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内胆淤积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162例妊娠期合并内胆淤积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n=82)和观察组(n=80)。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汤剂治疗,进行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的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汁酸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妊娠期合并胆汁淤积疗效显著,能够减少并发、改善妊娠结局,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 中西医结合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不同程度内胆淤积(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CP)与其个体条件及预计产后情况的关系。方法:按体征及血液学检测结果将328例ICP孕妇分为轻度及重度2组,并选取150名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的甘胆酸(CG)、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详细比较3组孕妇的个体基本条件及妊娠预后,探讨其与ICP分度的关系。结果:3组孕妇间CG值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01);肝功能指标TBIL、DBIL、ALT及AST在轻度ICP孕妇组与正常孕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重度组与轻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孕妇年龄增长,ICP病情存在加重趋势。从孕、产妇结局与ICP的相关性研究可知,正常对照组孕妇的剖宫产率为21.33%,而轻度ICP组和重度ICP组剖宫产率分别达45.83%和93.75%;对照组孕妇仅有6.67%羊水粪染,而轻度ICP组和重度ICP组孕妇羊水粪染率分别为11.11%和38.39%。结论:孕妇血清CG、TBIL、DBIL、ALT及AST测定值与其ICP病情轻、重密切相关,轻度和重度ICP孕妇在妊娠结局的诸多方面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胆汁淤积 肝内 妊娠 甘胆酸 临床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在治疗妊娠期内胆淤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期内胆淤积患者84例,随机分为实验中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的治疗,实验组患者均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的治疗,分别治疗一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清标记物水平,包括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胆汁酸(TBA),瘙痒评分的变化,以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用药一周后,肝功及胆汁酸水平均有所改善,瘙痒评分均有所下降,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患者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结论给予妊娠期内胆淤积患者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妊娠结局,有利于产妇的健康及胎儿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治疗内胆淤积性肝炎对患儿血清肝功能指标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内胆淤积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0例)与对照组(n=40例),对照组行熊去氧胆酸胶囊、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滴腺苷蛋氨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肝功能指标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77.5%,且观察组患儿血清ALT、TBIL、DBIL等肝功能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胆淤积性肝炎患儿给予腺苷蛋氨酸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腺苷蛋氨酸 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 肝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期内胆淤积(ICP)采用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4例ICP患者,并根据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予以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妊娠结局与围产儿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69.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在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病死率、羊水粪染以及Apgar评分不足7分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内胆淤积(ICP)采用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妊娠结局与围产儿情况充分改善。

  • 标签: 思美泰 熊去氧胆酸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胆管结石的不同手术方式及其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8例内胆管结石患者视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段病变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结石残留、并发发生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结石残留率为5.5%,对照组术后结石残留率为18.5%;研究组并发发生率为5.5%,对照组并发发生率为20.4%,研究组术后结石残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在胆总管切开取石的基础上,将病变段切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胆总管切开取石 肝段病变切除 肝内胆管结石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选择最佳的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案,分析腹腔镜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选取我院46例内胆管结石患者均分两组,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组的数值更低,结石清除率数值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数值更低。结论内胆管结石患者应用腔镜切除术的效果显著,与开腹手术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速度更快,值得应用。

  • 标签: 腹腔镜肝切除术 肝内胆管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内胆管结石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内胆管结石术后患者148例进行临床研究,采用就诊序列号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入观察组和常规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和术后疼痛评分变化,客观评价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结果术后三天,观察组镇痛药物使用率为33.78%,明显低于常规组的63.51%P<0.05);观察组术后一天、术后三天及术后一周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内胆管结石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频次,增强患者疼痛耐受性,提高其身心舒适度,可作为内胆管结石术后疼痛缓解常规护理方案加以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肝内胆管结石 术后疼痛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经皮穿刺胆道镜取石术在内胆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14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60例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实验组则采用经皮穿刺胆道镜取石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者术后并发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各项临床指标评分中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并发的发生率为3.33%,而对照组患者则为2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胆道镜取石术在内胆管结石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 肝内胆管结石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高位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叶(段)切除+T管引流术不同手术方式对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确诊为内胆管结石的患者300例,其中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组100例,高位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组100例,叶(段)切除+T管引流术组100例,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情况,并对纳入研究病例进行1年随访。结果叶(段)切除+T管引流术组的结石残存率要低于其他两组,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叶(段)切除+T管引流术组取净内胆结石率要高于其他两组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段)切除+T管引流术组的结石复发率要低于其他两组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段)切除+T管引流术组的胆管炎复发率要低于其他两组,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叶(段)切除+T管引流术、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并发发生率分别为31%、25%、18%,经统计学分析,叶(段)切除+T管引流术并发大于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并发、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并发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叶(段)切除+T管引流术可以降低结石结石的残存率和结石复发率,但是其并发发生率要大于其他两组,由于内结石的成因及病理情况较为复杂,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采用适当的手术方法取得更好饿临床疗效。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高位胆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术 胆总管空肠 Roux-en-Y 吻合术 肝叶(段)切除+T 管引流术
  • 简介:摘要内胆管细胞癌(ICC)是原发性肝癌的少见类型,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率低,晚期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较差。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是ICC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故本文就乙型肝炎性病毒感染与ICC之间关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复杂内胆管结石患者应用多段切除术与胆道镜取石术联合方案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诊治的复杂内胆管结石92例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多段切除术方案,研究组行多段切除术与胆道镜取石术联合方案,分析两组疗效及并发、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3.48%比对照组78.26%多,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且研究组发生腹腔积液、感染、胸腔积液及胆萎依次为1例、3例、2例及1例,对照组依次为3例、6例、6例及4例,研究组总并发15.22%(7/46)比对照组41.30%(19/46)少,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83.11±5.94)分比对照组(70.32±7.17)分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复杂内胆管结石患者应用多段切除术与胆道镜取石术联合方案,能有效提升疗效,并减少并发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复杂肝内胆管结石 多肝段切除术 胆道镜取石术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药物性损害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方法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6月确诊了4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同时也确诊了38例药物性损伤患者,对比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和药物性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药物性损伤患者不但IgG以及IgM有所提高,并且IgA也有所提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IgG以及IgM和IgA均没有提高,两组患者的组织学表现也不同。结论药物性损伤以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在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有助于在临床中对这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原发性 胆汁性 肝硬化 药物性肝损害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与开腹左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左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46例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腹腔镜左外叶切除术,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胆道镜取石,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各指标及并发情况。结果实验组25例患者与对照组21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恢复,实验组通过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术后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包括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下床活动时间缩短。两组比较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并发发生率4.0%,对照组为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开腹左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内胆管结石安全、可行,术后并发少,值得采用。

  • 标签: 腹腔镜 左肝外叶切除 胆道镜 肝内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以及胆道镜联合取石术应用于内胆管结石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64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的内胆管结石患者,设为研究组,另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64例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种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76.6±39.3分钟,长于对照组的98.7±26.2分钟(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发生率为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3%(P<0.05)。结论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取石能够缩短内胆管结石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可促进患者术后及时排气,并发发生率低,具备良好的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联合取石 肝内胆管结石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内胆管结石并轻度急性胆管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0例内胆管结石并轻度急性胆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两组均进行常规的抗炎治疗,对照组于抗炎后三个月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在抗炎控制后一个月进行手术,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客观比较。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28%,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IL-6和Hs-CRP水平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IL-6和Hs-CRP水平明显下降,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上升水平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控炎后一个月手术治疗内胆管结石并轻度急性胆管炎的疗效确切,且炎症反应相对较小,具推广优势。

  • 标签: 手术时机 肝内胆管结石 急性胆管炎 疗效
  • 简介:目的:对3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BC主要好发于中年女性,主要并发内胆管结石、干燥综合征,血清ALP、GGT水平升高、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穿刺病理检查多为晚期肝硬化。结论:抗线粒体抗体是PBC有价值的检测指标,常合并有内胆管结石,肝脏病理学检查有利于诊断。

  • 标签: 肝硬化 胆汁性/诊断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羟苯磺酸钙治疗淤积性皮炎的疗效和机理。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门诊就诊的淤积性皮炎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用皿治林、维生素C及外用药治疗,治疗组加用羟苯磺酸钙,观察治疗8周疗效和治疗3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1,P<0.05),治疗组出现3例(6.67%)短暂胃肠不适感,但均能很快缓解。结论羟苯磺酸钙治疗淤积性皮炎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安全方便,具有良好的治疗前景。

  • 标签: 淤积性皮炎 羟苯磺酸钙 血管活性药物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并发胆汁漏诊断,分析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疗途径。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并发胆汁漏患者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胆汁漏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方式治疗。结果经过对症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发生胆汁漏的原因包括患者自身缺陷、操作失误、结扎不牢或未给予结扎。结论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汁漏的原因有很多,需要根据原因的不同进行对症施治,同时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也是预防胆汁漏的重要途径。

  • 标签: 肝胆外科手术 胆汁漏 原因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衰竭实施人工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干预分析。方法选取100例我院在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治疗的衰竭的患者,均实行人工血液净化治疗。根据患者入院的顺序分为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在护理满意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在护理效果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在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结论将人工血液净化治疗应用在衰竭的患者中,并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综合护理,护理满意率比较高,护理效果较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肝衰竭 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