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性传播性疾病关于遗传皮肤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遗传皮肤病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取分子病理学技术治疗措施。结果观察组20例中,治疗有效率95.0%;对照组20例中,治疗有效率75.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分子病理学技术治疗模式运用于遗传皮肤病患者工作中,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分子病理学技术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疗效,可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治疗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遗传性皮肤病 患者 分子病理学技术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对产后远期压力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生产并于我院进行检查的产后妇女共计120例,根据患者是否在产后接受产后盆底功能康复将其分为训练组和未训练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患病情况,之后再根据患者的患病和治疗情况将判定为存在SUI且自愿接受治疗的患者分组,其中之前进行过相应的康复训练患者视为再治疗组,剩余的患者则随机分为Kegel训练组,康复器组和综合治疗组,比较患者产后3年的疾病情况。结果训练组产妇的发病率要明显低于未训练组产妇,进行Kegel训练患者的临床疗效要明显差于采用其他康复方式进行康复的患者,而综合治疗具有最好的临床疗效,之前已经进行过康复治疗的患者的再治疗效果要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产后远期压力尿失禁中,采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疾病的发病率,并且不同的康复方式具有不同的临床效果,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康复治疗。

  • 标签: 产后盆底功能康复 产后远期压力性尿失禁 Kegel训练 康复器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在过敏皮肤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HITACHI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BECKMANCOULTERGEN.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80例过敏皮肤病患者血清总IgE和血液EOS水平,并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80例过敏皮肤病患者中血清总IgE水平(阳性率)分别为过敏紫癜组(453.1±283.3)IU/ml(9/24,37.5%),湿疹组(531.3±224.5)IU/ml(13/16,72.2%),药疹组(489.7±285.2)IU/ml(7/15,46.7%),荨麻疹组(476.1±211.1)IU/ml(5/12,41.7%),接触性皮炎组(514.0±263.6)IU/ml(7/13,53.8%);血液EOS水平(阳性率)分别为过敏紫癜组(0.31±0.55)×109L(5/24,20.8%),湿疹组(1.17±1.60)×109L(8/16,50.0%),药疹组(0.48±0.48)×109L(4/15,26.7%),荨麻疹组(0.46±0.52)×109L(3/12,25.0%),接触性皮炎组(0.57±0.73)×109L(4/13,30.7%),除过敏紫癜组外,湿疹组、药疹组、荨麻疹组以及接触性皮炎组血清总IgE及EOS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各组IgE值与EOS计数在统计学上均未发现明显相关(-0.54<r<0.24)。结论血清IgE及血液EOS对多数过敏皮肤病起到了一定作用,能清楚患者过敏的状态,为临床上过敏皮肤病的早期诊断、综合治疗以及疗效评价提供帮助。

  • 标签: 过敏性皮肤病 总IgE 嗜酸性粒细胞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低张力膀胱功能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条件并签属知情同意书的30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接受每天一次,每周5次的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为头部运动区10min,腰骶部10min,头部用10Hz,腰骶部用1Hz。两组患者均接受其它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4周的膀胱压力及残余尿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拔管成功率、拔管时间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的膀胱内压力较对照均组明显增高,且未超过安全压力范围;残余尿量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治疗组患者的拔管成功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其带管时间及尿路感染率较对照组均显著缩小。结论经颅磁刺激可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低张力膀胱的下尿路功能,能有效增加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患者拔尿管的成功率,缩短带管时间,减少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脊髓损伤 经颅磁刺激 神经源性膀胱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放血疗法在皮肤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方法 收集近年来中医放血疗法治疗皮肤疾病的相关资料,并总结中医放血疗法的作用机制及在皮肤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结果 中医放血疗法是针刺治疗的一种,其是通过运用三棱针或粗毫针等针刺工具刺破穴位或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达到治疗目的,具有祛风止痒、镇吐止泻,消肿止痛、通经活络,解毒化瘀等功效。其常应用于银屑病、麦粒肿、痤疮等皮肤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结合相关资料所述,将中医放血疗法应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中,由于其操作简单安全、经济、快速,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中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放血疗法 皮肤疾病 银屑病 麦粒肿 痤疮 作用机制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维A酸治疗6种皮肤病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中度痤疮、重度痤疮、掌跖角化症、脂溢性皮炎、寻常型银屑病、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患者共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中度痤疮、重度痤疮、掌跖角化症、脂溢性皮炎、寻常型银屑病、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采用异维A酸治疗,总有效率为91.0%。结论异维A酸治疗中度痤疮、重度痤疮、掌跖角化症、脂溢性皮炎、寻常型银屑病、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疗效确切。

  • 标签: 异维A酸 皮肤病 临床治疗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及安全。方法把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0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我院收治的50例通过关节镜下全切除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试验组我院收治的50例通过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通过观察患者的Lysholm评分情况、术后4个月HSS评分来衡量试验结果。结果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的试验组的行走功能、活动度、屈曲畸形、稳定性评分、HSS总分及Lysholm评分的优秀率明显高于采用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全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更好、更安全。

  • 标签: 关节镜 半月板成形术 盘状半月板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临床价值观察。【方法】采取随机的方法,将收治的 130 例新生儿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 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皮肤自我抓伤率、输液留置针脱落率以及管道脱落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新生儿皮肤自我抓伤率、输液留置针脱落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儿的健康安全。

  • 标签: 护理干预 新生儿 皮肤抓伤 管道脱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烧伤瘢痕的症状转归。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9月100例烧伤瘢痕患者,随机分组。复合皮移植组选择复合皮移植手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组选择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分析患者的满意度、伤口愈合的时间、血运恢复良好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皮肤美观度评分;并发症。结果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组皮肤美观度评分、患者的满意度、伤口愈合的时间、血运恢复良好的时间、并发症和复合皮移植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烧伤瘢痕患者实施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烧伤瘢痕 症状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皮肤性病门诊STD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性病流行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整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皮肤性病门诊9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归纳病种、病种位次、性别比、年龄、混合感染等流行病学方面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STD病例构成中,非淋居第一位。以非婚接触为主60例,配偶间感染20例,间接接触感染8例,不详2例。结论STD已成为当今社会发病率高,传染范围广的传染病,严重影响着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全社会和各有关部门应积极行动起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努力控制STD的流行和蔓延,这对艾滋病的控制也有重要积极意义。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流行病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中药熏蒸配合医学护肤品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在我院所收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中随机挑选出8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探究组,对照组给予凡士林,探究组采用中药熏蒸配合医学护肤品。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结果探究组治疗效果、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及1年内复发率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的治疗中,中药熏蒸配合医学护肤品应用效果显著,且安全高,复发率低。

  • 标签: 中药熏蒸 护肤品 皮肤瘙痒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诺环素治疗皮肤性病的效果,对该药物治疗皮肤疾病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80例皮肤性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米诺环素使用的效果。结果皮肤感染组的治疗率为94%,淋病组治疗率为71%,座疮的治疗率为87%,宫颈炎的治疗率为91.3%,非淋球菌行尿道炎的治疗率为91%,对比治疗前后效果,淋病患者的治疗率较低,其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诺环素治疗皮肤性病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临床治疗效果突出,可以对该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 标签: 米诺环素 皮肤性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NP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4例NPH患者VPS前后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本组资料中无堵管、颅内出血、VPS相关感染及死亡病例。选用定压分流管的21例患者中,3例术后出现分流不足,1例出现分流过度,均再次手术更换为可调压分流阀。术后显效24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18%(31/34)。结论VPS可有效改善NPH患者的预后,手术病例的选择需要综合分析临床资料,选用可调压分流管可避免分流不足或过度。

  • 标签: 正常压力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并发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损伤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将膝关节损伤患者72例分为对照组和探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探究组采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运动功能及患者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探究组膝关节功能、运动功能的评分均远高于对照组,VAS评分远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膝关节损伤者的治疗中,结合关节镜技术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

  • 标签: 关节镜技术 膝关节 损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根据病情情况进行切开复位联合固定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损伤控制理论进行专业指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发现观察组的患者在临床中的表现均好于对照组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即P<0.05;结论在相关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缓解患者焦虑、恐慌的心理,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状况制定具有针对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骨科损伤控制理论 骨盆骨折 急诊护理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