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外科临床护理中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本院胸外科126例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MEWS措施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中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住院时间、转入ICU例数以及死亡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MEWS分数越高,住院时间越长(P<0.05),转入ICU以及死亡例数也越多(P<0.05);观察组护患关系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EWS应用于胸外科临床护理中能够实现对患者病情程度的准确评估,对护理及治疗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MEWS 胸外科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探讨心电图联合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运用效果。回顾性分析2015年6-12月,余姚人民医院就诊患者1152例,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earlywarningscore,MEWS评分)进行病情评估,并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测,探讨单用MEWS评分和联合心电图对急诊内科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意义。结果显示,1152例患者中,好转离院375例(32.55%),急诊留观382例(33.16%),普通住院335例(29.08%),重症住院44例(3.82%),急诊死亡16例(1.39%)。疾病转归越差,患者MEWs评分和联合评分越高,在重症住院和急诊死亡组患者中联合评分高于单用MEW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6,29.65,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联合评分(P=0.014)、MEWS评分(P=0.040)、血氧饱和度(P=0.012)是急诊内科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心电图监测有助于预测急诊患者病情。

  • 标签: 改良 早期预警评分 心电图 病情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预警评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8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患者,实验组使用早期预警评分进行协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患者采用早期预警评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ICU护理工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对医院的不合理处方点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其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确保提高医院处方点评的质量,保障医院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所有点评后的不合理处方加以归类,采用统计和分析的方式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统计后一共点评的处方有4300张,不合理的处方有200张,不规范的处方有130张,用药不适宜的处方有60张,3张超常处方。分析处方点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在于,处方不够规范、不适宜的用法用量、不适宜的适应症以及重复用药和联合用药不适宜。结论对于医院来说,必须要加大合理用药的监管力度,不论是医生还是药师,都应当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提升,加强对合理用药能力的提升,同时深化对处方审核的能力,切实提高医院合理用药的整体水平。

  • 标签: 医院处方 不合理点评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合理应用激素。方法每月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由医院医务科、呼吸科、感染科和药剂科共同组织实施,对住院病历进行正确性和合理性的审核,提出不合理使用激素的主要存在问题,在医院的质量分析会上对用药指征、剂量、用法、联合用药原则及无指征超剂量使用药物的处方和病历,重点是对不合理使用激素药物进行实例分析和点评。结果通过点评,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激素。结论对不合理使用激素点评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激素使用 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 点评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每月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由医院质控科、医务科、感染科和药剂科共同组织实施,对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正确性和合理性的审核,提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主要存在问题,在医院的质量分析会上对用药指征、剂量、用法、联合用药原则及无指征超剂量使用药物的处方和病历,重点是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实例分析和点评。结果通过点评,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抗生素。结论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点评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 标签: 抗生素使用 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 点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6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属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随机分成2组,30例/组。观察组采取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对照组实施传统剖宫产手术。将2组的手术用时、产妇的术中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产妇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2组术式的手术用时对比差别不大(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产妇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更具优势(p<0.05)。结论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较高。

  • 标签: 改良式腹膜外 剖宫产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尿管护理技术的实施对于减轻患者不适感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行留置导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按照改良尿管护理技术护理,间歇性将导尿管予以夹闭,定时开放尿管并结合个体化放尿法,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开放式放尿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排尿顺利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排尿顺利率(60.0%),实验组患者的排尿困难率(4.0%)、再次导尿率(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排尿困难率(24.0%)、再次导尿率(16.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尿道刺激症状发生率比较,组间数据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尿管技术的改良,有效提高了患者术后24h拔管排尿率,对于预防尿潴留、排尿困难,减轻患者不适感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尿管护理 不适感 尿管夹闭 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保护袋的使用对腹膜透析出口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行腹膜透析患者46例。男性20例,女性26例。随机选取腹膜透析患者46例先后使用传统保护袋和改良保护袋对腹膜透析出口的影响。每例患者每种方法各5次。结果使用改良保护袋对腹膜透析出口感染并发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改良保护袋的使用可降低腹膜透析出口的感染并发症。

  • 标签: 腹膜透析 出口 保护袋 技术革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raden评分在神经内科压疮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我科收治的9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49例,入院后均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在发生压疮后采取对症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Braden量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并采取分级护理干预,统计两组压疮发生率。结果Braden评分表示观察组无压疮风险者有22例,低危者14例,中危者11例,高危者2例,经分级护理干预后有6例患者发生压疮,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Braden量表可提高护士压疮风险早期评估能力,从而及早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

  • 标签: 神经内科 压疮 临床护理 Braden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超声弹性成像硬度评分及面积比对患有乳腺肿块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鉴别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肿块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超声技术对对照组患者的病情在术前进行检查;采用超声弹性成像硬度评分及面积比技术对研究组患者的病情在术前进行检查。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术前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结果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漏诊和误诊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超声弹性成像硬度评分及面积比对患有乳腺肿块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硬度评分 面积比 乳腺肿块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侧卧位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之间52例我院胸腔镜手术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全部5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并且分别采用改良侧卧位和常规体位进行手术,对两种体位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为25例,治疗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为20例,治疗有效率为76.92%,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改良侧卧位应用于胸腔镜手术,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 标签: 改良侧卧位 胸腔镜手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腋臭患者实施改良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腋臭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30例,所接受的护理措施分别为改良微创手术治疗及常规微创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腋臭患者实施改良微创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治疗的安全性更高,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 标签: 改良微创手术 腋臭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在小儿护理中实施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72例危重病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在护理方法上的差异将其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给予对照组危重病患儿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儿常规护理、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观察患儿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疗效、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二者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应用,可帮助护理人员为不同类别患儿提供适宜护理,抑制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升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 生命体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破伤风抗毒素(TAT)注射流程中的弊端,提高注射率。方法对我院1000例破伤风注射患者从皮试液的配制,皮试量,阴性注射及脱敏注射这几个方面的改进。结果改良组阳性率比传统组低20%,注射率提高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改良方案组降低皮试的阳性率,提高了患者注射率及安全性,节约患者时间及经济支出,患者满意度提高。

  • 标签: 破伤风抗毒素 皮试液 脱敏注射 注射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PICC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进行穿刺部位改良,研究改良Picc导管在锁穿穿刺点为穿刺部位对患者及医护人员带来的影响。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12月,我们对20例肿瘤患者用PICC导管进行了穿刺,将PICC置管患者分为A、B两组研究并总结,A组患者10例,按常规PICC置管流程进行,B组患者10例,选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点为右胸锁乳突肌外缘与锁骨上缘夹角的平分线上距顶点0.5cm处为穿刺点,分别对两组穿刺方法对患者舒适度、患者满意度、医疗费用、护士工作量及工作效率进行对比。结果Picc导管在锁穿穿刺点为穿刺部位进行穿刺,患者舒适度增加、患者满意度增高、医疗费用低、留置时间长、护士工作量减少及工作效率增高等明显高于常规PICC穿刺部位置管。结论对PICC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进行穿刺部位改良,深受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的接受及肯定,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推广前景广阔。

  • 标签: picc 锁穿 改良穿刺部位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74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普通双钢板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接受改良手术治疗,对比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以及愈合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5.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2,P〈0.05);研究组骨折恢复情况较好,未见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发生皮肤坏死2例、局部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结论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较好,能够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愈合,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双钢板法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后方肛裂切除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结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月来我院行改良后方肛裂切除治疗陈旧性肛裂的12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手术时间为14.25±3.55min,手术中出血量为2.33±1.25ml,患者平均恢复时间为12.94±6.84d。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采取改良后方肛裂切除术来治疗陈旧性肛裂,所获疗效安全且显著,操作简单快捷,在临床中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治疗 陈旧性肛裂 切除 改良后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办法。方法选取病理学检查均为浸润性导管细胞癌,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操作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6例)和对照组(20例),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出现皮瓣坏死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10%),出现皮下积液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0%),出现发患肢水肿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合理设计切口,术中合理运用电刀及手术刀,术后适度加压包扎切口,合理的留置引流管并负压引流,适时换药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可以有效的避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并发症 原因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