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半枝莲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总结半枝莲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半枝莲诱导肿瘤凋亡药理机制提供依据。

  • 标签: 半枝莲 细胞凋亡 抗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1年12月我院接受的6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的麻醉诱导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的是异丙酚麻醉诱导和七氟醚麻醉诱导,最后对结果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插管后3min和5min的平均动脉压是78.46±0.74和86.14±0.17,心率分别是80.25±0.78和77.14±0.18,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的优势明显。分析和研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不良反应几率是6.7%,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几率是16.7%。结论:针对手术患者给予七氟醚麻醉诱导形式,其可行性高,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小,麻醉状态平稳,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七氟醚 异丙酚 麻醉诱导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介绍了维生素A诱导细胞免疫调节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分析表明维生素A及相关化合物的免疫调节作用在许多临床研究中已得到了充分证实,在人类中的作用已开始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 标签: 维生素A免疫调节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上对皮炎湿疹患者应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80例皮炎湿疹患者,均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对照组,n=40)与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观察组,n=40)患者的临床疗效展开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2、TNF-α、干扰素γ、IL-6相比对照组均较高,IL-4、IL-5相比对照组均较低。结论他克莫司软膏在皮炎湿疹治疗中的疗效确切。

  • 标签: 皮炎湿疹 他克莫司软膏 Th1 Th2 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研究 改良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与内皮素 1(ET1) 水平的影响 。 方法: 将我院 2019 年 6月— 2020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80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0名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 改良视网膜光凝术 治疗 ,检测两组患者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素及 视网膜新生血管的 有效程度。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 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消失程度,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且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内皮生长因子对比和内皮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 P< 0.05 ),结论: 改良视网膜光凝术能够提高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光凝术 血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 内皮素 1(ET1) 影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1.建立-10℃低温冷冻箱环境下急性大鼠肝脏损伤模型;2.研究冷刺激诱导下急性肝脏损伤的机制;方法:建立-10℃低温环境诱导下的急性大鼠肝损伤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血清中ALT、AST等指标的变化,观察大鼠肝脏病理的改变,以研究低温环境诱导下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结果:经过2h、4h、6h进行低温暴露后,4h模型组ALT、AST水平对比正常组升高明显,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数据表明,大鼠4h冷暴露后造模成功,且6h冷暴露后大鼠肝功仍能维持一定的损伤的程度。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一种操作方便,易复制的低温环境诱导下急性大鼠肝损伤模型。

  • 标签: 低温环境 急性肝损伤 大鼠模型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组织型抑制因子-1(tissueinhibitorofMMP-1,TIMP-1)的表达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7月就诊于本院的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共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取所有患者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所有患者MMP-9和TIMP-1水平,分析MMP-9和TIMP-1表达水平与阻塞性肺气肿的关系。结果治疗后,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血清MMP-9和TIMP-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早期组与进展组患者血清MMP-9和TIMP-1水平检测比较差异显著,且早期组明显低于进展组(P<0.05)。结论阻塞性肺气肿患者MMP-9和TIMP-1表达水平与病程密切相关,且随病程加重而升高,MMP-9和TIMP-1可作为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治疗效果及病程评估的参考指标,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阻塞性肺气肿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组织型抑制因子-1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及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80例全麻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结果:对照组手术室时、拔管时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相比与观察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氟醚吸入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比较好,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有着基本一致的效果,对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影响较小,对患者基本上不会产生伤害。

  • 标签: 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 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及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80例全麻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结果:对照组手术室时、拔管时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相比与观察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氟醚吸入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比较好,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有着基本一致的效果,对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影响较小,对患者基本上不会产生伤害。

  • 标签: 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 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呼吸湿化治疗仪在低氧合患者呼吸机拔管撤机后的应用价值,为低氧合患者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ICU2018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低氧合呼吸机拔管撤机患者(n=4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随机法分组,对照组20例呼吸机拔管撤机患者接受鼻导管/面罩吸氧,观察组20例呼吸机拔管撤机患者接受呼吸湿化治疗仪。对比2组患者拔管后不同时间呼吸频率、心率、氧分压、氧合指数变化情况以及再插管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6h、24h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再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咽干、痛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比传统鼻导管及面罩,撤机拔管后应用呼吸湿化治疗仪辅助氧疗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高,降低了再插管率。

  • 标签: 呼吸湿化治疗仪 低氧合 呼吸机拔管撤机 再插管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IL-33)、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心房颤动患者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7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为对象,另取同阶段健康体检人员35例纳入对照组;检测IL-1β、IL-33水平,测定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射血分数(LVEF),分析IL-1β、IL-33、NLR与心脏结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房颤组IL-1β、NLR、LA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IL-33、LVEF比较(P>0.05);NLR与LAD为正相关。结论:与窦性心律者相比,心房颤动患者血清IL-1β、IL-33、NLR水平明显升高,同时NLR与LAD呈相关性,为临床评估判定房颤发生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33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具体包括对焦虑和抑郁心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日—2022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共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比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比较30例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变化,观察其护理影响。结果:干预前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干预后,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液透析诱导期开展护理干预,可以对患者心理状态产生正面和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可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临床表现,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护理干预 诱导期 血液透析 焦虑和抑郁
  • 简介:摘要:糖尿病(DM)是由遗传、环境、自身免疫缺陷等多种复杂原因共同导致的,以血中葡萄糖水平连续慢性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T2DM)多见,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产生胰岛素抵抗而致病。胆汁酸(BA)以胆固醇为主要原料在肝脏细胞内转化代谢而来。BA不但具有促进脂肪乳化水解以及维持全身系统稳态的作用。此外,还可以作为一种信号物质,通过激活法尼醇X受体(FXR)以及G蛋白偶联受体(TGR5)输送信息,同时还与肠道菌群产生全方位互动效应,在机体能量代谢以及免疫耐受等方面发挥作用,影响着T2DM的发生与发展。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胆汁酸 肠道菌群 代谢手术
  • 简介:摘要:偲、硼元素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促进骨血管、成骨作用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偲 激活 Wnt / Catenin信号传导增强 MSCs( 间充质干细胞) 的成骨分化, 刺激成骨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促进血管形成,硼 刺激 HUVEC( 内皮细胞) 的增殖 和血管的形成加以论述。

  • 标签: Wnt / Catenin信号传导 HUVEC( 内皮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民的生命健康。针对肿瘤免疫检查点的程序性死亡受体(Programmed cell death-1, PD-1)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PDL-1)的免疫逃逸机制是目前肿瘤研究的重大突破。本文现将目前的研究结果进行整合,以方便研究人员。

  • 标签: []  免疫逃逸 肿瘤微环境 PD-1/PDL-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型血清学检测的方法,研究药物诱导免疫溶血性贫血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4月送检血样870份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来检测红细胞的致敏情况,并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用药物包被法、免疫复合物法来检测血浆和红细胞放散液中的药物抗体。结果在本次检测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结果有148例,药物包被法对血浆和红细胞放散液检测出头孢菌素抗体4例,免疫符合法检测出头孢菌素抗体3例。结论药物诱导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在检测中,为进一步提高准确率,可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浆和红细胞放散液药物抗体检测,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药物诱导免疫溶血性贫血 血清学检测 抗人球蛋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