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原体外循环(CPB)围手术期患儿血钾变化,为围手术期监护提供参考。方法对80例CPB心内直视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别于术前、体外循环转机30min、复温后停机前和手术次日晨4个时点取颈内静脉血测定钾浓度。结果转机30min、复温后停机前和手术次日晨血钾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余各时点血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PB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易发生低血钾,应加强围手术期患儿血钾的监护。

  • 标签: 高原 体外循环 围手术期 小儿 血钾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总结我院近年来开展的15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配合过程。结果15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配合失误。结论手术护士必须做到术前了解病情,并熟悉手术程序和步骤,充分准备器械,熟悉掌握特殊器械的使用,术中主动迅速准确的传递器械,与术者密切配合,并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体外循环中盐酸戊乙奎醚对患者肺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6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2组(随机),实验组给予盐酸戊乙奎醚,对照组不给予盐酸戊乙奎醚,对比2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主动脉阻断时间、流转时间并无差异,实验组T2、T3、T4、T5时间段的IL-6、TNF-α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组患者T3、T4时间段的呼吸指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以改善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肺功能。

  • 标签: 体外循环 盐酸戊乙奎醚 肺循环
  • 简介:目的比较羟乙基淀粉与聚明胶肽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探讨两者用于体外循环预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组和聚明胶肽组各20例.分别应用羟乙基淀粉和聚明胶肽1000ml进行体外循环的预充.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及围术期肾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前术前肌酐、尿素、尿酸水平[羟乙基淀粉组分别为(68.4±10.2)μmol/L、(6.34±1.53)mmol/L、(336.8±91.1)μmol/L;聚明胶肽组分别为(64.2±20.5)μmol/L、(6.02±2.08)mmol/L、(337.9±113.1)μmol/L];术后1d的肌酐、尿素、尿酸水平[羟乙基淀粉组分别为(78.3±22.4)μmol/L、(7.44±2.38)mmol/L、(336.5±128.5)μmol/L;聚明胶肽组分别为(80.5±24.7)μmol/L、(8.56±2.29)mmol/L、(340.3±118.4)μmol/L];术后5d的肌酐、尿素、尿酸水平[羟乙基淀粉组分别为(70.7±33.2)μmol/L、(7.34±3.76)mmol/L、(242.8±99.5)μmol/L;聚明胶肽组分别为(68.4±19.3)μmol/L、(7.45±3.09)mmol/L、(249.5±78.7)μmol/L].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羟乙基淀粉、聚明胶肽均可安全用于体外循环的预充.

  • 标签: 心血管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羟乙基淀粉 聚明胶肽 肾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循环期间七氟醚全程吸入对肺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n=15)、丙泊酚对照组(P组,n=15)。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心肺转流(CPB)前、复跳后10min、CPB后2h、CPB后24h测桡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吸入氧浓度(FiO2),评估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通过检测血中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白介素-6(IL-6)的浓度及其在肺静脉和肺动脉的比值(PV/PA),评估肺内炎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七氟醚组炎症细胞数量在各时间点的PA和PV中较低,且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PV/PA较高,淋巴细胞的比值无差别,IL-6的PV/PA较低;虽然2组肺功能均下降,但七氟醚组肺功能指标较优。结论相比丙泊酚,七氟醚能抑制肺内炎症细胞聚集,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

  • 标签: 七氟醚 体外循环 炎症反应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肺损伤 双瓣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小儿先天性心脏患儿90例,纳入时间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均实施体外循环术治疗。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n=45)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n=45)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炎症因子及心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炎症因子IL-6、TNF-α、CRP、PCT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LVEDD、LVESD值低于对照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的具体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从2021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并确定使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共计10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以病患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后时间差异为出发点,将其平均分为普通组、对比组,二者同样使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过程中,普通组延续使用传统手术室护理方法,对比组则使用精细化手术室护理方法,分别针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住院时长、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组病患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长以及手术出血量三项数据都明显小于普通组(P<0.05),对比组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普通组相比,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过程中,精细化手术室护理的应用能够明显压缩病患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同时手术中的出血量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值得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非体外 冠状动脉搭桥术 精细化手术室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预见性护理改善心脏瓣膜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9月我院心脏瓣膜体外循环术患者66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各方面生存质量评分显著比对照组高,统计差异有意义,结果P<0.05。结论:心脏瓣膜体外循环术后应用预见性护理能改善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正确指导患者积极治疗,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心脏瓣膜体外循环术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用Meta方法对依达拉奉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调研分析。对收集到的符合要求的论文5篇(142例)的疗效和安全性、术后24h心脏正性肌力药的用量、术后24h心肌复跳率、心肌损伤指标(MDA、SOD、CK-MR、cTnl)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体外循环的心肌手术中应用依达拉奉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依达拉奉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40~6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6μg/kg(15min内),随后以0.2μg?kg-1?h-1速率输注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后30min(T1)、6h(T2)、12h(T3)、24h(T4)、48h(T5)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以及血清TNF-?和IL-6的浓度。记录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率、CPB时间、术后气管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结果:与T0时比较,T1~4时C、D两组血浆cTnI和CK-MB浓度及血清TNF-?和IL-6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T1~4时D组血浆cTnI和CK-MB浓度及血清TNF-?和IL-6浓度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术后气管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减轻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心肺转流术 心脏瓣膜假体 植入 心肌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于胸腔镜下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的40例患者均采取单纯静脉诱导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而观察组的40例患者则采取超声引导下的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12、24h的VAS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毕即刻及术后12h与24h对照组患者的SpO2、HR以及SBP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显著(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的开展以及肿瘤、艾滋病的出现,导致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日益增多,使得由丝状真菌引起的条件致病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促使研究人员不断探讨和完善有关丝状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评估其临床价值.产孢丝状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主要有M38-P方案、M38-A方案、Etest法、流式细胞仪活性染色检测的应用、MTT和XTT比色法等.NCCLS方案具有准确性强、重复性好的特点,但是,还不能将其作为常规实验室检查方法,体外抗真菌药敏实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是复杂的,成功的临床治疗不仅取决于致病菌的敏感性,也取决于宿主的免疫机制、药物的分布、患者的依从性等诸因素,药敏实验的MIC值高不意味着治疗失败,同样,MIC值低也不表明临床治疗一定成功.

  • 标签: 产孢丝状真菌:药敏试验
  • 简介:氟康唑(Fluconazole,FCZ)是新型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具有高效、低毒、广谱和优良的药动学特点。美国药典23版和中国药典1995年版对其制剂尚未收载。笔者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为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了两种胶囊的体外溶出度。1仪器和药品1.1仪器Du—70紫外分光光度计(美国BECKMAN);ZRS—4型溶出度测定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TG328A型

  • 标签: 氟康唑胶囊 体外溶出度 氟康唑溶液 计算机拟合 溶出度试验 累积溶出百分率
  • 简介:脉输液使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用途,由于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及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均可导致穿刺部位肿痛及液体外渗,临床中常用湿热敷,50%硫酸镁湿热敷来帮助吸收,促进消散,但操作繁琐,显效较慢,我科自2008年至今,对50例液体外渗采用马铃薯片给予局部湿热敷,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液体外渗 穿刺部位 马铃薯片 外敷治疗 硫酸镁湿热敷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思密达对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体外吸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盐酸左氧氟沙星与思密达混合于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在(37±0.5)℃水浴恒温,每隔15min振摇1次,2h后过滤,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的含量变化。结果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思密达对盐酸左氧氟沙星的吸附率分别为(99.73±0.1)%和(99.71±0.1)%。结论思密达对盐酸左氧氟沙星有极强的吸附作用,因此应避免两种药物同时服用。

  • 标签: 思密达 左氧氟沙星 吸附 人工胃液 人工肠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