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量感培育的策略剖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8
/ 2

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量感培育的策略剖析

李卫平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第二小学  邮编033300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培养小学生数学量感的策略。阐述了量感培养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分析了通过实践操作、情境创设等体验式教学方法提升量感的途径。结合小学数学中的长度、重量、时间等度量内容进行论述,为提高小学生量感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数学;量感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的培养是一个重要但常被忽视的方面。量感作为对量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让学生真正建立起清晰准确的量感。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那么,如何在这一模式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量感呢?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课题。

一、通过实践操作培养量感

1. 长度测量

长度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度量概念,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对长度单位的直观认识。例如,在学习“厘米和米”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书桌的长度、课本的宽度、铅笔的长度等。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会发现不同物体的长度需要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来表示,比如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同时,他们还能感受到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到底有多长。

为了加深学生对长度测量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比如测量教室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度等。在测量过程中,学生需要合作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还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重量感知

对于重量的感知,学生往往难以通过想象来准确理解。因此,利用天平让学生亲手称出不同物体的重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习“克与千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常见的物品,如苹果、鸡蛋、盐等,让学生分别用天平称出它们的重量,并感受 1 克和 1 千克的实际重量差别。

例如,学生在称一个鸡蛋的重量时,发现大约是 50 克,而称一袋盐的重量时,发现大约是 500 克,也就是 0.5 千克。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的适用范围和大小关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重量的物体,比如让他们拿起一本数学书和一个书包,感受两者重量的明显差异,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对重量的感知能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强化量感

1. 购物场景

购物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活动,模拟超市购物的情境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感知数量和价格的关系。比如,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个小型的“超市”,摆放各种商品,并标上价格。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进行购物和结算。

学生在挑选商品时,需要关注商品的价格,并计算购买几件商品的总价。例如,一个笔记本的价格是 2.5 元,一支铅笔的价格是 1.2 元,如果购买 2 个笔记本和 3 支铅笔,那么总价就是 2.5×2 + 1.2×3 = 5 + 3.6 = 8.6 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还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到了价格的数量关系,强化了对量的感知。

2. 时间安排

时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制定自己的周末作息时间表,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时间的长短和合理安排。在学习“时分秒”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周末计划,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比如早上 8 点起床,9 点到 10 点写作业,10 点半到 11 点半看电视等。

学生在制定时间表的过程中,需要思考每项活动所需要的时间长度,并合理分配时间。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某项活动超时了,会对后续的活动产生什么影响,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时间的宝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例如,学生原本计划 1 个小时完成作业,但实际用了 1 个半小时,那么就会压缩看电视的时间。通过这样的实际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时间的长短和顺序。

三、借助多媒体丰富量感体验

1. 动画演示

多媒体动画能够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物体的度量变化,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量的概念。例如,在学习“体积和容积”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演示一个杯子逐渐装满水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杯子所能容纳水的体积就是杯子的容积。

再比如,通过动画展示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不断变化时,其体积的相应变化,让学生深刻理解体积的计算方法是长×宽×高。这种动画演示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量的理解。

2. 视频资料

播放与度量相关的科普视频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他们对量的认识。例如,观看关于长度测量历史的视频,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是如何测量长度的,以及长度单位是如何演变和统一的。

在学习“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面积大小的视频,让学生对比不同面积的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学生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度量,丰富他们的量感体验。

四、开展小组合作交流量感感受

1. 合作测量

小组合作测量能够让学生在互相协作中共同完成复杂物体的测量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小组共同测量教室地面的面积。学生们需要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测量长度,有的负责记录数据,有的负责计算面积。

在测量过程中,学生们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测量工具不够准确、数据记录有误等。通过小组讨论和共同解决问题,学生们不仅能够完成测量任务,还能在实践中提高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和测量技能。

2. 交流讨论

组织小组讨论量感相关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分享各自的感受和体会,促进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内化。比如,在学习“重量”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准确估计物体的重量。

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估计重量的经验和方法,比如通过观察物体的大小、质地、手感等来估计。在讨论中,学生们能够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同时也能够反思自己的方法是否准确和有效,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量感能力。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模式无疑为小学数学量感的培养开辟了一条切实有效的路径。教师应当充分且巧妙地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积极为学生创造丰富多样的亲身体验机会,促使学生在这种亲身经历与实践中逐步构建起良好的量感。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为学生当下的数学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还能为他们未来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筑牢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数学的世界里不断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尤译.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现代教学,2024,(09):49-50.

[2]栾德平.抓准信息技术整合点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中小学电教,2024,(05):15-17.

[3]韩徐.融入生活,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山西教育(教学),2024,(02):23-24.

[4]丛雅楠.优化作业设计助推质量提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天津教育,2023,(35):37-39.

[5]王朝敏.“双减”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路径[J].小学生(上旬刊),2023,(1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