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种植劳动中的实践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8
/ 2

微种植劳动中的实践策略分析

谭兴红 龙彦珺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清水河分校

摘要:种植探究活动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是当前教育中一个适切的研究课题。依托劳动教育,立足现实的生活,让学生从中收获学习经验。文章以劳动教育“种植辣椒、茄子”为例,探讨了学生在种植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效果。

关键词:校园苗圃 劳动教育 组织经验

“生活即教育”[[1]]。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基本原理就强调亲近自然、亲近生活、注重体验。基于这样的理念,校本课程开启了 “劳动种植教育”的大门,努力追求活动的生活化,充分利用自然、物质资源,开展 “校园苗圃”教育教学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来源于学生自主提出的真实问题,在设计与实施中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具体的学科素养,同时还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2]]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种植劳动作为一种跨学科活动课程,在小学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伴随“校园苗圃”活动的开展,把班级种植地作为项目活动的一个实习场,带领学生一起参与班级种植地的管理,让学生通过参与从而获得有效发展。本文将以小学二年级学生种植辣椒和茄子为例,探讨劳动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

一、班级苗圃建设 

活动之前,对活动进行整体规划。主要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引导学生共同规划和建设班级苗圃。学生们分组进行土地平整、播种、浇水等工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种植技巧和养护知识。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乐趣,还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特色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播种活动。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自己喜欢的蔬菜种子,亲手将其播撒在班级的花圃中,每天利用课间时间观察,记录下菜苗的生长过程。在劳动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农业知识,邀请“家长入校园”,请擅长种菜、有专业知识的家长为学生们举办农业知识讲座。讲座内容包括常见蔬菜的生长习性、养护技巧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蔬菜并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菜苗茁壮成长时,组织学生进行绘苗比赛。学生自由选择绘画角度和对象,将自己认为最美的菜苗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同时也让他们更加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

三、劳动教育意义

劳动意识是学生劳动素质的具体体现,劳动意识培养则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础。[[3]]通过种植辣椒和茄子,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到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增强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学生们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定期浇水、施肥、除草等,这些活动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耐心。种植活动通常需要学生们分工合作,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种植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保护生态。通过种植活动,学生可以更加了解自然环境,认识到植物对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形成环保意识,懂得如何保护生态。种植劳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种植活动中能学习不同的技能和知识,比如如何浇水、 如何栽种、如何给植物施肥等,这些动手的机会可以提升他们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探索精神。学生参与种植活动,可以更加亲近大自然,探索植物的生长规律,并在探索的过程中自己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形成探索精神。促进身心健康。种植活动需要学生在户外进行,他们可以在阳光下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缓解学习压力,促进身心健康。种植教育以其多维的意义和价值,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全面成长的平台。通过种植辣椒和茄子,学生们不仅收获了知识和技能,更在心灵上得到了成长和升华。

四、具体活动安排

在开始种植前,老师通过课堂讲解、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们了解辣椒和茄子的生长习性、种植技巧等知识。然后准备种植所需的土壤、种子、花盆、水壶等工具和材料,并让学生们了解它们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准备土壤。菜苗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排水良好的土壤。先疏松土壤,去除其中的杂草和石头,然后将其放入花盆中。之后将学生们分成四大组、八小组,每组负责种植一种作物。在种植过程中,指导学生们进行分工合作挖坑、播种、浇水。种植完成后,学生们需要每天定时浇水、每周定时施肥、除草等,老师定期检查作物的生长情况,并给予指导。让学生们记录作物的生长过程,如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五、劳动教育思考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让他们亲身参与到劳动中来,感受劳动的辛苦和乐趣。成熟后,可以让学生参与收获和分享的过程,他们可以将果实剪下来,做成装饰物,也可以将种子收集起来,为下一次种植做准备。这种收获和分享的过程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加珍惜劳动成果。通过种植活动,让学生们明白自己的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种植活动需要学生们分工合作,学生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们的劳动过程,也关注他们的劳动成果。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学生在劳动中收获知识和快乐。他们充分发挥自主性,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主动获得与建构相关的科学经验,体验劳动,分享快乐,获得成长。作为教师,应充分挖掘身边的各种教育资源,以陶行知先生的 “生活即教育”理论为指导,引领学生亲近自然、回归生活,“在自然中成长、自然地成长、成长得自然”,真正实现课程的生活化,在生活中教育,让孩子在生活中成长学习。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边守正.陶行知选集(第1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 张学慧,赵静.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以“小小种植园”为例[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4.

[[3]] 李浠铭,低年级小学生劳动意识现状及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