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PS)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选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连续收治的315例APS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表型(起病首发症状,起病至确诊APS的时间,是否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栓事件、病理妊娠事件,是否合并APS标准外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抗磷脂抗体(aPLs)、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抗核抗体谱、免疫球蛋白水平、补体水平]。对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15例APS患者中合并AIHA者37例(11.7%),未合并AIHA者278例,均以AIHA为首发表现或同时发病,其发病至确诊APS的中位时间12个月;APS合并AIHA者比未合并AIHA者出现SLE的比例高[62.2%(23/37)比 19.4%(54/278),P<0.001];两者出现血栓及病理妊娠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AIHA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的风险显著升高(OR=6.19,95%CI 2.81~13.65),且其出现低补体血症、狼疮抗凝物(LA)阳性、aPLs双抗体阳性[LA、aCL、抗β2糖蛋白Ⅰ(β2GPⅠ)抗体中任何2个抗体阳性]、aPLs三抗体阳性(LA、aCL、抗β2GPⅠ抗体均阳性)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合并SLE(OR=3.46,95%CI 1.60~7.48)、血小板减少(OR=2.56,95%CI 1.15~5.67)、低补体血症(OR=4.29,95%CI 2.03~9.04)是APS合并AIHA的危险因素。对原发性APS合并AIHA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网状青斑(OR=10.51,95%CI 1.06~103.78)、血小板减少(OR=3.77,95%CI 1.23~11.57)、低补体血症(OR=5.92,95%CI 1.95~17.95)是原发性APS合并AIHA的危险因素。结论AIHA在APS中并不少见。APS合并AIHA者更常见于SLE继发APS,且更易出现多种APS相关分类标准外的临床表现。对AIHA患者应及时检测抗磷脂抗体谱,同时警惕血栓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抗磷脂综合征 贫血,溶血性,自身免疫性 红斑狼疮,系统性 低补体血症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43岁。因反复血栓形成2年余,血小板(PLT)减低1年余就诊。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动静脉血栓形成、少见部位血栓及抗凝治疗中新发血栓,伴有进行性加重的血小板减少。外院及我院多次筛查抗核抗体、抗可溶性抗原抗体、抗磷脂抗体谱均为阴性。病程中糖皮质激素冲击及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曾使血小板升至正常,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支持免疫性血小板减低。入院后筛查易栓症的病因,同时予肝素静脉泵入抗凝,利妥昔单抗600 mg 1次;IVIG 20 g/d×3 d;口服艾曲波帕50 mg/d治疗。以上治疗3周后,血小板减少无明显改善,期间仍有新发血栓。后易栓症基因筛查回报PROS1基因杂合突变,MTHFR基因型为TT型,发现少量IgGκ型M蛋白,但仍不足以解释如此顽固的血栓倾向。在排除肿瘤、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等之后最终诊断血清阴性抗磷脂综合征可能性大。后续加用地塞米松20 mg/d×4 d,联合口服西罗莫司2 mg/d加强免疫抑制,抗凝方案过渡为低分子肝素后出院。1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颅内静脉窦血栓所致的头痛症状好转,PLT升至(20~30)×109/L,无新发血栓及出血。

  • 标签: 易栓症 血小板减少症 抗磷脂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性别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的临床特征,了解不同性别SSc患者的特点。方法对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数据库中2008年8月至2020年6月间注册的SS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SSc分型、临床表现、自身抗体、改良Rodnan皮肤评分(mRSS)、医师对病情整体评估(PGA)进行分析。结果入选1 844例SSc患者,男289例,女1 555例。与女性SSc患者比,男性发病年龄更晚[(48.6±13.7)岁 比(45.5±13.1)岁,P<0.001],病程更短[2.0(0.0,4.0)年 比 3.0(1.0,7.0)年,P<0.001],弥漫皮肤型SSc更常见[63.0%(182/289)比 44.2%(688/1 555),P<0.001];尽管男性SSc患者吸烟[47.4%(137/289)比 1.7%(27/1 555),P<0.001]、有害环境接触[7.6%(22/289)比 2.1%(33/1 555),P<0.001]更多,但肺间质病变发生率男女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为69.3%(181/261),女性为74.5%(1 085/1 457),P=0.084]。与男性SSc患者比,女性更易出现雷诺现象[87.7%(1 364/1 555)比 75.4%(218/289),P<0.001]、关节炎[11.1%(173/1 555)比 6.9%(20/289),P=0.032]、反流性食管炎[22.0%(342/1 555)比13.1%(38/289),P=0.001]和白细胞减少[10.7(161/1 511)% 比 6.1%(17/279),P=0.019],较少出现指端溃疡[22.5%(350/1 555)比 30.4%(88/289),P=0.004];女性SSc患者中抗核抗体阳性[85.6%(1 310/1 531)比 78.6%(221/281),P=0.003]、抗核糖核蛋白抗体阳性[23.1%(342/1 479)比14.0%(38/271),P=0.001]、抗SSA抗体阳性[28.2%(419/1 487)比 13.9%(38/274),P<0.001]更常见。男性SSc患者PGA评分[1.4(1.0,2.0)分 比 1.0(0.3,1.6)分,P<0.001]、mRSS[18.0(9.0,28.0)分 比 14.0(5.0,28.0)分,P=0.003]更高。结论不同性别的SSc患者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SSc中男性虽然少见,但其发病年龄更晚,更易出现广泛的皮肤受累及指端溃疡,病情可能更重,需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

  • 标签: 系统性硬化症 性别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1例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继发抗磷脂综合征患者,以SLE、抗磷脂综合征、肺动脉高压收入院。右心漂浮导管检查示,平均肺动脉压26 mmHg(1 mmHg=0.133 kPa),肺小动脉楔压26 mmHg,肺血管阻力0 WU,为毛细血管后性肺高压。超声心动图发现二尖瓣增厚,后叶瓣尖左心房面可见强回声5 mm×3 mm。考虑Libman-Sacks心内膜炎,Ⅱ型肺高压。予低分子肝素4 000 U/d充分抗凝;沙库巴曲缬沙坦25 mg每日2次+比索洛尔1.25 mg/d+螺内酯20 mg/d抗心力衰竭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20 g×3 d,甲泼尼龙40 mg/d,环磷酰胺0.4 g每周1次静脉点滴(累积1 g)加强原发病治疗后好转。SLE患者除肺动脉高压外,亦可出现Ⅱ~Ⅴ型肺高压。临床上如遇见SLE相关肺高压者,应进行鉴别诊断,充分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抗磷脂综合征 肺高压 Libman-Sacks心内膜炎
  • 作者: 赵久良 沈海丽 柴克霞 杨程德 赵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兰州 730099,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西宁 81001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风湿免疫科,上海 200025
  • 简介:摘要抗磷脂综合征是一种以反复血管性血栓事件、复发性自然流产、血小板减少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抗磷脂抗体持续中、高滴度阳性的自身免疫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全身各个系统均可受累。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抗磷脂综合征的认识与诊治理念已发生显著改变。现结合临床中的常见问题,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制定了本规范,旨在规范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方法、风险评估及治疗方案,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实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抗磷脂综合征 病理妊娠 血栓事件 分类标准 治疗
  • 作者: 赵久良 曾小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自1983年Hughes等首次提出抗磷脂综合征(APS)以来,临床医生不断在更新对其的认识。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个特殊类型,至原发性APS的提出;从灾难性APS至微血管病性APS,再到APS的非血栓性临床表现等新概念的不断提出,在这三十余年里,对APS的认识和诊治理念已发生显著改变。回顾对APS认知的历史演变,重温对其病理生理特征层层探索的过程,展望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APS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实现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抗磷脂综合征 狼疮抗凝物 抗心磷脂抗体 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
  • 作者: 张晓 赵久良 丁峰 杨静 王静 曾小峰 赵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风湿免疫科,广州 51012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风湿免疫科,济南 250012,绵阳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绵阳 621000,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昆明 650032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PAH)是多种原因导致肺动脉压升高而伴发的一系列临床病理综合征,PAH亦是结缔组织病(CTD)最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有关PAH的诊治及评估有了很大进步,为提高风湿科医生对CTD相关PAH的认识与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在目前国内外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旨在指导CTD相关PAH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以及如何进行患者随访与管理,以改善CTD相关PAH患者的长期预后。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结缔组织疾病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出院诊断为成人Still病(AOSD)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分别应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2004标准、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评分(MS-Score)和HLH诊断评分(HScore)确诊MAS的时间。结果发现,应用MS-Score确诊MAS的时间[M(Q1,Q3)]比HLH-2004标准提前19.0(4.5,31.0)d,比HScore提前13.5(0.5,21.5)d(均P<0.05);应用HScore确诊MAS的时间与应用HLH-2004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诊断标准相比,诊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HLH-2004标准相比,MS-Score能更早期诊断AOSD合并MAS,而HScore的诊断获益尚未明确。

  • 标签: Still病,成年型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 诊断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对APS与SLE之间关系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以原发APS为首发临床表现,随诊过程中新发皮肤损害、抗dsDNA抗体阳性,转为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5岁女性患者,病程初期表现为急性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抗磷脂抗体高滴度阳性,其他自身抗体阴性,诊断原发性APS,予溶栓抗凝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患者新发面部红斑,伴淋巴细胞减少、大量蛋白尿,ANA、抗dsDNA抗体阳性,补体降低,诊断SLE,予激素冲击治疗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部分原发性APS患者病程中可进展为SLE,青年起病、ANA阳性、抗人球蛋白抗体阳性等危险因素患者更应密切随访监测。

  • 标签: 抗磷脂综合征 红斑狼疮,系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发病年龄SSc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征。方法纳入中国风湿病数据中心中2008年8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注册、发病年龄≥18岁的SSc的患者。根据WHO对年龄的分段,按发病年龄(首发非雷诺现象的年龄)进行分组,分类变量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连续变量正态分布数据以Mean±SD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Mann-Whitney检验或χ2检验。结果682例SSc患者被纳入研究。按发病年龄分为3组:青年组(18~44岁)、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60岁以上)。青年组361例,中年组245例,老年组76例。平均发病年龄(44±12)岁。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14.0%(14/100),38.8%(38/98),65.4%(17/26),χ2=30.76,P<0.001];心律失常[1.9%(7/361),3.7%(9/361),7.9%(6/76),χ2=7.38,P=0.024)],雷诺现象[94.7%(342/361),89.4%(219/245),89.5%(68/76),χ2=6.73,P=0.035];指垫消失[36.9%(133/360),25.4%(62/244),18.4%(14/76),χ2=15.18,P=0.001];指端溃疡[31.0%(112/361),23.0%(56/244),15.8%(12/76),χ2=9.86,P=0.007];关节炎[16.3%(59/361),13.5% (33/245),5.3%(14/76),χ2=6.49,P=0.039];指挛缩[11.6%(42/361),5.7%(14/245),9.2%(7/76),χ2=6.10,P=0.047];抗RNP抗体阳性[(32.3%(116/359),20.7%(50/241),17.3%(13/75),χ2=14.06,P=0.001];抗着丝点抗体阳性[8.9%(32/357),18.4%(145/239),23.7%(18/76)]。结论SSc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中青年。老年起病的SSc患者更易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青年起病患者更易出现微血管病变,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 标签: 硬皮病,系统性 发病年龄 自身抗体 横断面研究 临床表现
  • 作者: 刘菱珊 赵久良 何泳蓝 宋亦军 曾小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100730
  • 简介:摘要患者女,25岁。因关节痛5年,停经16个月,言语不利3个月就诊北京协和医院。患者5年前间断出现双手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游走性疼痛,未予特殊诊治。近1年余出现月经不规律,进展至闭经,查雌二醇<5.00 ng/L,孕酮0.058 μg/L,卵泡刺激素56.09~62.50 IU/L,促黄体生成素49.32~58.71 IU/L,催乳素198.7 μIU/ml,妇科超声检查示无窦状卵泡,考虑卵巢功能早衰,予性激素替代治疗,期间监测仍无排卵。4个月前患者反复出现右上肢麻木无力,3个月前突发言语不利伴右侧肢体无力持续不缓解,查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示急性卒中,停用性激素替代治疗,完善病因筛查,发现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Ⅰ抗体阳性,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抗磷脂综合征。结合患者发病初期出现闭经,性激素水平为绝经后水平,此前无性腺毒性药物使用史,考虑患者闭经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自身免疫性卵巢炎可能,予口服泼尼松(60 mg,1次/d,规律减量每周5%)联合吗替麦考酚酯(0.75 g,2次/d)及羟氯喹(0.2 g,2次/d)治疗,4个月后患者月经来潮,此后规律行经至今。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自身免疫性卵巢炎的认识。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抗磷脂综合征 闭经 自身免疫性卵巢炎 卵巢功能减退
  • 简介:摘要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继发的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表现为发热、肝脾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不全、凝血异常、高甘油三酯血症、高铁蛋白等,骨髓有噬血细胞现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CD8+T细胞、巨噬细胞持续活化促进炎性反应相关,其常规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依托泊苷为主。近期随着MAS相关细胞因子机制研究的进展,靶向药物逐渐用于临床治疗,现就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可能的细胞因子靶点和应用情况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提高该病诊疗水平并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细胞因子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种抗磷脂抗体(aPL)亚型在健康人群与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并探讨IgA-aPL检测在AP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据2006年悉尼国际APS分类标准,选取2019年7至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APS患者共计218例纳入研究。其中男66例,女152例,年龄(44.5±15.4)岁,包括原发性APS患者148例,继发性70例,并同期1∶1收集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样本中IgA/IgG/IgM型抗心磷脂抗体(aCL)及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β2GPI)。比较分析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gA-aPL对APS的诊断价值。结果APS患者中,IgA-aCL、IgA-aβ2GPI的阳性率分别为20.6%、15.6%,而在IgG/IgM-aCL或IgG/IgM-aβ2GPI阴性的个体中,二者的孤立阳性率仅分别为2.3%、0.9%。IgA-aCL、IgA-aβ2GPI孤立阳性不能用于有效识别APS患者(P=0.216、1)。联合IgG/IgM-aCL诊断AP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3,明显优于IgG-aCL单独使用时(AUC=0.776,P<0.01),而IgA/IgG/IgM-aCL三联检测时AUC为0.833,并不能进一步提升对APS的诊断价值(P=0.287)。对aβ2GPI而言,联合IgG/IgM(AUC=0.875)或IgA/IgG/IgM型抗体(AUC=0.875)的诊断效能与IgG-aβ2GPI单独使用(AUC=0.869)时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IgA-aPL阳性APS患者更易发生心脏瓣膜损伤(P=0.044)及血小板减少症(P=0.014)。结论在已有的狼疮抗凝物、IgG/IgM型aCL和aβ2GPI等血清学标志物基础上,增加IgA-aCL与IgA-aβ2GPI并不能进一步提升实验室检查对APS的预测价值,但IgA-aPL与心脏瓣膜损伤及血小板减少症等临床症状相关。

  • 标签: 抗磷脂综合征 抗心磷脂抗体 抗β2糖蛋白Ⅰ抗体 诊断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妊娠期间发现血小板减低、肝功能异常、尿蛋白阳性的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患者,紧急终止妊娠后血小板水平仍下降,同时出现肝梗死,考虑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多次血浆置换后好转。

  • 标签: 抗磷脂综合征 抗磷脂抗体 HELLP综合征 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标准产科抗磷脂综合征(NCOAPS)的临床特征及接受标准抗栓治疗后的妊娠转归。方法序贯纳入2015—2019年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入组的高度疑诊产科抗磷脂综合征(OAPS)患者。符合2006年悉尼修订抗磷脂综合征分类标准且伴病理妊娠者纳入OAPS组,符合《产科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关于NCOAPS定义者纳入NCOAPS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及标准抗栓治疗后活产率和妊娠转归。结果共纳入88例女性患者,OAPS组56例(63.6%),NCOAPS组32例(36.4%)。OAPS组合并动脉血栓事件8例,静脉血栓事件8例。NCOAPS组无血栓事件。OAPS组孤立狼疮抗凝物阳性率低于NCOAPS组。入组前OAPS组活产率为16.1%(9/56),NCOAPS组为12.5%(4/32)。OAPS组≥孕10周流产率高于NCOAPS组[78.6%(44/56)比 18.8%(6/32),P<0.001]。OAPS组孕34周前子痫前期比例高于NCOAPS组[25.0%(14/56)比 3.1%(1/31),P=0.020]。两组患者接受低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的标准抗栓治疗后,OAPS组15次妊娠,活产率为11/15;NCOAPS组10次妊娠,活产率为7/10。结论尽管NCOAPS与OAPS比,其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存在明显差异,但在接受低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患者均显著获益。NCOAPS患者应在妊娠时积极予以抗栓治疗,改善患者妊娠结局。

  • 标签: 抗磷脂综合征 非标准产科抗磷脂综合征 病理妊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湿性疾病合并纵隔气肿的临床特点和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与山西白求恩医院1998年1月至2018年10月风湿性疾病合并纵隔气肿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分为炎性肌病组(IIM)和非炎性肌病组(non-IIM),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的区别,应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风湿性疾病合并纵隔气肿死亡的风险因素。结果共纳入94例,男性45例(占48%),平均年龄(45±14)岁,其中IIM组62例,non-IIM组(包括SLE、RA、SS等)32例。全部患者中69例(73%)发生纵隔气肿前有诱发因素,最常见为剧烈咳嗽和机械通气。IIM组与non-IIM组相比,指端血管炎(29%和6%,χ2=6.540,P=0.008)、关节炎发生率(60%和28%,χ2=8.409,P=0.004)、间质性肺疾病(ILD)发生率(98%和78%,χ2=11.129,P=0.002)显著升高,环磷酰胺治疗率更高(82%和62%,χ2=4.458,P=0.035),2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50%与59%,χ2=0.745,P=0.388)、6个月后病死率(分别为64%与72%,χ2=0.517,P=0.4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肺部感染是死亡的危险因素[HR=3.131,95%CI(1.025,9.561),P=0.045],其中以细菌感染最为常见(65/75,87%)。结论纵隔气肿是风湿性疾病的高危并发症,伴发纵隔气肿的风湿性疾病患者多表现为多系统受累,积极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应充分权衡感染对预后的不利影响。

  • 标签: 风湿性疾病 皮肌炎 纵隔气肿 肺疾病,间质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1例以多发下肢动脉、腹腔动脉、主动脉血栓为首发表现的白塞病,诊疗过程中因新发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白塞病累及胃肠道导致小肠穿孔,积极外科手术处理,联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后病情好转。最终小肠病理提示小肠黏膜溃疡及穿孔,溃疡周围肉芽组织增生,证实白塞病诊断。

  • 标签: 贝赫切特综合征 血栓形成 肠梗阻 肠穿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结缔组织病(CTD)合并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LETM)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选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和风湿免疫科住院的40例合并LETM的CTD患者,根据是否出现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将患者分为CTD-LETM-NMOSD者和CTD-LETM-非NMOSD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自身抗体、影像学表现、治疗、预后和转归,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疾病复发率。结果40例患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2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16例。CTD-LETM-NMOSD者28例(70.0%),CTD-LETM-非NMOSD者12例(30.0%)。CTD-LETM-NMOSD者抗SSA抗体阳性率(75.0% 比 5/12,P<0.05)、抗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AQP4-IgG)阳性率(89.3% 比 0,P<0.05)显著高于CTD-LETM-非NMOSD者。两者间CTD类型、CTD病程、脊髓炎首发比例、抗Sm抗体、抗U1核糖核蛋白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SB抗体、抗核糖体核蛋白P抗体、抗磷脂抗体、脑脊液特异性寡克隆区带及影像学特点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曲线显示,CTD-LETM-NMOSD者疾病复发率高于CTD-LETM-非NMOSD者[75.0%(21/28)比 3/12,P<0.01]。结论CTD合并LETM可分为两个亚型,即NMOSD和非NMOSD,前者抗SSA抗体、抗AQP4抗体阳性率及复发率均高于后者,提示其发病机制可能存在差异,前者可能是CTD与NMOSD共病,而后者可能是CTD继发神经系统损害。

  • 标签: 结缔组织病 脊髓炎,横贯性 视神经脊髓炎 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 抗SSA抗体
  • 简介:摘要随着对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认识及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的广泛接种,结节性多动脉炎(PAN)的诊断发生了很大变化。本研究结合2012年Chapel Hill共识会议(CHCC)对PAN的定义和2007年欧洲药品管理局 (EMA)对中小血管炎分类法则,对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并符合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PAN分类标准的113例PAN患者重新分类,以了解新分类标准对PAN诊断的影响。113例PAN患者中皮肤型PAN者9例,经典型PAN者80例,HBV相关型PAN者24例。经过2012年CHCC PAN定义和2007年EMA中小血管炎分类法则,共有26例(23%)PAN患者被重新归类为其他系统性血管炎,7例归类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19例归类为未分类血管炎。随着PAN分类法则的更新,PAN的诊断率有所下降,我国仍有一部分PAN患者,需引起重视。

  • 标签: 多动脉炎,结节性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分类标准
  • 作者: 杨艳丽 周央中 蒋慧 赵久良 赵岩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1-0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47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现在山西白求恩医院 山西医学科学院风湿免疫科),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报告1例非朗格罕斯组织细胞增多症(Erdheim-Chester病),患者女,47岁,病史11年,先后出现下肢水肿、眼球突出、胸闷,影像学见肾周筋膜增厚、动脉管壁增厚、大量心包积液,血清IgG4升高,眼眶肿物病理学检查见IgG4+浆细胞浸润,疑诊"IgG4相关性疾病",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疗效不佳。后心包积液病理学检查见组织细胞,CD68(+),S-100(-),下肢CT可见长骨硬化,确诊Erdheim-Chester病。

  • 标签: IgG4相关性疾病 Erdheim-Chester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