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在老年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择期行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心肌灌注HTK液,对照组心肌灌注冷血停搏液,测定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钠尿肽(BNP).、部分病例取心肌组织光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变化,临床观察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多巴胺用量,术后拔管时间。结果两组cTnI、CK-MB、BNP分别于主动脉开放后逐步升高至术后2小时达到高峰,与阻断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光镜显示HTK液组心肌超微结构变化明显优于冷血停搏液组。结论HTK液对老年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减轻心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利于术后早期心功能恢复,方法简便,适用于心肌阻断时间长老年的患者。

  • 标签: 康斯特保护液体外循环老年患者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心肌保护效应的作用。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200~250g)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I/R+舒芬太尼组,Sham+舒芬太尼组。Sham组只开胸但不结扎冠状动脉,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I/R组开胸造MIRI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注射等量生理盐水;I/R+S组缺血前泵注舒芬太尼1μg/kg,泵注5min,停止5min,重复3次,总量共3μg/kg的预处理方式;Sham+S组不结扎冠状动脉,相同方式注射舒芬太尼3μg/kg;再灌注120min后于腹主动脉抽取血液2ml,然后取心肌标本。血液标本检测CK-MB、LDH心肌酶。结果四组雄性大鼠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R组与I/R+S组相比心肌酶(CK-MB值)从2538.9U/L下降到1577.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预处理 舒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前,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从而影响手术的近远期效果。所以,为进一步阐述心肌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来源不同而采取的不同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也为其他学者研究其新的发生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在此综述如下。

  • 标签: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注损伤 体外循环 预处理 后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白花前胡对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pituitrin,Pit)诱发制作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白花前胡提取物(BQ)对小鼠/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心电图T波和ST段的影响,以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结果心电图显示不同剂量BQ0.5,1.0,2.0g.kg-1(折生药)可以使Pit诱发的小鼠抬高的T波降低,其中诱发后5min,BQ1.0和2.0g.kg-1分别使抬高的T波幅度由模型组的0.129±0.055mV降低至0.035±0.043mV(p<0.01)和0.003±0.060mV(p<0.001);结扎大鼠冠状动脉10min,不同剂量BQ1.0,2.5,5.0g.kg-1分别使大鼠ST段抬高幅度由模型组0.335±0.104mV降低至0.157±0.131(p<0.05),0.037±0.029(p<0.01),0.075±0.071mV(p<0.01)。此外,白花前胡提取物(BQ)增加了血清SOD活性,减少了MDA的水平。结论白花前胡对小鼠/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白花前胡 心肌缺血 心脏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磷酸肌酸(CP)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后部分心肌损害患儿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400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包括VSD、ASD、PDA封堵术)患儿,分别于麻醉后(T1),释放封堵器后(T2),术后第一天(T3),术后第6天(T4)四个时点采静脉血测量肌钙蛋白(cTnI)及心肌酶(CK?MB),发现释放封堵器后90例患儿肌钙蛋白及心肌酶(CK?MB)水平升高,将这部分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极化液治疗,治疗组进行常规极化液加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治疗(1g/d),疗程均为5天。结果麻醉后(T1)2组cTnI及心肌酶(CK?MB)均正常,释放封堵器后(T2)2组cTnI及CK?MB均较麻醉后(T1)时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术后第一天(T3)cTnI及CK?MB下降明显(P<0.01),对照组术后第一天(T3)cTnI及CK?MB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组术后第6天(T4)cTnI及CK?MB继续下降(P<0.01),对照组术后第6天(T4)cTnI及CK?MB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组术后第6天(T4)cTnI及CK?MB与进入导管室时(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后出现心肌损害患者比例较高,经磷酸肌酸治疗可加快损伤心肌的修复,促进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对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及探索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甲状腺素皮下注射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托洛尔组、丹参酮组,灌胃给药连续14d,取心脏称重后计算全心重量指数及左心重量参数;分别检测心肌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钙调神经磷酸酶(CaN)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参酮能显著改善心脏质量指数,心肌组织NOS活性显著升高及、AngⅡ含量降低、CaN活性明显降低。结论丹参酮对L-甲状腺素所致大鼠心肌肥厚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NO水平、降低CaN活性、抑制AngⅡ有关。

  • 标签: 丹参酮 L-甲状腺素 心肌肥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外循环手术甘露醇预处理对心肌保护机制。方法针对40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进行常规开放动脉等干预,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则进行甘露醇预处理,并归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结果对照组心脏自动复跳所占比例为60.0%,观察组心脏自动复跳所占比例为87.5%,两组比较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循环手术甘露醇预处理对心肌保护机制分析发现,其通过抑制患者体内的氧自由基情况,对患者产生相应反应,最终保护患者心肌,且该方法操作简单,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体外循环手术 甘露醇预处理 心肌 保护机制
  • 简介:摘要左西孟旦是一种钙离子增敏剂,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具有药理学缺血预处理、舒张冠状动脉及全身血管、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提高生存率等作用,这主要与其Ca2+增敏、开放ATP敏感性K+通道、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等作用有关,尤其是开放ATP敏感性K+通道的作用在心肌保护中更为重要。本文主要是将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左西孟旦 缺氧复氧 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液对婴幼儿心脏手术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并进行心脏手术的7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76例患儿随机均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在心脏手术时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通管输液,对照组在手术中选用生理盐水静脉通管输液。结果研究组术后三个时间段IMA水平参数分别为(73.2±3.2)U/ml、(71.1±2.1)U/ml、(73.3±3.4)U/ml;对照组术后三个时间段血液检测IMA水平参数分别为(85.3±4.3)U/ml、(80.2±3.4)U/ml、(78.1±3.1)U/ml。研究组术后三个阶段cTnI水平参数分别为(4.02±0.80)ug/ml、(3.91±0.75)ug/ml、(3.61±0.41)ug/ml;对照组术后三个阶段cTnI水平参数分别为(4.75±0.72)ug/ml、(4.51±0.65)ug/ml、(4.03±0.46)ug/ml。结论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液能减轻婴幼儿心脏手术中心肌损伤,对患儿心肌有一定保护作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心脏手术 心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脉介入(PCI)患者心肌保护作用。方法82例至少2个月内未接受调脂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于PCI前3天始每晚顿服阿托伐他汀10mg(A组n=27)、20mg(B组n=28)和40mg(C组n=27)。所有患者均分别于术前、术后8小时、术后24小时检测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I(cTnI),同时采5ml静脉血离心置于-70。C冰箱保存,统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患者介入治疗后至少随访1个月。结果PCI后24小时内三组患者CK-MB、cTnI的峰值组内比较均分别比术前增高(P<0.05),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C三组术后24小时内,CK-MB峰值大于正常值上限的百分比分别为40.74%、22.22%和11.11%,大于正常值上限2倍的百分比分别为29.62%、7.41%和3.70%;cTnI峰值大于正常值上限的百分比分别为55.56%、28.57%和18.52%,大于正常值上限5倍的百分比分别为44.44%、17.85%和11.11%。CK-MB、cTnI峰值大于正常值上限的百分比及大于正常值上限2倍(CK-MB)、5倍(cTnI)的百分比,A、B两组及A、C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组和B组相比较C组均有下降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8小时三组中IL-6、sICAM-1和hsCRP均有显著升高(P<0.05),其中IL-6和hsCRP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sICAM-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后8小时比较术后24小时,sICAM-1和hsCRP显著性升高(P<0.05),而IL-6显著性下降(P<0.05),但仍然高于术前水平(P<0.05),三组间上述三项指标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I前短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具有减轻术后心肌损伤作用,这可能与阿托伐他汀具有抗炎、改善血管内皮等调脂外作用有关。对临床PCI前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PCI 心肌损伤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方法对重症瓣膜病心脏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5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冠状静脉逆行灌注实验组(n=28)和单纯顺行灌注对照组(n=28)。实验组在阻断升主动脉后首次做升主动脉根部顺行或切开直视灌注冷心脏停搏液,首次剂量为15-20ml/kg;以后每间隔30分钟,于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冷心脏停搏液,每次剂量为10ml/kg。对照组只采用升主动脉根部顺行或切开直视灌注冷心脏停搏液,每30min重复灌注一次。结果实验组术中心脏自动复跳率为57%,对照组自动复跳率为36%,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低心排、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实验组呼吸机辅助时间、正性肌力药用量以及使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的心肌保护方法适合于重症心脏瓣膜病直视下瓣膜手术患者,能显著提高体外循环质量,增强心肌保护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来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将入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给予为3~7d不等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不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结果介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nT升高发生率与CK-MB升高发生率分别为18.0%和18.0%,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0%和32.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的血白细胞和Hs-CRP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介入治疗后1个月时间的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死亡、心肌梗死及再次冠脉血运重建等心脏不良事件。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具有非常好的心肌保护作用,能够显著降低介入治疗操作相关的心肌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强化阿托伐他汀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心肌保护 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麻醉方法相同,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泵入。结果观察组T1、T2、T3时刻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11%,低于对照组的18.92%,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心肌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高血压 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目前糖尿病患者的数目急剧增加,糖尿病型心肌疾病是糖尿病患者高发病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糖尿病心肌病被认为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肌结构和代谢功能的改变,而临床上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本文主要讨论了糖尿病心肌疾病-缺血性心肌疾病心肌代谢的改变。

  • 标签: 糖尿病心肌疾病 代谢紊乱 Randle Cycle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炎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心肌炎患者临床资料,内容涉及临床表现、检查情况(心电图)、误诊情况等,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后给予相应检验并得出结论。结果19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心肌炎患者均以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100.00%),经心电图检查可知所有患者均表现出ST段抬高(100.00%),误诊为前壁心肌梗死几率较高(52.63%)(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急性心肌炎相关特征,接诊后对患者实施全面检查从而准确判断病情,有利于患者及时接受对症救治提高疗效及预后。

  • 标签: 急性心肌炎 急性心肌梗死 误诊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通过典型病例,对儿童心肌致密化不全性心肌病的病因、流行病学、诊断及治疗进行详细介绍。

  • 标签: 心肌致密化不全 心肌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快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71例AMI患者,分析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变化。结果cTnT特异性明显高于MYO、CK-MB,误诊率低于CK-MB、MYO;CK-MB敏感性高于cTnT、MY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YO在1~4h明显提升,4~8h达到高峰;cTnT在4~8h显著提升;CK-MB在12~24h显著提升。结论对AMI快速诊断时,cTnT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误诊率低,在AMI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cTnT、MYO、CK-MB联合应用可提高AMI快速诊断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标志物 肌钙蛋白T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I)联合无创肢体缺血预处理(NLIPC)对心内直视术中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择期二尖瓣置换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SFI组、NLIPC组、SFI联合NLIPC组,每组12例。SFI组分别在术前30min经中心静脉和开放主动脉后经体外循环(CPB)泵入参附注射液1.5mL/kg;NLIPC组对病人左下肢实施5分钟缺血/5分钟再灌注处理,连续重复该过程3次;SFI+NLIPC组,对照组为常规CPB。4组均予测定心肌损伤生化指标,观察心脏复跳情况和术后多巴胺使用情况。结果SFI+NLIPC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丙二醛(MDA)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联合使用SFI和NLIPC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无创肢体缺血预处理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症心肌炎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总结分析6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心肌炎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特征以及诊治经过,分析工作疏漏。结果造成误诊的原因主要包括询问病史不够细致、缺乏对病史的综合思考、过分依赖临床辅助检查、缺乏经验、忽视了疾病的发展等5个方面。结论急性重症心肌炎和急性心肌梗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临床造成误诊亦与医师工作疏漏有关,细致对待诊疗过程各个环节能够减少误诊发生。

  • 标签: 急性重症心肌炎 急性心肌梗死 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