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手术中实施麻醉护理配合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于本院内接受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 84 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入选患者年龄分为 A 组患者 42 例和 B 组患者 42 例, B 组患者为未成年, A 组为成年人。对两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实施麻醉护理配合,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中发现, A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9.52% , B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33.33% ,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结论: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积极有效的实施麻醉护理配合尤为重要,特别是未成年人群中,实施有效的麻醉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体外循环手术 麻醉护理配合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当前进行心脏瓣膜病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在该手术过程中,需要采取合成材料制成的人工机械瓣膜进行替换,在相关治疗之后,可以实现对患者健康状况的一定程度改善。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过程中,为了确保手术的正常进行,需要对患者采取体外循环措施,该过程对于患者心肌的保护和术后功能恢复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当前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后续的相关工作开展形成帮助。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体外循环管理 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的体温变化,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对策。方法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4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对患儿实施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观察患儿的体温情况,科学制定护理方案。结果48例患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体温失衡,体温不升、低热、中等热、高热、超高热患儿分别为8例、15例、19例、5例、1例,体温失衡发生率为100%。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实施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会使患儿出现体温失衡的症状,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就能使患儿体温恢复正常。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婴幼儿 体外循环 体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低坡卧位逐步抬高床头在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2月本院70例实施心脏体外循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术后选择半卧体位,观察组术后选择低坡卧位,然后逐步抬高床头到半卧体位,对两组心功能、呼吸机应用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方面,两组术后4h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24h,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

  • 标签: 心脏体外循环 术后护理 低坡卧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规范手术室配合及护理在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为后续医护人员的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选取近两年在院心脏外科进行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的60例患者,展开调查,按照区组随机化的分组方式,分为实验A组与实验B组各30例,实验A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实验B组接受规范手术室配合及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结果。结果:通过对研究数据的比较,实验B组的各项指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实验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配合 护理 体外循环手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规范手术时配合及护理在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情况展开观察与研究。方法:按就诊前后顺序,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所接诊的30例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规范手术时配合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固体食物耐受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比对照组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患者予以规范手术时配合及护理措施,效果显著,能加速患者身体的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 规范手术时配合及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伴重度肺动脉高压(PH)体外循环(CPB)术后的拔管时机。方法对行CPB手术的40例CHD伴重度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是否〉24h,分为早期拔管组(19例)和延迟拔管组(21例),比较两组影响拔管的围手术期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延迟拔管(机械通气时间≥72h)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撤机后肺循环与体循环收缩压比值(Pp/Ps)、CPB时间、CPB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早期缺氧发作(OR=0.022,95%CI0.001~0.580)和严重低氧血症(OR=0.031,95%CI0.002~0.568)是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HD伴重度PH患者若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撤机后Pp/Ps〉0.5、CPB时间〉90min或CPB温度〈32℃,可考虑延迟拔管。对术后早期有缺氧发作或严重低氧血症者,宜延迟拔管并加强心功能和肺动脉压监测;对无上述情况且术后心肺功能稳定者可考虑早期拔管。

  • 标签: 心脏病 高血压 肺性 体外循环 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系统化手术室配合及护理对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患者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系统化手术室配合及护理。对比治疗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饮食恢复正常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手术室配合及护理对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积极影响,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术后拔管时间,且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促进患者提早下床活动,从而缩短其住院时间。

  • 标签: 系统化手术室配合及护理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非体外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59例)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组(63例),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和术后一般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情况,检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h、术后24h、术后72h、术后1周的血浆BNP水平。结果OPCABG组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24h引流量、术后24h输血量、住院时间分另0为(210.08±60.02)min、(9.01±2.57)h、(32.08±9.17)h、(343.43±98.12)ml、(341.75±97.64)ml、(9.70±2.77)d,均明显低于CCABG组的(309.38±88.39)min、(15.25±4.36)h、(45.14±12.90)h、(530.24±151.50)ml、(752.90±215.11)ml、(15.44±4.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9%(10/63),明显低于CCABG组的47.5%(2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72,P〈0.01);OPCABG组围手术期病死率为1.6%(1/63),低于CCABG组的8.5%(5/5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91,P〉0.05)。CCABG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h血浆BNP水平分别为(104.54±29.87)、(114.74±32.36)、(129.10±36.15)ng/L,OPCABG组分别为(103.46±29.56)、(109.49±31.28)、(126.42±36.12)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ABG组术后24h、术后72h、术后1周血浆BNP水平分别为(335.57±95.83)、(429.98±122.85)、(350.92±100.26)ng/L,明显高于OPCABG组的(241.22±68.92)、(317.49±90.71)、(256.86±73.39)ns/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利钠肽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