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儿童  助力当下——青州市南湖学校“ECW”课程新生态探索之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9
/ 2

看见儿童  助力当下——青州市南湖学校“ECW”课程新生态探索之路

武晓燕

青州市南湖学校  262500

在南湖,老师们一直有一个朴素的理想:让每一个生命都在教室里开花,让每一个孩子能在清晨醒来时,对即将开始的一天充满期待和向往;让每一个孩子结束一天的学习回家时,能对教室充满留恋和不舍。于是,南湖的老师们都在努力寻求着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给孩子们一个爱上学校的理由。从2021年8月4日学校成立伊始,便同时开启了寻找理想学校之旅。

一、看见儿童,助力当下——找寻理想学校的价值追求

青州市南湖学校成立于2021年8月4日,2021年9月份迎来了学校的第一批一年级新生219个孩子,孩子们80%来自于城乡结合部的五里镇。面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建一所怎样的学校是南湖教师团队共同思考的第一大课题。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他在《儿童立场》一书中说:“我们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儿童,世界就有什么样的明天,儿童的明天性就是世界的明天性。”我们把“看见儿童,助力当下”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重新思考教育的基本要素,关注儿童,追随儿童的发展,建立正确的儿童观;既看到孩子们的未来,更要立足当下。

二、架构模型,课程育人——探索育人模式的行走框架

经过实践探索,结合项目式课程研究理论,根据学校生源以及家长群体等基本特征分析,学校研创南湖ECW课程模型。

(一)“ECW”课程背后的教育主张

南湖“ECW”课程具有体验式(experiential)综合性(comprehensive)有温度(warmth)三大特点。“体验式”“综合性”涵盖了学校课程开发重点与基本原则的核心指标,坚持目标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学校课程场的育人功能;坚持创新导向,更新教育理念,增强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激发教师改革活力。

“有温度”则体现了学校对完整学校教育的一种再思考,是对传统意义上的教与育的一次深入研究,如何在教与育的关系中寻找到一个平衡支点,看见学生、助力当下,为全人而教,承担起由追求知识力到追求器识力的时代重任。

其中的中秋节课程开发就是基于ECW课程体系研究下的一个成功案例。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孩子和家长一起体验制皮、包馅、捏实,最终制作成精美的月饼,探究中秋节的起源、月饼的营养价值、月饼的制作方法,融合历史、文学、艺术、音乐、绘画、营养学、劳动技能教育等综合为一体,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2022年的中秋课程,一年级的学生将自己亲手做的月饼与二年级学哥学姐分享,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环节,却让学生在一个完全闭环的课程里学会了分享、互助、合作与爱。

(二)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

在南湖学校,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成了课程。

学校北侧靠墙有一块空地,在2021年秋天学校仅有14名教师的情况下,他们硬是把满是建筑垃圾的空地整理成了一个方方正正的菜地,并美名其曰——一米青蔬园。南湖的一米青蔬园,确实为孩子们做足亲身体验的劳动场。老师带着学校仅有的一年级219名学生种上了品种丰富的蔬菜。地瓜,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食物,但是很多学生却从未见过刚刚从地里刨出来的地瓜,更是鲜有孩子自己亲自动手感受刨地瓜的乐趣了。2022年春天,孩子们和老师们一起刨地、秧苗、浇水、施肥,十月份,已经是绿油油的三畦地瓜了。趁阳光正好,秋风微醺,孩子们开始了瓜地寻宝之旅。于是,南湖的老师和家长们一起为孩子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课程体验:红薯收仓——红薯的秘密——《热乎乎的红薯》——红薯里的阿福童,并取名为《瓜地寻宝》。红薯收仓——与劳动学科相融合,学生们通过看一看,挖一挖,积累一定的劳动经验;红薯的秘密——与数学学科相融合,计算红薯的数量与重量;《热乎乎的红薯》——与语文学科相融合,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兴趣和艺术美感;红薯里的阿福童——与理财课程相融合,让学生对金钱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控能力,通过交易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生活、认识钱币、懂得生活的意义。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被看见,每一个角落,每一束花草,每一个元素都最大限度的被发现,最终成为孩子们身边的课程。

三、关注生活,聚焦素养——探究课程实施的基本路径

教育教学本身就是两个世界平等而美好的相遇。学校立足儿童需要,通过学科内整合、跨学科整合、学科与实际生活整合,打破学科壁垒,突破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形成了具有实践性、选择性、情景化、全员性的南湖“ECW”课程实施新路径。

(一)社团课程,校园生活变得沸腾而有意义。

教师们增加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以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生为宗旨,由第一年的13个社团到第二年的17个社团,手风琴、创艺绘画、篮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舞蹈、手工DIY、课本剧、趣味英语、围棋、合唱、种植、剪纸、传统文化等纷纷成为学生争相选择的最爱课堂,社团活动与学科教学以及学生个性需求紧密衔接,让学生的每一个时刻都有收获、有成长、有乐趣。

(二)项目融合,一切积极元素成为成长能量场。

学校鼓励教师大胆探索项目式、融合化、大单元教学策划与实施。在劳动课程中,创新“ECW”劳动实践形式,使劳动教育生根。教师采用跨学科的项目整合式劳动学习、基于年段的主题式劳动学习(根据年级设计不同的主题式劳动学习,每一个年级都有种植主题,按主题开展劳动学习)、基于社团的课题研究式劳动学习(以“一米青蔬园”为主的劳动创意模块,主要包括“泥土的秘密”“农具小博士”。这些学习活动最大的特点是研究性强。不但丰富了学习方式,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研究意识)、基于自主管理的服务性劳动学习(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情感发展规律,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课程中)、基于社会公益的阿福童课程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通过买卖的过程让孩子们体验生活、认识钱币、懂得生活的意义。)等多种策略实施劳动教学。

围绕大语文教学,学校充分利用节点组织实施课程,利用国庆节,全员参与《走进毛泽东诗词诵读》;在老人节,全员参与《爱在重阳》文学心语;在立夏,全员参与《立夏  成长》诵诗会;利用读书月,全员参与《我是演讲家》活动……

美术老师更是将艺术课程结构化、项目式、主题性进阶设计,将美术创意与科学课程、劳动实践课程融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及劳动能力,从而优化美术课程。

如传统文化单元课程《团扇》,通过项目式学习方式展开,整合教学资源,实现了学生多个学科素养的协同发展。学生了解团扇,自己动手制作团扇,以舞蹈《唐宫夜宴》的形式展演,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本单元的课程成果便是多学科融合教学的产物,通过收集、查阅、制作、表演的过程,了解了传统文化,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专注的思维,提高了审美,得到音乐熏陶。

(三)特色课程,以问题导向助力孩子成长。

潜心研究学生发展规律,开启影响学生学习力的注意力训练实操。

南湖学校从2021年11月份开展基于感统理论下的儿童注意力研究。之所以确定这项研究,是因为注意是所有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并且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心理过程。我们通过儿童注意力研究,了解小学生的注意力品质现状,探索提升注意力品质的训练方法。编写了《南湖学校儿童注意力训练工作手册》和《儿童注意力训练游戏手册》,利用“一枪打四鸟”“舒尔特方格”“听词语做动作”等有趣的游戏,对学生进行协调训练、视觉以及听知觉的训练,以期得到注意力品质的提升,赋能学生成长。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鲜明生动的个体,时代的发展将学校教育推向了一个无法复制与参考的新时代,变革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思维,更新育人理念摆在我们南湖学校每一个老师与家长面前。看见儿童,助力当下,重建学生的学习生态,其实也是在优化我们的教育人生,我们会在教育的路上,不断研究,且行且止,且默且舞,尽你我所能,伴孩子一路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