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妊娠期患者内的胆汁淤积是存在于妊娠中期和晚期的一种具有妊娠特异性的疾病,主要由孕妇胆汁酸增加引起。会给母亲及其孩子带来较大危害。例如:早产、胎儿窘迫、子宫内胎儿死亡、产后大量出血。所以,加强针对 icp 病人的治疗力度是降低其并发和增加范围内的生存率重要性。现将我们在护理方面的经验总结一下。

  • 标签: 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 护理干预
  • 简介:妊娠期内胆淤积(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nancy,ICP)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并发,多发生于妊娠中期、晚期,表现为皮肤瘙痒和黄疸,主要危害胎儿,可导致早产、羊水胎粪污染及胎儿宫内窘迫,甚至死胎。目前已受到产科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11月收治ICP病人173例,经过积极治疗、严密监护、适时终止妊娠,母婴情况良好。现将有关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病人 护理 胎儿宫内窘迫 羊水胎粪污染 适时终止妊娠
  • 简介:【摘要】 妊娠合并内胆淤积是妊娠期女性较为常见的一类胆汁代谢障碍性病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病的发生会直接导致患者机体胆汁酸水平的异常升高,继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妊娠风险,同时对胎儿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妇产科护理中发现, 妊娠合并内胆淤积患者因疾病对胎儿健康的潜在威胁、内分泌激素水平紊乱等因素的影响,承受的心理负担较重,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直接影响疾病的控制甚至妊娠结局,故而近年来对 妊娠合并内胆淤积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本文主要结合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进行具体分析。

  • 标签: 妊娠 肝内胆汁淤积症 心理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内胆淤积护理中循证护理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起止时间2020年1月-2020年11月,随机筛选本院收治的妊娠期内胆淤积(ICP)患者,计80例。计算机随机抽签法均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治疗同时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ALT、TBIL、TBA指标较低,本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较高,五项对比均存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循证护理 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妊娠期内胆瘀积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并且根据分析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该病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68例妊娠期内胆瘀积患者使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产妇分娩结局情况。结果:对68例妊娠期内胆瘀积孕妇分娩结局统计中,足月产占比80.88%,早产占比19.11%,胎儿宫内窘迫占比23.52%,新生儿窒息占比8.82%,产后出血占比2.94%;(P<0.05),组间数据有差异。结论:妊娠期内胆瘀积对分娩结局造成严重影响,需要临床积极应对,减少其危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妊娠期内胆淤积的作用。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收治的妊娠期内胆淤积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实验组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两组各3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TBA、ALT、AST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妊娠期内胆淤积的治疗中,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多烯磷脂酰胆碱 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针对性护理对妊娠期内胆淤积患者皮肤瘙痒的护理效果及SDS、SAS评分影响。方法:2022年4月-2023年10月选取确诊为妊娠期内胆淤积病症的50例患者参与此次试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与研究组25例(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观察皮肤瘙痒缓解时间、SDS、SAS评分。结果:研究组皮肤瘙痒缓解时间显著较对照组更短,SDS、SAS评分护理后显著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对妊娠期内胆淤积患者来说,不仅可显著缓解皮肤瘙痒症状,且可显著减轻负面心理。

  • 标签: 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症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内胆管结石患者手术治疗临床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90 例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手术治疗后,均对患者采取临床护理干预,记录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发生情况。结果 经选取的 90 例内胆管结石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均予以临床护理干预,所有患者顺利出院,护理满意度为 94.56% ,无术后并发产生,预后良好 。结论 内胆管结石患者手术治疗中采用临床护理干预策略 , 能有效地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减少术后并发发生的风险,同时有利于进一步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在临床治疗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手术治疗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内胆管结石叶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内胆管结石叶切患者共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措施将本批次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强化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促进内胆管结石叶切除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肝叶切除 围手术期
  • 简介:总结63例老年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规则性切除术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充分的心理护理、疾病宣教、营养支持及各项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加强并发的观察与护理,注重出院指导。63例手术均成功,术后发生胆漏8例,腹腔内感染2例,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经对症治疗护理后均好转出院。

  • 标签: 老年 肝内胆管结石 腹腔镜 肝规则性切除 护理
  • 简介:内胆管结石手术后约50%患者需要进一步辅助治疗^[1],如经窦道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或内胆管狭窄扩张以清除内残余结石等,其结石清除率可达94%以上^[2,3]。2002年8月至2007年8月,本院手术室应用纤维胆道镜经窦道治疗术后内胆管残余结石645例,效果较好。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纤维胆道镜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对内胆管结石切除术治疗患者实施给药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满意度。方法:对肝胆胰腺外科中2022年1月-2024年1月这一阶段治疗的60例内胆管结石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以护理方法分组,每组30例。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展开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都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70.0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胆管结石切除术治疗患者给药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不仅能促进患者术后修复,还能将护理满意度提升。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肝切除术 肝内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内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19.12~2021.1的80例胆结石手术患者,对其进行研究。将纳入对象随机分为对照、观察组,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个体化护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负性情绪得到了有效的缓解(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内胆管结石手术患者应用个体化护理模式,对术后首次下床活动、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并发发生率指标的改善作用较为显著,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护理方法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手术 个体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性风险管理在晚期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行经皮穿刺胆汁引流(PTCD)+胆道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接受PTCD+胆道支架置入术患者,将2015年1~12月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16年1~12月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集束性护理管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意外脱管(非计划性拔管和引流管自行脱出)、感染、跌倒、压疮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意外脱管、感染、跌倒、压疮发生均少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人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胆道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实施集束性护理,对预防患者术后脱管、感染、跌倒、压疮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集束性风险管理 肝癌 黄疸 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 胆道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DPMAS是双重血浆分析吸附系统的简称,是衰竭及高胆红素血治疗中的新型方式。本文主要是对双重血浆分析吸附系统治疗衰竭及高胆红素血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选取某院收治的18例衰竭及高胆红素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前后48小时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及总胆酸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判断双重血浆分析吸附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经分析可知,在使用双重血浆分析吸附系统治疗后,治疗有效率达到45%以上,治疗效果良好。且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及总胆酸各项指标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有助于患者肝功能恢复。这足以说明该治疗方式有效,值得在临床加大推广。

  • 标签: DPMAS 肝衰竭 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性高胆红素血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58例高胆红素血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同时采用高通量透析(HP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并进行精心的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8例患者共治疗203次,平均3.5次/例。治疗后患者精神、食欲、乏力等症状明显好转,皮肤黄染明显消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性高胆红素血安全有效。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的严密监测和精心护理,是治疗顺利进行并达到治疗预期目标的关键。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高胆红素血症 护理
  • 简介:【摘要】 总结了一例患者怀疑结核药物所致急性衰竭、性脑病,运用人工技术诊治的过程与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密切观察血路及各压力指标的变化,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处理治疗中的不良反应,防止并发。该患者经过积极治疗,神志有所好转,后家属要求自动出院,告知风险后予签字办理出院。

  • 标签: 人工肝 急性肝衰竭 结核 护理
  • 简介:总结9例脓肿患者经股动脉穿刺行动脉置管给药治疗的护理。因脓肿患者动脉置管给药治疗需要较长时间,为防止患者置管后因不习惯床上排尿而引发尿潴留,置管前1d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导管要插至动脉,插入长度约25~35cm,因此指导患者在插管时及插管至腹主动脉注入造影剂时屏住呼吸,以保证插管顺利进行及造影图像清晰;注射造影剂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有无胸闷等不良反应。置管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仔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导管有无脱出,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及肢体麻木情况;按时注入肝素钠生理盐水、每次注射抗生素前先抽回血,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其堵塞;妥善固定导管、指导患者避免过度活动,防止导管移位及脱出,严格无菌操作,定时换药防止导管感染。本组9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护理均顺利治愈出院。

  • 标签: 肝脓肿 介入治疗 动脉置管 护理
  • 简介:十多年来我们对肝脏疾病联合用药物治疗做了些研究,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治疗也做了工作,在保久清治疗脂肪上采用前瞻性科研计划,设计了保久清治疗HBV阳性脂肪108例,并与传统用药保、降脂治疗60例进行对照,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药物治疗 脂肪肝 保肝 胶囊 乙型肝炎病毒 HBV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