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在临床领域中占据核心地位,被视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高效策略,能明显改善症状并提升生命质量。然而,这一疗法的实施并非全然无瑕,其涉及在患者保持清醒状态下操作,这可能导致独特的心理挑战。患者可能会遭遇精神压力和情绪困扰,如果医疗团队未能充分关注这些心理层面的变化,可能会无意中加剧他们的不安和恐惧,对治疗效果构成潜在干扰。因此,深入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动态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同时,提升针对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策略也是当务之急。本研究将详述患者常见的心理特征,并梳理当前心理护理领域的前沿发展,以期优化手术效果。

  • 标签: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 心理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心肌梗死的发生源于冠状动脉血流的显著减少,造成心肌长时间且严重的缺氧状态,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重大风险。该病症来势迅猛,病情进展快速,死亡率较高,救治时机与患者的生存质量紧密相连。心肌梗死发生后的12小时内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于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通过动脉支架植入术,可以有效处理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病例。冠脉介入治疗需在特定的时间窗口内进行,再灌注的时间长短对预后产生直接影响。采用规范化的治疗策略能有效地控制病死率。然而,心肌梗死的病情瞬息万变,术后可能伴随多种并发症,故而需要实施恰当的护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的痛苦,防止并发症,确保手术效果,降低病死率,减少住院天数,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本文将探讨冠脉介入治疗后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的关键意义,旨在优化预后,抑制并发症,并缩短患者住院期。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脉介入治疗 急诊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急诊部门在医疗机构中扮演着处理紧急事件的关键角色,而护士作为这个领域的主力,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和职业风险往往超越其他科室。独特的急诊工作环境和任务特性对护士的身体和精神健康构成了显著挑战。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进一步加剧了急诊医务人员在身体、心理和情绪上的负担,这对医疗技术进步和急救病人的妥善照料造成负面影响。医院在注重患者需求的同时,应当更加重视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搜集和分析有关急诊护士心理状态的研究文献,本文将概述其心理状态的定义、现状、评估方法以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提升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急诊护士 心理状况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医院内选取100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并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最终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已经满意程度。结果在经过研究后,发现研究组中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达到98.09%,对照组患者治疗效率的总有效率为73.39%,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程度中,对照组的满意程度为66.06%,研究组的满意程度为99.36%,且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服务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更具有医学价值,值得被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心血管介入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2月9—27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第5批援鄂医疗队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院区收治的51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7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68岁,年龄范围为36~86岁。所有患者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进行治疗。观察指标:(1)患者临床资料。(2)肝功能及肝功能损害治疗情况。(3)肝功能损害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患者临床资料:51例患者中,新冠肺炎普通型21例,重型19例,危重型11例。31例伴有≥1种慢性疾病史,20例无慢性疾病史;13例有饮酒史,38例无饮酒史;7例有肝炎病史,44例无肝炎病史;入院时5例存在感染性休克,5例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41例无休克和SIRS。51例患者体质量指数为(24±3)kg/m2、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3±5)d、体温为36.5 ℃(36.0~38.1 ℃)、心率为82次/min(50~133次/min)、呼吸频率为20次/min(12~40次/min)。51例患者入院24 h内白细胞计数为6.3×109/L(2.2×109/L~21.7×109/L)、肌酐为75 μmol/L(44~342 μmol/L),B型钠尿肽为214 ng/L(5~32 407 ng/L)。(2)肝功能及肝功能损害治疗情况:51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31 U/L(7~421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29 U/L(15~783 U/L),γ-谷氨酰转移酶为36 U/L(13~936 U/L),碱性磷酸酶为76 U/L(41~321 U/L),直接胆红素为4.9 μmol/L(2.6~14.3 μmol/L),间接胆红素为5.8 μmol/L(2.6~23.9 μmol/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7.2 s(30.9~77.1 s),凝血酶原时间为13.9 s(12.5~26.7 s);51例患者上述指标异常比例分别为47.1%(24/51)、47.1%(24/51)、35.3%(18/51)、13.7%(7/51)、7.8%(4/51)、2.0%(1/51)、21.6%(11/51)、19.6%(10/51)。51例患者中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发生肝功能损害分别为10、9、10例。51例患者中22例肝功能正常(其中1例入院24 h后发生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29例肝功能异常(其中9例入院24 h后发生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P<0.05)。(3)肝功能损害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冠肺炎临床分型危重型是影响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优势比=10.000,95%可信区间为1.050~95.231,P<0.05)。结论伴有肝功能损害的新冠肺炎患者呼吸衰竭发生率增加。新冠肺炎临床分型危重型是影响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肝功能 肝功能损害 临床分型 呼吸衰竭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