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例PEWS在神经内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神经内科疾病患儿390例,其中病毒性脑炎250例,化脓性脑膜炎140例。将每种疾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监护组、监护组、PICU组三组,记录非监护组、监护组和PICU组的PEWS,比较同种疾病各组PEWS分数间的差异。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PEWS总评分值从非监护组、监护组到PICU组逐渐升高,脑膜炎患儿PEWS总评分值从非监护组、监护组到PICU组逐渐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WS操作简单,可以连续动态地监测儿童状况的变化,有助于神经系统疾病住院患儿病情轻重的判断和转入PICU的预测,并使过去的经验判断转换成科学客观的指标进行科学的评价。在儿童神经内科学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病毒性脑炎 化脓性脑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康复支持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早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实施的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的10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展开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儿,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改良康复支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智能与运动发育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的护理干预当中,通过实施改良康复支持护理模式可有效的促进患儿的智能以及运动功能发育,在进行护理模式实施过程注意把握规范,该方法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改良康复支持护理模式 早产儿 早期护理 应用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7-2018.8于我院外科诊治的2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抽签划为对照组(改良根治术)和研究组(保乳手术),各10例。最后对比乳房美容效果、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在乳房美容效果、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对照组治疗效果更好,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通过采取保乳手术比改良根治术临床疗效更优,有效改善手术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保乳手术 改良根治术 早期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联合护理干预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阴道分娩的82例产妇,按照入院先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联合护理干预,对两组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联合护理干预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方面效果显著。

  • 标签: 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 护理干预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率
  • 简介:目的探讨医护协同建立病情早期预警工作对精神科危重症识别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建立病情观察早期预警工作流程,对住院患者病情观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精神科住院病区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识别率由实施前的78.26%提升至100.00%。结论建立医护协同病情早期预警工作流程可提高住院病区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的识别率,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能力,降低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住院患者安全。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MEWS) 危重患者 SBAR 精神科
  • 简介:目的比较四种真菌评分方法对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6年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高危患者。依据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非感染、拟诊、临床诊断和确诊4组,并对4组患者进行MDRA评分、IFIRSS评分、Sevilla评分及Candida评分,评价四种评分方法对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共有275例高危患者,非感染组138例,拟诊组63例,感染组74例(其中临床诊断组64例,确诊组10例)。感染组患者年龄及住院时间均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74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假丝酵母菌74株,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60株(81.1%)。MDRA评分阳性114例(41.5%)、Candida评分阳性83例(30.2%)、Sevilla评分阳性42例(15.3%)、IFIRSS评分阳性23例(8.4%)。四种评分方法中MDRA评分灵敏度(Se)较高(59%),但特异度(Sp)最低(66%);IFIRSS评分Sp较高(91%),但Se极低(9%);Sevilla评分Sp最高(96%),Se尚可(45%);Candida评分的Se最高(68%),Sp较高(90%)。结论Sevilla评分有较高Se和Sp,可用于早期诊断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Candida评分诊断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与临床诊断标准总符合率最高,Se、Sp均较高,对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早期诊断有较大价值。

  • 标签: 侵袭性假丝酵母菌 评分 诊断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及对术区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度、睡眠质量、自理能力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的疼痛度均下降,实验组下降较为明显,且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自理能力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改善较为明显,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其睡眠质量和自理能力,值得临床实践。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早期康复护理 康复效果 术区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中对降低手足口病(HFMD)重病化转归几率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7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的2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于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重症早期预警护理,对比两组的重型和危重型患儿所占比例、热程与皮疹/疱疹消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重型和危重型患儿所占比例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热程与皮疹/疱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症早期预警护理不仅可以降低手足口病重病化的转归几率,而且还可以缩短热程与皮疹/疱疹消退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 标签: 重症早期预警 手足口病 转归几率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个CT-WEPL校正曲线,用于碳离子放射治疗计划系统(ciPlan)。方法使用几个组织等效材料测量WEPL系数,在这些数据基础上,根据分布拟合出CT-WEPL校正曲线。结果通过实验测得CT-WEPL=1.075×10-3CT+1.068(CT<-85);CT-WEPL=4.247×10-4CT+1.014(CT≧-85)讨论在实验基础上,CT值与WEPL系数之间没有固定通用的曲线,对于特定的CT机,应该建立一个专用的CT-WEPL校正曲线。

  • 标签: 重离子 Bragg峰 CT-WEPL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巴戟天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效果及VAS评分和HSS评分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膝骨关节炎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主体,将患者抛掷硬币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将全部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实验组患者服用巴戟天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对比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VAS)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HSS)。结果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高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优势体现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戟天汤治疗膝骨关节炎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得到恢复,并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的疼痛感得到降低,该种治疗方式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巴戟天汤 膝骨关节炎 VAS评分 HSS评分
  • 简介: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和计算机存储技术,提取和输入性登革热有关的人群、时间和空间语义关联信息,经过自然语义的文本分析技术,可对疫情进行预警预测。构建大数据信息处理平台的关键技术是关键数据技术评估、技术流程和构建疫情原型,形成完整的疫情预警预测体系,其中信息处理平台的范围涉及国外与疫情关联的主要新闻网站、微信、BBS和博客等,以此体系作为输入性疫情监控的主题用户查询口,完成人群、时间和空间相关联的疫情信息的数据检索、处理和分析,提供预防传染病专有领域的信息资源,完成全方位、多层次、快捷的输入性登革热预警预测量化指标体系,对口岸防控输入性登革热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大数据 网络爬虫 输入 登革热 预警
  • 简介:目的调查北方地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评分。方法连续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心梗患者41例,入选对象全部来自沈阳市区。他们在入院1周时接受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评估,并与同期住院高血压病患者(44例,对照组)相同问卷评估结果比较。结果老年急性心梗组PSQI问卷中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等条目评分和PSQI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梗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着明确睡眠质量下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 睡眠 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改良法对口腔颌面手术切口进行冲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处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颌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收治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术后采用传统口腔涂擦法,观察组40例患者术后采用改良法进行口腔冲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7d后的创口愈合率95.0%高于对照组77.5%(P<0.05),观察组的口腔炎发生率7.5%与口腔溃疡发生率2.5%均低于对照组25.0%与20.0%(P<0.05),两组间数据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冲洗改良法操作简单、对于医务人员的操作要求较低,可在临床普及推广。

  • 标签: 口腔冲洗 改良法 口腔颌面手术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急诊预检分针流程的改良问题。方法从2016年1月—2016年6月分诊流程改良前在儿科急诊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作为对照组,从2017年1月—2017年6月分诊流程改良后在儿科急诊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作为实验组,分析流程改良前后两组预检时间及患儿家属满意程度。结果儿科急诊预检分诊流程的改良后患儿的候诊时间明显缩短(P<0.05);儿科急诊预检分诊流程改良前满意度为73.0%,改良后满意度为92.0%(P<0.05)。结论急诊预检分诊流程的改良有利于缩短患儿的候诊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儿科 急诊 预检分诊 流程的改良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外孕的早期超声诊断意义,提高宫外孕的检出率。方法应用超声检查对宫外孕进行检测。结果14例中,8例位于右侧输卵管、5例位于左侧输尿管、1例位于左侧宫角。结论超声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声像图改变,尤其阴道超声其敏感程度较高,图像更清晰,结合临床表现,作出早期诊断。

  • 标签: 超声诊断 宫外孕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抚触配合鸟巢改良早产儿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对早产儿进行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对早产儿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的同时给予抚触配合鸟巢的护理,分别对每组早产儿护理20天期间的体重,睡眠时间和摄奶量进行观察记录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早产儿护理20天期间的体重增长,睡眠时间以及摄奶量都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抚触配合鸟巢护理可以加快早产儿的体重增长,提高睡眠质量,增加摄奶量,有助于加快早产儿恢复健康,提高其免疫力,从而促进早产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 标签: 抚触 早产儿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前置胎盘治疗中改良式剖宫产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患者、例数为80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2月~2017年8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剖宫产,观察组采用改良剖宫产。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剖宫产术能有效降低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同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产妇的健康。

  • 标签: 前置胎盘 改良式剖宫产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鼻前庭囊肿患者采取经鼻内镜改良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析。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18例)和对比组(12例);对比组采用传统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内镜改良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填塞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率,并用视觉模拟法(VAS)评测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5±1.7)min、术中出血量为(4.1±0.8)mL、术后填塞时间为0、术后VAS评分为(1.0±0.3)分,分别别与对比组的(31.7±3.8)min、(19.4±3.2)mL、(30.5±2.1)h、(5.2±0.8)分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镜改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操作便捷,创伤小,术后不需填塞,且术后疼痛小,优于传统术式,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鼻前庭囊肿 鼻内镜 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究老年精神病患者采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所有参与者均来自在本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患者位于2016年6月至2017年7年接受治疗,老年神经病患者总数为140。将140例患者借助接诊时间的先后划分两个组别,一组为观察组,一组称之为对照组。对于观察组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而言,应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方式;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方式,观察患者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患者接受为期8周时间的住院治疗,并且通过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评定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随时进行仔细记录。结果评定所有患者接受一定治疗时间后的临床效果,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患者改善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数据更为理想。两组患者都需入院治疗8周时间,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数据分别为62.85%和95.71%,对照组数据则为42.85%和81.43%。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一段时间内均发生了轻度的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51.43%,观察组为32.86%,观察组患者数据更为理想。结论将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式应用在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并且具有相对理想的治疗效果和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 标签: 改良无抽搐电休克 老年精神病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