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血管肿瘤,其恶性程度介于完全良性的血管瘤和高度恶性的血管肉瘤之间,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或前内皮细胞,以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外观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为特征。EHE在所有血管肿瘤中发病率<1%,可发生于身体多个部位,最常发生于肝脏,其次是肝和肺同时受累、肺单独受累、骨单独受累。目前在国内未见报道通过骨髓细胞形态检查诊断EHE的病例。该患者通过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发现异常细胞,指引临床下一步诊疗方向,最终诊断为EHE,骨髓细胞形态检查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提供重要依据。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需要与多种良恶性血管源性肿瘤相鉴别,尤其与其他类型的上皮样血管源性肿瘤鉴别困难。目前已经发现该病有特征性的细胞遗传和分子生物异常,结合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综合考虑可以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标签: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骨髓细胞形态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细胞形态指标与临床分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髓瘤国际分期标准(ISS)将其分为早期组(ISS分期Ⅰ期者)和中晚期组(ISS分期Ⅱ~Ⅲ期者)。比较早期组和中晚期组骨髓细胞形态指标(原始浆细胞占比、幼稚浆细胞占比、成熟浆细胞占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中晚期MM的诊断效能。根据患者治疗1年内预后转归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死亡、远端转移或病情恶化)和预后良好组(病情稳定无进展),比较两组骨髓细胞形态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MM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中晚期组原始浆细胞占比、幼稚浆细胞占比高于早期组(P<0.05),两组成熟浆细胞占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原始浆细胞占比、幼稚浆细胞占比、成熟浆细胞占比诊断中晚期MM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1、0.793、0.533,截断值分别为27.12%、27.03%、14.39%,原始浆细胞占比及幼稚浆细胞占比的诊断效能良好(P<0.05)。预后不良组原始浆细胞占比、幼稚浆细胞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成熟浆细胞占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原始浆细胞占比、幼稚浆细胞占比、成熟浆细胞占比预测MM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0.787、0.536,截断值分别为29.10%、23.80%、13.91%,原始浆细胞占比及幼稚浆细胞占比预测效能良好(P<0.05)。结论不同临床分期、预后转归的MM患者细胞形态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原始浆细胞占比、幼稚浆细胞占比等指标可为临床中MM患者临床分期评估、预后预测提供参考。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形态学 临床分期 预后 诊断效能
  • 简介: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检验联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21.01~2023.03我院收治的41例高度疑似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41例患者均接受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免疫分型检查及细胞遗传检查。评估以上三种检查方式单一应用及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结果:三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相当(p>0.05);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其他三项单一检查,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髓细胞形态检验联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效能较高,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
  • 简介: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检验联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21.01~2023.03我院收治的41例高度疑似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41例患者均接受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免疫分型检查及细胞遗传检查。评估以上三种检查方式单一应用及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结果:三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相当(p>0.05);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其他三项单一检查,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髓细胞形态检验联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效能较高,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细胞形态分析系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形态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住院和门诊的150例初诊或治疗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涂片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初诊组50例,包括男28例,女22例,发病年龄43.5(32.3,58.8)岁;治疗后组100例,包括男36例,女64例,发病年龄34.5(23.0,47.0)岁。以形态专家分析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AI细胞形态分析系统在AML诊疗中对原始细胞识别的准确性、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初诊组50份样本AI分析原始细胞比例均≥20%,达到AML诊断标准。AI分析原始细胞的准确性为90.3%、敏感度为85.5%、特异度为98.0%。AI与专家分析的原始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882,P<0.001)。治疗后组AI分析原始细胞的敏感度为89.7%、特异度为99.2%。AI与专家分析的原始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957,P<0.001)。应用AI分析数据判定,该组有8例样本AI对AML疗效评估结果与专家分析不一致。结论AI细胞形态分析系统在AML形态诊断及疗效评估中对原始细胞识别准确性及敏感度高、特异度好。

  • 标签: 人工智能 骨髓涂片 细胞形态学 急性髓系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6种常见细胞遗传异常和骨髓病理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151例初诊MM患者行骨髓穿刺活检,同时通过CD138免疫磁珠富集骨髓细胞,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1q+、13q-、17p-、t(4;14)、t(11;14)和t(14;16)等MM常见遗传异常进行检测,比较不同遗传异常与活检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151例患者中,伴髓外浸润者15例(9.9%)。细胞遗传异常检出率为76.2%(115/151),其中1q+检出率为49.7%(75/151),13q-为39.1%(59/151),17p-为8.6%(13/151),t(4;14)为21.2%(32/151),t(11;14)为19.2%(29/151),t(14;16)为2.0%(3/151)。骨髓活检显示骨髓细胞的增殖模式以结节型(48.3%,73/151)和间质型(33.8%,51/151)为主,弥漫型(17.9%,27/151)最少;瘤细胞病理形态以成熟型为主(58.3%,88/151),其次依次为幼稚型(20.5%,31/151)、中间型(15.9%,24/151)及浆母细胞型(5.3%,8/151)。根据mSMART危险分层系统,高危组主要以幼稚型及浆母细胞型浆细胞弥漫型增殖为主;中危组以成熟型浆细胞结节型增殖为主;低危组以成熟型浆细胞浸润为主;阴性组以成熟型浆细胞间质型增殖为主;中间型浆细胞在各组的增殖方式无差异(P>0.05)。结论骨髓活检组织中瘤细胞的增殖方式及形态,与细胞遗传标志物相结合,可以使其在判断病变的严重度及预后方面更加完善。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遗传学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海神综合征的形态特征及诊断标准。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我科就诊的7例形态诊断为海神综合征患者,对其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对比检测结果阳性及阴性者的形态及组织特点。结果7例患者中,遗传诊断为海神综合征者5例,不支持该诊断者2例。海神综合征患者的形态具有以下特点:非对称性进行性过度生长;病变存在脑沟回样结缔组织病损;上述病变部位累及多个手指/足趾,甚至全手/全足或更大范围;合并多器官、多系统疾患。组织学上可见来源于骺软骨或关节软骨的白色类圆形特征性肿物。结论海神综合征现有的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修订完善,我们认为具备前述特点可初步诊断为海神综合征,但有误诊可能,确诊仍有赖于基因检测;海神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以寻求更精确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遗传学 诊断 海神综合征 过度生长 形态学特征
  • 简介:摘要以骨髓涂片为主和/或血片进行的血液病形态检查,需要与时俱进。几种形态方法之间需要进行优化互补,四片(骨髓涂片、血片、骨髓印片和骨髓切片)联检即是一种较为完善的整合模式,与有意义的形态新检验项目一起,可以明显地提升形态的可靠诊断。同时在诊断思路上也需要进行扩展与深化,整合临床、免疫表型和遗传思路,并以诊断证据与规则为标尺,已是现代形态检验诊断的主旋律。

  • 标签: 形态学检查 四片联检 整合诊断思路
  • 作者: 牛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8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3期
  • 机构:曲靖市中医医院,云南曲靖655000
  • 简介:目的: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这期间我院收治的发热患者47例作为试验对象,设为试验组,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47例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均对其进行血常规检验,分析两者的血细胞形态差异。结果:试验组检出率较高,两组的血细胞形态阳性与血细胞形态指标检测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针对发热疾病患者使用血细胞形态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血常规;发热
  • 简介:摘要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血细胞形态检查具有十分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它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人力负担,避免主观化,有利于实现标准化。其主要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图像获取、图像分割、细胞识别与分类等几个关键的技术环节。近年来,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算法都进展迅速,这使得人工智能辅助系统从数字图像采集、白细胞分割到细胞特征提取、分类等方面都出现了重要的发展。其中,相对于传统的机器学习而言,深度学习技术在血细胞形态识别方面的应用尤其值得关注。此外,显微血细胞图像数据库的不断涌现也为各种算法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了重要支撑。了解人工智能辅助血细胞形态检查的关键技术进展将有利于推进其不断发展,更好地走向临床应用。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从“传统的机器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不再依赖于人工提取特征,而是依靠其自动抽取数据的能力来实现。与国外血细胞图像数据库相比,国内数据库还有较大差距,应加强此方面的建设。

  • 标签: 白血病 人工智能 血细胞 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形态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0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1 151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年龄47(26,62)岁,男602例,女549例,观察骨髓及外周血涂片形态特点,综合形态、免疫细胞遗传、分子生物诊断结果,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之间,AML伴RUNX1-RUNXITI基因、AML伴CBFβ/MYH11基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伴PML/RARA基因、AML伴NPM1基因、其余AML之间以及Ph+ALL与Ph-ALL之间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统计柴捆细胞、假Chediak-Higashi(PCH)包涵体、胞浆细小颗粒、核切迹、白血病细胞有杯口样改变(杯口细胞)比例差异;微小巨核、早期幼稚粒细胞、浆细胞、高嗜酸粒细胞等伴随细胞出现差异及“葡萄状”聚集分布差异。总结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细胞自身形态特点、伴随细胞出现情况及排布方式之间的变化差异。结果AML与ALL之间,胞浆Auer小体[(45.5%比0),χ2=211.400]、PCH包涵体[(28.9%比0),χ2=114.100]、胞浆细小颗粒[(20.7%比2.9%),χ2=53.798]、核切迹[(0.7%比6.1%),χ2=30.906]、杯口细胞[(4.9%比0.3%),χ2=13.495]比例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均<0.01)。微小巨核[(22.4%比0.3%),χ2=80.398]、浆细胞[(87.6%比10.6%),χ2=604.241]、高嗜酸粒细胞[(15.3%比1.0%),χ2=46.116]等伴随细胞出现以及“葡萄状”聚集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均<0.01)。AML伴RUNX1-RUNXITI基因以空泡与PCH包涵体变化较为明显、AML伴CBFβ/MYH11基因以高嗜酸粒细胞出现增多较为明显、APL伴PML/RARA基因以柴捆细胞增多较为明显、AML伴NPM1基因以杯口细胞增多较为明显。各组之间细胞核染色质、核仁、空泡形态也不相同;Ph+ALL与Ph-ALL之间比较,Ph+ALL更容易出现早期幼稚粒细胞与浆细胞(P均<0.05)。结论AML与ALL之间在白血病自身细胞特点,伴随细胞出现规律,聚集分布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AML伴特定遗传异常各亚型之间在出现空泡、PCH包涵体、高嗜酸粒细胞、柴捆细胞、杯口细胞变化等方面各具特点。Ph+ALL更容易出现早期幼稚粒细胞与浆细胞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PCH包涵体 微小巨核 杯口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智能图像教学系统在临床医学本科生骨髓细胞形态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名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学生平均分为实验组(人工智能图像教学系统教学)和对照组(传统教学),进行骨髓细胞形态教学。实验组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运用骨髓细胞形态图片储存和传输系统进行检索、学习、自适应考试。对照组采用传统多媒体教学和显微镜读片。针对两组学生实施读片客观考核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比较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骨髓细胞形态读片成绩为(89.6±5.7)分,对照组学生骨髓细胞形态读片成绩为(81.4±4.9)分,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在细胞形态识别和血液病诊断两种题型中,实验组学生均表现出明显优势[细胞形态部分(74.7±4.0)vs.(68.7±4.9);血液病诊断部分(14.9±3.0)vs.(12.9±2.4)],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应用人工智能图像教学系统进行骨髓细胞形态教学表示肯定和支持。结论应用人工智能图像教学系统进行临床医学细胞形态教学,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习资源,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人工智能 骨髓细胞形态学 临床医学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形态分析与流式细胞术检测,探寻一种可以简洁、快速、准确定量分析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输注后在患者体内骨髓或外周血中CAR-T细胞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CAR-T细胞免疫治疗256例患者外周血与骨髓中CAR-T细胞检测结果。256例患者均为CAR-T细胞输注后生存期超过1个月。其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68例,淋巴瘤患者70例。通过形态方法分析外周血与骨髓中CAR-T细胞形态特征、阳性率及检出率。通过流式细胞术蛋白 L检测分析外周血与骨髓中CAR-T细胞阳性率及检出率。采用χ2检验分析2种方法联合分析检出率与单一方法分析检出率之间的差异。结果CAR-T细胞具有显著形态特征,与正常淋巴细胞存在明显形态差异。形态方法和流式细胞术对外周血或骨髓CAR-T细胞检出率分别为88.28%(226/256)和79.29%(203/256)。2种方法联合分析,CAR-T细胞检出率可达99.22%(254/256)。两种方法联合分析比单一方法分析,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通过外周血不同时间点检测结果分析发现,11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标本第7天形态与流式细胞术平均检测比例分别为9.50%与10.23%,第15天形态与流式细胞术平均检测比例分别为13.50%与15.19%,第21天形态与流式细胞术平均检测比例分别为8.00%与10.07%。6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标本第7天形态与流式细胞术平均检测比例分别为12.00%与11.22%,第15天形态与流式细胞术平均检测比例分别为21.00%与23.10%,第21天形态与流式细胞术平均检测比例分别为13.50%与10.91%。70例淋巴瘤患者标本第7天形态与流式细胞术平均检测比例分别为7.50%与10.35%,第15天形态与流式细胞术平均检出率分别为9.00%与10.35%,第21天形态与流式细胞术平均检出率分别为6.50%与5.69%。不同疾病患者标本在第15天左右CAR-T细胞数量达到高峰。结论2种方法联合检测外周血或骨髓CAR-T细胞的检出率较单一方法检测明显提高。

  • 标签: 受体,抗原,T细胞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形态学分析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血细胞形态检查在引起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变化的相关临床疾病诊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目前临床实验室血细胞分析的重要复检手段。人工显微镜下血细胞形态检查被认为是标准方法,但存在的不足明显限制了其广泛开展和深入应用。人工智能辅助血细胞形态检查具有检验效率高、重复性好、便于结果审核和确认等性能特点,但该技术方法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方面,在应用时需要制定科学、规范、有效的检验流程和操作程序。为此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等3家学术团体组织专家结合文献学习和来自全国多家医疗机构的专家临床工作总结制定了本专家共识。共识包括术语和定义、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血涂片染色、临床应用范围、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估、阅片方式和数据采集、结果分析和报告、数据保存共享和再利用、检验人员的能力要求、标准化共10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28条专家建议。

  • 标签: 人工智能 血细胞 形态学检查 自动化 性能评价 结果报告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FAB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的分型特点,了解其病态造血特点,对MDS的分型及细胞形态有进一步的认识。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7年至2021年确诊的62例MDS患者(男33例,女29例,中位年龄为62岁)标本,分别按FAB和WHO标准分型后进行细胞形态观察,分析粒系、红系及巨核系的病态造血情况。结果通过对62例MDS标本的细胞形态分析,得出MDS的重要病态造血特征:粒系为颗粒减少或缺失、Pelger-Huet畸形,红系为奇数核及核间桥,巨核系为淋巴样小巨核细胞。WHO分型更符合实际情况的需要。结论FAB及WHO分型标准对MDS病态造血特征的观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FAB分型 WHO分型
  • 简介:摘要形态评估是人类体外受精胚胎质量评价最主要的方法,在受精之前的卵母细胞阶段、受精后的原核期阶段、胚胎分裂后的卵裂期阶段以及囊胚期阶段对胚胎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对其质量进行分级,选择发育潜能良好的胚胎进行移植或者冷冻。胚胎形态评估虽然存在主观因素影响,且缺乏动态连续观察等缺点,但是其对胚胎无损伤、操作简单、快速价廉的优点使其在胚胎实验室广泛应用。本文旨在对人类胚胎形态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形态学评估 卵母细胞 原核 卵裂期 囊胚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人工智能(AI)骨髓细胞识别技术在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检测上的诊断价值及问题。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2020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间经流式细胞术检查确认的白血病MRD患者65例,调取其骨髓瑞氏染色涂片,通过基于AI平台的分析系统对所有骨髓涂片进行无人工干预的全自动扫描及细胞分类。将AI细胞分类中原始细胞比例>3%者诊断为AI-MRD。按AI自动识别细胞数量,将病例分为识别细胞数少于500组(L500组)18例、识别细胞数500~1 900组(B1900组)35例、识别细胞数大于1 900组(M1900组)12例,组间病例无重合、遗漏。以多参数流式细胞仪(MFC)-MRD结果为标准绘制每组患者人工智能检测结果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各组曲线下面积(AUC)值和AI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按AI自动识别细胞数量分组后,L500组检测结果MFC-MRD+/AI-MRD+7例、MFC-MRD+/AI-MFC-2例、MFC-MRD-/AI-MRD+6例、MFC-MRD-/AI-MRD-3例;B1900组检测结果MFC-MRD+/AI-MRD+13例、MFC-MRD+/AI-MFC-6例、MFC-MRD-/AI-MRD+6例、MFC-MRD-/AI-MRD-10例;M1900组检测结果MFC-MRD+/AI-MRD+5例、MFC-MRD+/AI-MFC-0例、MFC-MRD-/AI-MRD+1例、MFC-MRD-/AI-MRD-6例。以MFC-MRD为确定标准,L500组、B1900组、M1900组AI-MRD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53.8%、68.4%、83.3%,特异度分别为60.0%、62.5%、100%,准确度分别为55.6%、65.7%、91.7%,AUC值分别为0.568(P=0.654)、0.678(P=0.069)、1.000(P<0.001)。结论初步探索了AI骨髓细胞识别在白血病MRD检测中的诊断价值及问题,证实当将AI细胞分类中原始细胞比例>3%设为AI-MRD阳性阈值时,随着AI识别细胞数量的增多,AI与MFC-MRD检测的一致性随之增高。

  • 标签: 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骨髓细胞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人工智能图像分析技术对骨髓细胞形态的识别效能。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患者的骨髓标本。选取骨髓标本100份,患者来源包括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2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急性白血病7例、慢性贫血患者32例、感染患者6例及正常骨髓象15名。其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52(37,66)岁,骨髓涂片经瑞-姬染色后,应用AI分析系统和人工审核对13种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分类,以人工审核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异,应用统计软件绘制混淆矩阵,人工审核结果与AI分析系统预分类结果符合度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应用Pearson检验分析AI系统预分类和手工镜检分类结果的一致性。选取临床已确诊的MDS和AML骨髓标本各30例,比较AI分析系统人工审核与手工镜检2种方法分类计数原始细胞百分比结果的差异性,以评估AI分析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应用AI分析系统扫描共获得76 630张13种骨髓有核细胞的高清单一彩色图像;13种骨髓有核细胞分类计数的加权平均实验诊断效率参数为:敏感度95.82%,特异度99.19%,准确度98.89%,假阳性率81.00%,假阴性率4.18%;AI分析系统预分类结果和手工镜检分类结果的相关性显示: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中性中幼粒细胞、中性晚幼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及淋巴细胞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0.70,P<0.001);AI分析系统与手工镜检2种方法对MDS原始细胞的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对AML原始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但由于原始细胞计数均≥20%,符合AML的分型诊断标准。结论AI分析系统对13种骨髓有核细胞分类计数有较好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有核细胞 骨髓细胞形态学 人工智能 手工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少症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血常规、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的相似处与区别点。方法抽取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42例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肝病组,另抽取同期收治的34例原发性ITP患者作为ITP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常规、外周血及骨髓涂片细胞形态。结果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形态比较差异未见统计意义(P>0.05)。ITP组血小板计数低于肝病组(P<0.05);肝病组骨髓增生程度Ⅱ级6例(14.3%,6/42)、Ⅲ级18例(42.9%,18/42)、Ⅳ级18例(42.9%,18/42),ITP组骨髓增生程度Ⅱ级23例(71.9%,23/34)、Ⅲ级9例(28.1%,9/34)、Ⅳ级0例(0),两组患者骨髓增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ITP组巨核细胞数量高于肝病组(P<0.05)。结论联合血小板计数、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检查,有利于鉴别诊断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小症与原发ITP。

  • 标签: 骨髓细胞 形态 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小症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摘要血细胞形态检查是血细胞分析的重要复检手段,也是以细胞病变为病理改变的血液病诊断的基础。人工智能辅助血细胞形态检查可有效弥补人工显微镜检查方法的不足,极大提高细胞形态检验的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解决人力不足和劳动强度的问题,明显提高检验结果的重复性,便于检验结果的审核及复检,可以实现远程在线血细胞形态检验和诊断等。但我国目前血细胞形态检查方法仍是以人工显微镜检查为主要方法,为促进和拓展人工智能辅助血细胞形态检查的临床应用,自动化血细胞形态分析仪研发生产商及临床检验专家应共同致力于推动自动化血细胞形态分析的标准化,加强其性能评价及验证,不断提高其分析性能,拓展其临床应用范围,推进我国血细胞形态数据库的建设。

  • 标签: 人工智能 血细胞 形态学检查 自动化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