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尾状叶切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60例肝脏标本,对紧贴尾状叶的中、左、右静脉段进行解剖和形态观测.结果紧贴尾状叶的中、左、右静脉从下至上距尾状叶脏面的距离越来越小,从下至上彼此的间距亦越来越小;中、左、右静脉不在同一平面52例(86.7%).结论在尾状叶切除术中,先找到中静脉末端之后,才能更容易寻找中、左、右静脉.

  • 标签: 肝尾状叶切除术 肝静脉 解剖学
  • 简介:目的研究大鼠大部切除(PH)后再生过程中星状细胞(HSCs)的动态变化及MMP-2、MMP-9的活性变化,探讨星状细胞在再生中的作用。方法按Higgins等方法制备大部切除动物模型,于术后恢复不同时程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Cs的动态变化,明胶酶谱电泳法检测中MMP-2、MMP-9的变化。结果(1)正常小叶内HSCs呈网架状分布,PH后Desmin阳性HSCs的数量递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HSCs的数量也呈递减趋势。(2)PH后再生过程中,肝脏MMP-2、MMP-9的表达逐渐增多。结论再生过程中HSCs的增殖反应较慢且维持的时间短,这不同于纤维化等肝病过程中HSCs维持较长时间的激活状态。再生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表达发生显著改变,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2,-9参与了再生过程。

  • 标签: 部分肝切除 肝星状细胞 结蛋白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
  • 简介:对31例围产儿的体表投影及大小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的上界在右液中线大多位于第7肋-8肋间隙平面(87.1%),在右锁骨中线大多在第4肋间隙平面(70.9%),在左锁骨中线以平第5肋-6肋间隙平面者最为多见(93.5%)。下界在右腋中线位于肋下缘以下0.74cm(100%),在右锁骨中线位于肋下缘下方2cm(100%),在左锁骨中线多位于左肋弓下缘以下1.9cm(64.5%)。在右锁骨中线,上、下界之间的距离平均为3.67厘米。左、右两端之间最大距离平均为6.21cm。

  • 标签: 围产儿 体表投影
  • 简介:动脉和胆囊管的变异都较为多见,我们在解剖一具甲醛固定的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动脉、胆囊动脉、胆囊管有变异(附图1),查阅资料未见与此例变异相同的报道[1-9].为积累解剖资料和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特报告如下.

  • 标签: 肝动脉变异 胆囊动脉变异 胆囊管变异 解剖学
  • 简介:目的:探讨、脾、肾等实质性器官石蜡切片技术中脱水、透明的最佳时间.方法:对、脾、肾进行分组实验,对照观察.结果:实验器官组织块可连续切片,光镜结构透明度高、清晰,无裂隙,收缩小.结论:此实验方法操作简单,益于大量教学片的制作.

  • 标签: 透明时间 脱水时间 石蜡切片 标本制作
  • 简介:1932年一位名叫Barr的青年医生首先提出“腰椎间盘突出”一词并证实此病是腰腿痛致痛的主要原因。至今,人们曾通过脊髓造影、手术所见及尸体解剖对本病进行过多种解剖特征分析。在20世纪40年代,Scott和Young就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固定型和活动型。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解剖特征 组织结构 SCOTT 青年医生 脊髓造影
  • 简介:目的了解降钙素原(PCT)与常见晚期妊娠并发包括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S)和妊娠期内胆淤积(ICP)的关系。方法对190例妊娠晚期合并并发的孕妇和50例晚期健康孕妇的PCT、WBC、NEU%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GDM、PIHS、ICP患者PCT检测值均显著升高(P〈0.05),而WBC、NEU%检测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GDM患者和单纯PIHS患者比较,GDM合并PIHS患者PCT检测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常见晚期妊娠期并发患者PCT检测值显著增高,应引起临床关注,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 标签: 降钙素原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 简介:目的探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治疗混合痔手术方法及对并发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3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155例。对照组采纳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纳PPH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较高;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较短;与对照组并发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PH手术可有效改善混合痔患者病情,加快切口愈合,且并发较少,安全可行,值得借鉴。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 混合痔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