的提高科室医院感染监测水平,使之规范化、系统化。方法通过督导,分析医院感染监测存在的问题。结果:监测知识掌握不全,监测方法与技术不规范、监测内容与记录不全等。结论:正确指导科室实施监测工作,采取各种培训方式增强感控意识,重视监测数据的意义及反馈,达到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关键词】感染监测;存在问题;改进措施随着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已成为当前医学发展的重要课题。医院感染的重点工作是监控,它是及时发现院内感染暴发或流行的重要环节。我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科室过程监测工作是薄弱环节,实施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存在形式主义、工作质量标准不高,保存的监测资料对临床工作没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等问题。1存在问题1.1对医院感染监测知识掌握不全科室人员对医院感染监测理论知识掌握模糊,基本概念不清,如:空气培养的方法不知晓;有效含氯量的浓度不了解;感染病例诊断不准确;监测合格的指标不明白。1.2科室自我监督机制不健全医院感染监督检查工作主要由感染控制专职人员负责,同时也需要医务人员承担部分自我监测的任务。但部分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成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认为监测工作只有投入人力、物力而无产出,对科室人员无菌操作、消毒灭菌、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等监督不到位。科室监测工作应有主动性、敏感性,才能及时杜绝医院感染暴发的苗头,而被动、滞后的工作,将错过控制的最佳时期。1.3监测方法与技术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未能很好掌握监测技术,环境卫生学监测未按国标GB15982-1995中的规定,未掌握监测的有关要求[1]。如:个别科室不重视监测方法,空气培养皿盖子都没有打开或培养暴露时间不到就直接送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采样高度不够;棉拭子法手消毒效果监测时擦拭手部位顺序不当并未注明何种消毒剂;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采样面积及方法不正确;感染病例监测没有依据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来判断等。1.4监测内容及结果记录不全个别重点科室每月未行空气、手、物体表面环境卫生学监测;未对配制后消毒液浓度监测等。科室监测后不重视收集监测数据,如:紫外线灯管使用记录不全,有的未做到分盏记录累加时间,导致紫外线灯管使用时间出现误差,不能如实和准确记录紫外线照射时间[2];科室对微生物室的监测报告不重视,不会计算细菌菌落总数;对出现不合格的情况,不重视不反馈。1.5监测物品保管不当科室为了降低监测中消耗的成本,舍不得投入消毒灭菌剂浓度监测的试纸。监测试纸保管不当,比如紫外线灯强度指示卡随处放置,没有放在低温下(冰箱中)避光保管。2改进措施2.1指导科室正确实施监测工作2.1.1强化科室人员对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责任意识。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成员要发挥监控作用,科室重视了,该项工作才不是花架子,才有质量的保证。感染控制科将监测工作的内容和分工按日、月、季度、半年、一年列成表格,发给各科室。医生、护士各司其责,加强责任心。明确要求科室对医院感染监测实行常规化、制度化管理,做好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工作。2.1.2加强监督与指导。为了提高监测质量及监测结果准确性,感染监控专职人员应经常深入临床一线,加强督查指导工作,在督查中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指导临床采取正确的监测方法,避免监测工作流于形式[3],实践证明,感染控制人员经常出现在病房,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在工作中减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2]。制定违反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处罚细则,做到奖罚分明[4]。2.2加强业务培训增强感控意识2.2.1集中上课的培训方式定期采取专题讲座、研讨会等方式分层次对各级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从理论、操作上讲解,使他们掌握消毒灭菌物品的监测方法、监测结果及注意事项等,只有他们正确地掌握了监测方法,熟悉操作流程,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并准确地反映真实情况。2.2.2现场培训方式专职人员到科室对医院监测操作方法等进行提问或考核,不明白者可通过现场实际操作进行培训,以便增强记忆。2.2.3利用网络培训方式采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形式,制作环境卫生学(如:空气培养、手培养、物表培养的监测方法)等一些多媒体的小短片,要求科室业务学习日可通过院内局域网组织培训,平时也可随时观看,增加感性认识,收效好。2.2.4举办监测方法标准操作规程比赛可选定某个监测项目,在院内的举办科室监测标准操作规程比赛,既活跃医院工作的氛围,又达到预期效果。2.3重视监测数据的意义及反馈2.3.1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查找原因,分析处理,以防事故隐患的发生。尤其是消毒灭菌物品,是否合格必须通过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才能发现。并应重视监测结果的记录,若病人有医院感染方面的投诉,完整的监测资料能反映医院感染存在的现状和医院在感染控制方面的工作实际情况,以及是否违反医院感染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操作规程等,为医院进行辩护[2]。2.3.2利用监测资料指导工作。如:消毒浸泡浓度监测不合格,护士应该及时重新按比例进行配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2.3.3加强监测结果双向反馈。临床科室与感染控制科的监测结果要相互反馈,感控科监测数据提供给自己看,就失去收集的意义,监测结果应定期反馈给一线临床工作人员;临床工作人员有情况也应及时报告感染控制科,以便感染控制科人员实质性地协助临床科室,选择降低感染率的措施。2.3.4医院感染监测能提供具体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说服临床工作者及管理者,来共同改善感染控制的措施。监测必须以系统化的方式进行,以降低医院感染率为目的,是在临床工作中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基本方法。在监测过程中不断改进感染控制工作,减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取得控制医院感染的预期效果。因此医院感染监测的终极目的是减少医院感染和由此造成的损失[2]。参考文献[1]李六亿,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1)[2]任南,实用医院感染监测文法与技术[M]长沙:湖南科学技主出版社,2007.4.[3]杨又力,紫外线灯辐照强度监测管理中的问题[J].中化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4)522.[4]詹少玉,黄玉如,基层医院感染监控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4):419-420.

相关关键词

感染监测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随着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已成为当前医学发展 的重要课题。医院感染的重点工作是监控,它是及时发现院内感染暴发或流行的重要 环节。我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科室过程监测工作是薄弱环节, 实施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存在形式主义 工作质量标准不高,保存的监测资料对临床 工作没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等问题。 1 存在问题 1.1 对医院感染监测知识掌握不全 科室人员对医院感染监测理论知识掌握模 糊,基本概念不清,如空气培养的方法不知晓 有效含氯量的浓度不了解 感染病 例诊断不准确 监测合格的指标不明白。 1.2 科室自我监督机制不健全 医院感染监督检查工作主要由感染控制专职人 员负责,同时也需要医务人员承担部分自我监测的任务。但部分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成 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认为监测工作只有投入人力 物力而无产出,对科室人员无菌 操作 消毒灭菌 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等监督不到位。科室监测工作应有主动性 感性,才能及时杜绝医院感染暴发的苗头,而被动 滞后的工作,将错过控制的最佳 时期。 1.3 监测方法与技术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未能很好掌握监测技术,环境卫生学监 测未按国标GB15982-1995 中的规定,未掌握监测的有关要求1。如个别科室不重 视监测方法,空气培养皿盖子都没有打开或培养暴露时间不到就直接送检 空气消毒 效果监测采样高度不够 棉拭子法手消毒效果监测时擦拭手部位顺序不当并未注明何 种消毒剂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采样面积及方法不正确 感染病例监测没有依据医 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来判断等。 1.4 监测内容及结果记录不全 个别重点科室每月未行空气 物体表面环境 卫生学监测 未对配制后消毒液浓度监测等。科室监测后不重视收集监测数据,如 紫外线灯管使用记录不全,有的未做到分盏记录累加时间,导致紫外线灯管使用时间 出现误差,不能如实和准确记录紫外线照射时间2 科室对微生物室的监测报告不重 视,不会计算细菌菌落总数 对出现不合格的情况,不重视不反馈。 1.5 监测物品保管不当 科室为了降低监测中消耗的成本,舍不得投入消毒灭菌 剂浓度监测的试纸。监测试纸保管不当,比如紫外线灯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