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文化课堂,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8
/ 2

构建小学数学文化课堂,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喻伟

单位: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新庙镇中心学校

【摘 要】 伴随课程改革步伐的深入,核心素养逐渐深入人心,教育教学的方式和理念也不断丰富,有效提升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简单分析,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小学数学文化课堂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育活动中,有效课堂教学的形成对数学课程的实施起着关键作用,这既是素质教育下学校教师最主要的教育任务,同样更是为满足当前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需求。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课堂中,老师一方面要做好对课堂知识的研究与探讨,另一方面也要着重考虑孩子们数字知识的特点,并以此为前提积极进行数学改革工作,并不断运用最先进的教学模式,以积极促进有效教学方法的建立。同样老师也应主动建设有效课堂教学,以促进孩子们更高效的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一、当前小学数学有效教材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小学时期学生还处在知识初期,没有兴趣和能力,这一时期的学校因为自身没有成长,需要老师成为引导者来带动教育事业的有效进行。不过,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老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总是遵循以往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绩过于重视,缺少和学生的有效交流,在基础素质训练上会出现方向不确定、方法不见效的现象。加上他们年纪小,适应能力差,导致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高效的进行训练,教育任务无法高效实现。

(二)教学模式落后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里,教师扮演管理者,学员扮演接受者,继续沿用教师授课、学员听讲这一模式。在传统教学方法下,会发现观念固化,内容无法被扩展、发散,因此往往出现虽然学习者已经掌握了知识点概念,但在具体的教学训练与运用的实践中,却会不知所措的情况。而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根源就在于,传统教师们在课堂过程中常常只重视对知识点概念的讲解,却忽略了对学生主动性思维的指导,他们在课堂中往往对教学现象无法进行有效的深入讨论,也常常只是停留在被动的认识记忆等方面,而无法有效地把传统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解决的问题上来。

二、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有效课程的建设研究

(一)调动学生兴趣,营造良好学习气氛

尽管小学时期孩子的认识能力有限,但是他们的思想成长比较旺盛,这一时期课堂发展进程和形成的课堂环境对他们的认知与发展也能带来很大的作用。所以,班主任应该积极营造良性的学习气氛,使他们在班级的环境中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况,培养他们主动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使他们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有效提高他们课堂数学的质量。因此,在学校开设二年级加减法课堂的过程中,由老师先行讲授基本知识点,接着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小游戏,借此来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从而减轻了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压力,并突破了死板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老师也应该指导学生参加"乘法接龙"的各种游戏活动,由学生小组,出下一个乘法计算题,由分组为第一中小学生解答结果,接着再由第一中小学生为第二中小学生出下一个乘法计算题,以此类推,直至终于一个中小学生答出了上一个中小学生所出的乘法计算题,最后通过参加分组之间的比赛,看哪组中小学生算得既快又准确。利用类似这样的互动方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孩子对数学读书的积极度,也可以更高效的检查孩子知识点的把握状况,进而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形成,从而提高孩子的核心素质。

(二)教学手段现代化,加强微课的利用

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育手段要跟时代,加快学校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并借助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形成。班主任也要作好学生课中预习的指导作用,以培养自主读书的实践能力,提高的数学核心能力。中小学由于在课中教学,可以更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从而推動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形成。而微课则作为新时代课堂教学的一个新类型,班主任应积极地利用微课的教育意义,并指导学生利用对微课的掌握。比如,当中小学生进行"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这一课题时,班主任就可以及时拍摄微课的图片,让学员对课中预习情况进行观察,从而及时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和使用的方法。孩子利用微课完成预习课程后,在课堂进程中可以更好的跟随老师的脚步进行教学,进而增强对教学内容的了解,更好的吸收课堂的内容,也可以更好的和老师形成交流,有效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促成有效课堂教学的形成。

(三)设疑问难,激发学生潜能

"数学问题化,让孩子掌握思维的数学"是学校新课程思想之中。将课题教学模式加入到数学课堂课程中,更有利于学生数学创造力的发挥。首先,几何难题为学习者提供了探求科学知识的引导途径,但同时,为问题引导学习者也留下了较大的自由思维余地。其次,几何难题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果可以适当融入竞争机制中,就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好胜心理,这对于学习者的创造力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平均数"的教育中,我以比较问题导入课堂教学——"由二组女孩参加套圈游戏,分数为:第1组是6个、8个、10个、4个;第二组有5个、9个、6个、6个、5个。请你认为裁判员决定由哪一个人胜出?"这个题目与我们的理解产生了矛盾,因为他们在这个提问中已经形成了思想冲突。这时候我适当启发了孩子计算平均数,学生思维豁然开朗了,就为以后教学作好了铺垫,问题也迎刃而解,实现了解题能力训练的教育目标。"提出问题——解惑——再设问"是现代问题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我们在这样的教学流程中,可以得到全新感受,以理解与冲突为导向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孩子数学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这也是孩子可继续学习的好条件。

总结

通过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建设方法不难看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建设需要老师与学校通力合作才能实现的,因此,老师们应搞好科学指导教育,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并利用微课、情景设计等各种方式进行教育工作,以培育孩子们积极阅读、热爱数学的能力,从而培育孩子的核心素质,以达到小学数学课程总体目标,从而促进了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敏.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2018(33).

[2]朱景伍,王金荣.探究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