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应用单元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2例。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加用单元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的心理状态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单元康复护理能够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单元康复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6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1例。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加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能够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 心脏瓣膜置换术 生活质量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应用心肺康复训练模式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76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8例。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加用心肺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心肺康复训练模式能够改善冠脉搭桥手术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心肺康复训练模式 冠脉搭桥手术 运动耐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接种新冠疫苗后,体内SARS-CoV-2特异性抗体的量及动力学变化,以评估抵抗再次感染的保护力和保护期限。方法:自本院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和IgG)的患者中随机收集306例,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浓度。结果:接种第3针后血清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浓度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普遍有效。仅接种新冠疫苗第二针后血清IgG抗体浓度为0.28±0.71AU/mL,接种第3针后血清IgG抗体的浓度为6.01±2.83AU/mL,加强第3针的效果更好。接种新冠疫苗加强第3针后,体内抗体浓度45天达到峰值,IgG为8.35±1.42AU/mL,随时间延长抗体浓度降低。龙科马公司抗体浓度为IgM8.14±14.28,IgG7.53±0.81,显著高于其余公司。结论:接种第3针患者的血清SARS-CoV-2特异性IgG抗体浓度显著高于仅接种第1针与第2针的患者,且体内抗体浓度45天达峰值,龙科马公司的疫苗IgM和IgG抗体浓度更高。符合加强第3针接种条件的非感染者,应及时接种,以减少SARS- CoV-2的感染风险。

  • 标签: 疫苗 抗体 新型冠状病毒 IgG IgM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维持治疗小肠受累的活动期克罗恩病(CD)的疗效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住院的98例接受抗TNF-α单抗诱导治疗有效且治疗期间随访达1年的小肠受累的CD患者,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小肠成像(CTE)检查。根据维持期是否发生药物治疗方案调整,将患者分为药物优化组和药物维持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需行药物优化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并行内部验证。结果药物优化组患者40例,药物维持组患者58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与药物维持组比较,药物优化组发病年龄更大[(35.7±14.3)岁比(29.6±12.3)岁,P = 0.027],诊断年龄更大[(37.7±17.8)岁比(30.6±11.1)岁,P = 0.006],血红蛋白水平更低[(112.9±23.2)g/L比(126.9±26.5)g/L,P = 0.008],血白蛋白水平更低[(38.1±5.0)g/L比(42.5±4.9)g/L,P<0.001],而两组间肠壁强化程度(轻度:40.0%比74.1%,中重度:60.0%比25.9%,P = 0.001)以及肠腔狭窄(无或可疑:47.5%比87.9%,轻度:17.5%比5.2%,中重度:35.0%比6.9%,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诊断年龄(OR = 1.051,95%CI:1.009~1.096,P = 0.018)、肠壁强化程度(OR = 3.807,95%CI:1.268~11.428,P = 0.017)和肠腔中重度狭窄(OR = 6.550,95%CI:1.640~26.165,P = 0.008)是需行药物优化的危险因素,而血白蛋白水平为保护因素(OR = 0.841,95% CI:0.747~0.946,P = 0.004)。所构建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为0.856(95%CI:0.779~0.933,P<0.001),灵敏度为82.5%,特异度81.0%,准确性95.9%。结论基于CTE提示的肠腔狭窄程度和肠壁强化程度联合诊断年龄和血白蛋白水平构建模型,可预测抗TNF-α单抗治疗小肠受累CD患者维持期药物的疗效。

  • 标签: 克罗恩病 小肠病变 计算机断层扫描小肠成像 抗肿瘤坏死因子-α 单克隆抗体 维持治疗
  • 简介:摘要患儿 女,11岁2月龄,因“多关节肿痛7年、发现皮下结节5年”就诊,临床以指趾、双腕、双肘、双肩、左髋关节多关节炎及双肘、双足、双手小指皮下结节为主要表现,诊断为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合并类风湿结节。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合并类风湿结节临床罕见,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可改善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关节及类风湿结节病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型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合并冠状动脉扩张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5例全身型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合并冠状动脉扩张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临床表现、血常规、炎症指标、超声心动图、血管超声及CT血管造影、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5例患儿中男2例、女3例,起病年龄为7月龄至4岁7月龄,诊断时间为1.5~3.0个月,其中4例曾被诊断为不完全川崎病。3例为单侧冠状动脉扩张,2例为双侧冠状动脉扩张。4例合并多器官损伤、3例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3例合并肺损伤、2例合并心包积液、1例合并肺动脉高压。3例患儿应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并予以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最终应用生物制剂后病情得到控制并已减停泼尼松,另2例应用足量泼尼松口服治疗并逐渐减量,同时加用甲氨蝶呤,1例在泼尼松减量过程中复发。5例患儿均未发现其他血管受累。冠状动脉扩张在治疗1~3个月后完全恢复。结论全身型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合并冠状动脉扩张者起病年龄小,诊断时间长,易出现多器官损伤,对激素和常规免疫抑制剂不敏感,应尽早加用生物制剂治疗。如治疗及时,冠状动脉扩张预后良好。

  • 标签: 关节炎 冠状动脉疾病 扩张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临床护理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9.1~2019.12内收治的9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48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8例,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及家庭固定照护成员护理干预前后的健康意识评分。结果:常规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而家庭固定照护成员护理后的健康意识评分则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开展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并提升患者的健康意识,取得持续预防低血糖发生的护理目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在急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21年3月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取急诊护理快速通道,比较两组救治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确诊时间和接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 急性脑卒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质量及心理状态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即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和心理症状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HAMA、HAMD评分对比(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HAMA、HAMD评分更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BPRS评分对比(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BPR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BPRS评分更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护理质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相关症状严重程度,降低患者的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相对积极的影响,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症患者 护理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科护生职业自我效能的现状,分析不确定压力对护生职业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采取整群便利抽样法,2020年4月10 —17日,选取浙江省4所高校1 526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护生一般情况问卷、护生职业自我效能问卷(PSQNS)及不确定压力问卷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护生职业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1 526份,回收有效问卷1 474份,有效回收率为96.6%。结果1 474名本科护生PSQNS总分为(91.10±14.11)分,条目均分为(3.37±0.52)分,得分率为67.48%,处于中等水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喜爱程度、不确定压力、在校学业成绩、选择护理专业原因及家庭经济状况是本科护生职业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33.4%的变异。结论本科护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有待提升;护理教育者可以通过降低护生的不确定压力,提高其职业自我效能。

  • 标签: 学生,护理 教育,医学,本科 职业自我效能 不确定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视野半侧缺损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盘旁和黄斑区血管密度的改变及其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及视野指标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应用Humphery视野计30-2程序检测为视野半侧缺损的POAG患者(POAG组)28例(28只眼),同期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31名(31只眼)。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RNFL、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及视野检查等,并收集了一般信息。采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检测视盘旁放射状盘周毛细血管(RPC)和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的血管密度。健康对照组与POAG组、健康对照组与POAG组视野正常半侧检测结果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POAG组内视野缺损半侧与视野正常半侧检测结果比较采用配对秩和检验。结果POAG组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47±12)岁;POAG组与健康对照组性别分布、年龄、眼压、中央角膜厚度、眼轴长度和眼内灌注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OAG组上、下半侧视野缺损者分别有19、9例。POAG组视盘旁RPC和黄斑区SCP血管密度分别为45.86%(34.92%~52.78%)、39.31%(32.55%~46.79%),均低于健康对照组[56.90%(51.69%~60.84%)、47.48%(37.95%~5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56,-5.86;均P<0.01)。POAG组RNFL和GCC厚度分别为84.4(62.1~97.1)、76.4(60.3~92.5)μm,均小于健康对照组[110.6(95.7~131.6)、98.1(84.0~109.2)μm;Z=-6.57,-6.36;均P<0.01]。POAG组中视野缺损半侧对应的视盘旁RPC和黄斑区SCP血管密度分别为44.12%(34.73%~53.20%)和36.81%(29.73%~47.82%),明显低于视野正常半侧对应的血管密度[51.85%(38.64%~61.02%)、41.78%(33.93%~49.22%);Z=-4.62,-4.12;均P<0.01]。POAG组视野正常半侧对应的视盘旁RPC和黄斑区SCP血管密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Z=-5.08,-4.95;均P<0.01);视野正常半侧对应的RNFL和GCC厚度分别为93.0(61.9~116.5)μm和86.3(67.2~98.2)μm,均小于健康对照组(Z=-5.15,-5.35;均P<0.01);但二者间视野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视野半侧缺损的POAG患者视盘旁RPC及黄斑区SCP血管密度降低并伴有RNFL及GCC变薄,其中视野正常半侧对应区域的视盘旁RPC及黄斑区SCP血管密度也降低并伴有RNFL及GCC变薄,提示POAG视网膜血管和结构的改变发生在视功能改变前。(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01-206)

  • 标签: 青光眼,开角型 视网膜血管 微循环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视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合并肠外表现(EIM)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确诊的623例住院CD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合并EIM将患者分为两组。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EIM发生的影响因素;Fisher′s确切概率法分析各EIM的相关性。结果623例CD患者中,男性422例(67.7%),女性201例(32.3%)。中位确诊年龄31.0(23.0 ~ 43.0)岁;中位随访时间53.5(29.0,84.0)个月。112例(18.0%)合并EIM的CD患者中,合并1种、2种、3种和4种EIM患者分别有86例(76.8%)、22例(19.6%)、3例(2.7%)和1例(0.9%)。EIM中累及口面部者84例(75.0%)、骨关节36例(32.1%)、皮肤17例(15.2%)和眼部7例(6.3%)。与无EIM组相比,合并EIM者女性(41.1%比30.3%)、回结肠型(L3)(52.7%比37.6%)、非狭窄非穿透型(B1)(69.6%比54.2%,)、首诊出现腹泻(43.8%比32.5%)或发热(14.3%比6.5%)、接受激素治疗的比例更高(53.6%比39.3%),但回肠末端型(L1)(19.6%比36.8%)、狭窄型(B2)(26.8%比37.0%)、穿透型(B3)(3.6%比8.8%)、接受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治疗比例(46.4%比60.7%)和腹部手术率更低(14.3%比2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 = 1.665,95%CI:1.067 ~ 2.600,P = 0.025)、结肠型(OR = 1.996,95%CI:1.072 ~ 3.718,P = 0.029)、L3型(OR = 2.568,95%CI:1.490 ~ 4.427,P=0.001)、B1型(B1比B3:OR = 2.977,95%CI:1.015 ~ 8.726,P = 0.047;B1比B2:OR = 1.882,95%CI:1.168 ~ 3.302,P = 0.009)和发热(OR = 2.276,95%CI:1.170 ~ 4.430,P = 0.015)是CD患者出现EIM的独立危险因素。口面部、骨关节和皮肤病变间两两相关,眼部与骨关节病变相关(P均<0.05)。结论女性、结肠受累、B1型和首诊时发热是CD患者出现EIM的危险因素。各种EIM的出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克罗恩病 肠外表现 临床特征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APN)、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以及胰岛素抵抗水平,并分析其与合并心肌梗死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海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肌梗死将其分为合并心肌梗死组(36例)和非心肌梗死组(412例),并选择50例同期在该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APN、HMGB1、凝血指标、炎性指标、心肌梗死标志物以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结果合并心肌梗死组患者的心肌梗死标志物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b)]、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抗凝血酶Ⅲ(AT-Ⅲ)、活化凝血时间(ACT)]、炎性水平[HMGB1、APN、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胰岛抵抗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稳定模型评估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非心肌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K-MB:(25.33±4.61)μg/L比(21.85±4.73)μg/L,t=6.028,P<0.001;cTnⅠ:(7.96±0.98)μg/L比(4.89±1.05)μg/L,t=24.135,P<0.001;Mb:(91.07±15.21)g/L比(147.53±16.04)g/L,t=28.981,P<0.001;APTT:(34.02±6.12)s比(37.21±6.31)s,t=4.144,P=0.005;PT:((14.32±1.21)s比(12.94±1.37)s,t=8.390,P<0.001;AT-Ⅲ:(144.62±18.35)s比(167.53±20.04)s,t=9.382,P<0.001;ACT:(135.84±15.21)s比(145.06±16.02)s,t=4.711,P<0.001;HMGB1:(25.61±3.84)μg/mL比(19.27±4.21)μg/mL,t=12.456,P<0.001;APN:(6.03±0.78)mg/L比(9.16±0.97)mg/L,t=26.995,P<0.001;CRP:(46.12±2.87)mg/L比(39.36±3.21)mg/L,t=17.608,P<0.001;IL-6:(8.76±1.42)mg/L比(5.04±1.22)mg/L,t=25.238,P<0.001;FPG:(6.27±0.98)mmol/L比(5.62±1.05)mmol/L,t=5.106,P<0.001;FINS:(24.07±4.25)mIU/L比(15.84±4.46)mIU/L,t=15.235,P<0.001;HOMA-IR:(6.68±0.68)比(3.96±0.84),t=27.217,P<0.001;ISI:(-5.03±0.84)比(-4.57±0.97),t=3.963,P<0.001]。合并心肌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K-MB:25.33±4.61)μg/L比(20.04±4.52)μg/L,t=7.280,P<0.001;cTnⅠ:(7.96±0.98)μg/L比(4.04±0.95)μg/L,t=24.482,P<0.001;Mb:(91.07±15.21)g/L比(194.23±14.79)g/L,t=42.067,P<0.001;APTT:(34.02±6.12)s比(40.89±6.02)s,t=7.090,P<0.001;PT:(14.32±1.21)s比(10.94±1.15)s,t=16.326,P<0.001;AT-Ⅲ:(144.62±18.35)s比(225.31±19.64)s,t=26.249,P<0.001;ACT:(135.84±15.21)s比(161.32±15.77)s,t=10.342,P<0.001;HMGB1:(25.61±3.84)μg/mL比(6.72±3.78)μg/mL,t=29.484,P<0.001;APN:(6.03±0.78)mg/L比(12.54±0.82)mg/L,t=44.604,P<0.001;CRP:(46.12±2.87)mg/L比(7.64±2.52)mg/L,t=79.626,P<0.001);IL-6:(8.76±1.42)mg/L比(2.22±1.29)mg/L,t=35.249,P<0.001;FPG:(6.27±0.98)mmol/L比(5.15±0.96)mmol/L,t=6.989,P<0.001;FINS:(24.07±4.25)mIU/L比(10.64±3.96)mIU/L,t=19.751,P<0.001;HOMA-IR:(6.68±0.68)比(2.44±0.66),t=33.705,P<0.001;ISI:(-5.03±0.84)比(-3.94±0.79),t=7.460,P<0.001]。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的发生与与APN、AT-Ⅲ呈显著负相关(APN:r=-0.405,P=0.001;AT-Ⅲ:r=-0.554,P<0.001),与HMGB1以及HOMA-IR呈显著正相关(HMGB1:r=0.624,P=0.005;HOMA-IR:r=0.667,P<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的发生与APN水平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与HMGB1、胰岛素抵抗水平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 标签: 梗塞,大脑中动脉 心肌梗塞 脂联素 胰岛素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炎症趋化因子类 凝血酶原时间 抗凝血酶Ⅲ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下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分离株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趋势变化与分子耐药机制。方法对19株新生儿Hi分离株进行再鉴定,通过PCR法测菌株P6、fucK和Cap基因进行血清学分型,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呋辛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对TEM-1、ROB-1和ftsI基因进行测序和变异分析。结果(1)19株Hi经P6、fucK和Cap基因检测证实均为无荚膜型,即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NTHi )。(2)与2003至2004年比较,2013至2014年新生儿下呼吸道NTHi分离株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呋辛的MIC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03至2004年(n=9)和2013至2014年(n=10)产β-内酰胺酶菌株均为3株,10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LA基因检测显示6株产β-内酰胺酶均为TEM-1型,未检测出ROB-1型菌株。(4)2003至2004年仅出现1株基因型β-内酰胺酶阳性氨苄西林耐药(gBLPAR),2013至2014年出现基因型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gBLNAR)1株、基因型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中介(gBLNAI)3株、gBLPAR 3株、基因型β-内酰胺酶阳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gBLPACR)1株。(5)2013至2014年ftsI基因出现了11个氨基酸替代模式,而2003至2004年仅出现5个氨基酸替代模式;10年间比较ftsI基因S357N、S385T、N526K、T532S变异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株2014年分离的耐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呋辛的gBLNAR/gBLNACR菌株同时出现D350N、S357N、M377I、S385T、L389F、A502T、N526K变异。结论新生儿下呼吸道NTHi感染患儿或将迅速面临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多重耐药的严峻挑战。

  • 标签: 流感嗜血杆菌 新生儿 β-内酰胺类耐药 ftsI基因 TEM-1基因 氨基酸替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周克罗恩病(PCD)患者在CD确诊前后出现肛周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9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747例C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PCD患者293例,分析CD确诊前后出现肛周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随访其变化趋势。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D确诊前后肛周病变的相关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临床特征随时间变化趋势。结果86.3%(253/293)的PCD患者在CD确诊前出现肛周病变,中位随访时间(范围)为72个月(36~108个月)。与CD确诊后出现肛周病变患者相比,CD确诊前出现肛周病变患者肛周病变首发年龄小[(36.0±12.6)岁比(24.2±10.2)岁],男性、非狭窄非穿透型、肛周手术治疗患者比例高[分别为62.5%(25/40)比77.9%(197/253),32.5%(13/40)比56.9%(144/253),55.0%(22/40)比76.7%(194/253)],而腹部手术率低[37.5%(15/40)比13.0%(33/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30,χ2=4.442、8.279、8.379、15.081,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确诊前有肛周病变者非狭窄非穿透型较狭窄型(OR=0.447,95%CI 0.207~0.962,P=0.039)和穿透型(OR=0.264,95%CI 0.089~0.780,P=0.016)更常见;CD病程短(OR=0.981,95%CI 0.968~0.995,P=0.008)、狭窄型(OR=2.239,95%CI 1.040~4.822,P=0.039)、穿透型(OR=3.788,95%CI 1.281~11.198,P=0.016)是CD确诊后出现肛周病变的危险因素。随时间推移,PCD患者数增加、生物制剂使用比例升高(r=0.964、0.879,P均<0.01),而PCD病程缩短、腹部手术率下降(r=-0.828、-0.882,P均<0.01),且生物制剂使用比例与腹部手术率呈负相关(r=-0.770,P=0.006)。结论需密切监测病程短、穿透型和狭窄型CD患者的肛周表现以早期诊断和治疗,生物制剂可改善PCD的临床结局。

  • 标签: Crohn病 肛周病变 临床特征 起病时间 演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期急性眼病围手术期管理和感染防控方法。方法自2020年1月20日至2月19日中国将COVID-19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以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按照国家疫情防控要求实施眼科手术的127例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情况进行总结,探讨疫情防控形势下眼科围手术期应采取的临床管理措施。结果127例手术眼科手术类型包括急诊手术、日间手术和威胁患者视力相关疾病手术;手术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表面麻醉。眼科手术围手术期按国家疫情防控要求完成了患者疫情筛查、相关环境、相关设备、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消毒和疫情防护措施,手术过程顺利。无2019-nCoV感染病例,术后未发现医源性和交叉感染发生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无医护人员感染事件,手术室及病房、检查区等相关区域空气采样达标率为100%。结论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严格遵守眼科诊疗防控措施可有效保障手术顺利实施和眼科围手术期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眼科疾病/手术 感染管理 围手术期 眼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急诊中使用针对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临床急诊科 2017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期间接受护理干预以及其他治疗的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患 80例纳为本次参研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 :针对护理组与参照组。两组病患完成相关的护理后统计对比两组病患的治愈率以及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针对护理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率、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均优于参照组病患( P<0.05)。结论: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患采用传统急诊急救联合心理护理与摄食护理干预等针对护理有利于提高病患治愈率,提升病患的生存质量以及改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式进行大力的推广。

  • 标签: 有机磷农药中毒 临床急诊 针对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