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内胆淤积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抽选我院2013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0例妊娠内胆淤积孕产妇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专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显效18例,有效8例,治疗显效率为60%,治疗总有效率为86.7%,未出现1例胎儿死亡;对照组中,显效11例,有效7例,治疗显效率为36.7%,治疗总有效率为60%。可见观察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药物治疗联合产科处理,可有效提高妊娠内胆淤积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或消除孕产妇临床症状,改善围生儿预后,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 肝内胆汁淤积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妊娠期内胆淤积(ICP)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其主要特征是胆汁酸在内滞留和胆道梗阻。近年来,肝胆酸和总胆汁酸联合检测作为ICP的辅助诊断手段备受关注。本文旨在分析肝胆酸与总胆汁酸联合检测在ICP诊断、预后评估以及治疗监测中的价值,并探讨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肝胆酸 总胆汁酸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讨论孕妇在妊娠期内患内胆淤积对胎儿不良结局的影响及危险因素。方法 以我院 2018年 12月— 2019年 11月期间收治的 9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孕妇为观察组( n=92例),另选取 100名健康的孕妇作为对照组( n=100例),比较两组胎儿,探讨两组胎儿的不良结局以及分析影响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胎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后者明显高于前者; 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妊娠期内胆淤积会使胎儿不良结局发生风险增加,并且病情与影响成正比;高龄产妇、发病孕周早、妊娠期内合并其他并发等,均是导致胎儿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提示医患引起重视 ,早期防治,尽可能减少发病。

  • 标签: 妊娠期 胆汁淤积症 胎儿 不良结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妊娠期内胆淤积的临床干预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妊娠期内胆淤积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人数相同(各51例),对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治疗、早期临床干预,对两组围生儿各项情况给予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干预后围生儿各项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临床干预在妊娠期内胆淤积中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痛苦,并减少围生儿羊水粪染、窒息以及胎内窘迫等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及围生儿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干预 围生儿预后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妊娠期内胆淤积综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48例妊娠期内胆淤积综合患者分为24例/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对比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不良妊娠结局。 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更高,各产程时间更短,不良妊娠事件(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更低(p<0.05)。 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改善妊娠期内胆淤积综合患者的妊娠结局,缩短产程,值得采用。

  • 标签: 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 优质护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内胆淤积的临床分析。 方法: 将在我院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2 月接受治疗的 122 例妊娠期内胆淤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61 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和肝功能指标,客观评价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妊娠结局数据与对照组相比更加优异;肝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数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数据,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治愈妊娠期内胆淤积使用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能有效提高病情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治疗时间,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肺癌 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护理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结果确诊的48例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超声造影,通过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48例患者中,病灶数量达到了66个。平均时间段方面,病灶增强时间为(14.0±3.7)s,达到阈值的时间为(23.2±5.0)s,低回声时间为(41.9±15.2)s。在病灶增强时,66个病灶中有38个病灶为不规则的环状增强,有28个为整体的全面增强;在病灶增强达到阈值时,有49个病灶为不均匀增强,有17个病灶为均匀增强;而所有病灶均表现为低回声,并有52个病灶呈现出树枝状延伸表现。另外在诊断结果方面,48例患者中检测出11例肝硬化、21例内胆管结石、16例门淋巴结肿大。结论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具有环状增强或树枝状增强的等表现形式,这些对于疾病的诊断可以作为判断依据,具有临床价值,可以在今后被推广使用。

  • 标签: 肝内胆管细胞癌 超声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段叶切除治疗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入组内胆管结石患者50例,利用双盲法分组,配合不同术式治疗。结果:观察组中,结石清除率(100.00%),术后并发发生率(4.00%);对照组中,手术成功率(80.00%),术后并发发生率(24.00%),(P<0.05)。结论:段叶切除治疗内胆管结石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肝段叶切除 肝内胆管结石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胆管结石行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81例行叶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成常规组(n=40例)和观察组(n=41例),常规组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康复相关指标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护理满意度等。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康复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观察组的心理状态显著优于常规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应用在内胆管结石行叶切除术的患者的效果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肝叶切除术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探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合并T管引流术、胆总管切开取石合并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叶(段)切除术等术式治疗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内胆管结石病例,按患者选择分为三组,甲组16人,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合并T管引流术进行治疗;乙组16人,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合并纤维胆道镜取石术进行治疗;丙组16人,采用叶(段)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的发生率,随访调查患者出院后三年内结石复发率以及再次手术率。结果丙组患者三年内结石复发率、以及再次手术率、术后并发发生率等明显低于甲组及乙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乙组情况优于甲组,但优势不明显。结论叶(段)切除术可有效降低结石复发率,有利于患者康复,为内胆管结石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合并T管引流术 胆总管切开取石合并纤维胆道镜取石术 肝叶(段)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