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及对策。方法 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院内发生的212例职业暴露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职业暴露原因及对策。结果 统计数据显示,锐器伤为职业暴露中最为常见的类型,致使职业暴露的原因有操作不规范、防护不到位、防护意识薄弱以及监测系统不完善等。结论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较多,针对暴露原因进行分析并确定处理对策,有利于减低职业暴露发生率,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及心理健康。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原因分析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探讨新冠肺炎隔离轮休期间医务人员的心理干预策略。方法:依据心理疏导和分类管理,对2020年2-3月在简阳市新东南国际大酒店实行隔离轮休的63名简阳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医务人员实施多维度心理干预。结果:经过心理干预后,所有医务人员隔离轮休期间情绪稳定,高度配合隔离轮休。结论:及时了解和满足医务人员的需求,系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主动加强关心,有针对性的提供心理协助等措施,能够医务人员隔离轮休期间的心理适应性和稳定性。

  • 标签: 新冠肺炎 隔离轮休 医务人员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流行性感冒是秋冬季多发的疾病,医院医护人员因接触患病人员多,接触病原菌机会多,工作空间相对封闭,既容易被感染,又容易成为传染源,在流感流行中处于核心位置。特别儿童流感在秋冬季发病率较高,由于因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就诊的病人增多,呼吸科和儿科医务人员存在很高的感染风险。

  • 标签: 呼吸科 儿科 医务人员 流感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方法。方法:本次研究时间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并选择该时间段内我院各个临床科室内的(40例)医务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对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评估,之后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对医务人员干预前后对于手卫生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和手卫生依从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干预之后,医务人员对于手卫生的认识程度明显提升,同时也提高了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体液暴露前、无菌操作前以及接触环境后的手卫生依从率,数据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医务人员 手卫生 依从性 干预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各环节质量控制,有效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率,确保医疗安全。方法  采取实时监控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专职人员观察某综合性医院2020年1月21日~2月19日期间,对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观察室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监测,出现的阳性结果(主要包括体温、呼吸道、胃肠道等症状)进行记录,实时上报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办公室,专家讨论后进行相关检查(血常规、影像学及核酸监测等检查)。结果 某综合性医院2020年1月21日~2月19日期间,以上科室医务人员院内感染发生率为零。结论 做好环节控制,预防医务人员在防控“新冠肺炎”中发生院内感染意义重大。

  • 标签:   环节控制 新冠肺炎 医务人员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1下抗疫一线医务人员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深入探讨其在当前疫情状况下的心理应对方法,以期提出相关心理干预的建议,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方法:采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认识、态度,焦虑调查问卷,对我院134名抗疫一线医务人员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问卷调查,利用SPSS15.0对134份有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总平均分为(51.8±11.5),明显高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50.6±8.1);大专以下低学历人群焦虑发生率低;女性焦虑发生率较男性高且程度深;职称越低越容易产生焦虑情绪。90%以上的人都认为只要规范科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是可以预防及治愈的。结论:大专以上学历的中青年女性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焦虑性负性情绪较为突出,而大专以下低学历人群因认知灵活性较差而致焦虑发生率低。其中90%以上的人都认为只要规范科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是可以预防及治愈的。人们的认知情况会直接影响心态,从而可能产生心理应激,甚至导致心理危机,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可能导致部分抗疫一线医务人员严重的身心损害。因此,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应加强自我心理素质的提高,医院对抗疫一线医务人员人群应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心理咨询和保健服务,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其有效应对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务人员 焦虑 心理危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模式对提高心内科导管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筛选我院心内科导管室22名医务人员开展研究,将2021年2季度这22名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数据作为干预组,采用PDCA模式进行手卫生管理。另外对这22名医务人员2021年1季度的手卫生管理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手卫生管理,并将其作为一般组,对不同时段下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2021年2季度心内科导管室即干预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明显高于一般组(P<0.05)。结论:研究发现心内科导管室作为现代医院中重要的区域,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医务人员自身及患者的健康,采用PDCA模式加强手卫生管理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整体质量。

  • 标签: PDCA模式 心内科导管室 手卫生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提高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方法:对发热门诊医务人员采取包括开展多形式的培训、定期监督、改善环境设施、监测手卫生产品的消耗情况等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将2019年7月到2019年12月(干预前)和2020年1月到2020年6月(干预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的状况做比较,探讨综合干预对发热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结果:干预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在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血液、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的周围环境后5个时间点均有所提高。结论:对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实行综合干预措施能提高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切实最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 标签: 发热门诊 综合干预 手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过强化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的方式对医院不良事件的发生及医务人员的药学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尚未开展强化高警示药物安全管理阶段的患者100例,设置为对照组。同时选择我院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中已经开展了强化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阶段的患者100例,设置为观察组。同时选择50名医务人员对比两阶段的药学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低于对照组的17%,同时,管理后医务人员对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管理前,以上数据对比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展强化高警示药品的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在药物使用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加强医务人员对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值得在医院管理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高警示药品 安全管理 药学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了解齐齐哈尔援助湖北抗疫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复工后工作适应能力。方法:向齐齐哈尔援助湖北抗疫中186名医务人员发放SAS、SDS以及PSS-10自评量表,根据收集的信息评估齐齐哈尔援助湖北的抗疫医护人员存在心理疾患以及经过心理咨询及治疗后恢复情况。结果:186名医务人员返回后SAS、SDS、PSS-10得分均高于正常范围,且其负面心理状况与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呈正相关(p

  • 标签: 齐齐哈尔援助湖北抗疫,医务人员,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专职化模式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因为我们只有不断的完善我国当前的医务社会工作专职化的模式,我们才能够让我国的医疗环境得到保障,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推动我国各个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笔者对我国目前的医务社会工作专职化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探究,并对我国未来的医务社会工作专职化模式的发展趋势作了一定的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我国未来的医疗社会工作专职化模式的探索和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同时也希望这些内容能够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专职化的模式。

  • 标签: 医务社会工作 专职化 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替罗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期间,通过对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替罗班治疗。结果:通过将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具有统计秀尔意义(P<0.05)。通过将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进行对比,在血小板聚集率方面,观察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具有统计秀尔意义(P<0.05);在血小板水平方面,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采用替罗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且有效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替罗非班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当前社区护理人员进行输液过程中相应的安全隐患进行各类因素分析。方法:进一步对相应的社区服务人员进行有效的各类培训,并且对各类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的落实,同时充分的对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社区护理的过程中予以有效的应用,从而对相应的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结果:在护理人员之间开展有效的教育及各类培训工作,使相应工作人员自身的知识水平及其技能得到有效的增强,使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及相应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优化,从而使各项诊疗规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结论:对整体社区医院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对各类规章制度进行有效创造,对社区护理人员进行管理与考核,使护理人员能够够更加重视的态度对待输液的每一环节,使整体输液所具有的安全性大幅度提升。

  • 标签: 社区护理 输液安全 安全隐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刺伤带来的感染危险依然很高,如何预防针刺伤以及针刺后如何规范处理再成为探讨热点。因此,本文围绕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伤展开研究,分析了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保证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

  • 标签: 急诊科 针刺伤 防范
  • 简介:摘要:手术室护理人员在为手术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其也应该重视自身职业危害防护。由于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期处于封闭环境工作,而且其所面临的主要是手术患者,为此这部分护理人员会有较大的工作压力,加上手术室设备因素也会对护理人员身体健康带来干扰,所以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要重视职业危害防护。本文在观点探讨上,就当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以及对应防护措施进行了观点的阐释。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人员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应用于疫情情况之下感染科护理人员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于本院感染科护理人员中选择26名参与此次研究,选择时间:2020年2月-2021年2月,以抽签方法实施分组,即参比组、干预组,各13名护理人员,参比组实施常规干预,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比较二组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结果:干预组护理人员的焦虑心理情绪评分、抑郁心理情绪评分均较参比组低(P<0.05)。结论:于疫情情况之下,对感染科护理人员实施心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摆脱负性心理的困扰,干预效果较优。

  • 标签: 心理干预 疫情 感染科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急诊护理人员加强职业暴露防护行为干预价值。方法:选择50例急诊护理人员为对照组,50例急诊护理人员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措施,实验组应用急诊护理人员加强职业暴露防护行为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职业暴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防知识评分及防护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职业暴露防护行为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情况。

  • 标签: 急诊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