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屈指肌腱止点处断裂是否经骨钻孔固定临床疗效对比屈指肌腱止点处断裂是否经骨皮质固定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屈指肌腱止点处断裂患者,采用钢丝固定,其中第一组25例钢丝经末节指骨钻孔钢丝经皮质固定从皮肤穿出固定于甲根部,第二组25例不经末节指骨钻孔,钢丝经末节指骨2侧绕过后,钢丝紧贴指骨2侧从皮肤穿出固定于甲根部,随访3~12个月,第一组病人发生2例固定钢丝难以拔出,其中一例拔出钢丝过程中肌腱断裂,余23例病人远指间关节屈曲良好,关节活动度(TAM)评分优良率达100%。第2组钢丝均顺利拔出,远指间关节屈曲良好,关节活动度(TAM)评分优良率达100%。

  • 标签: (Tendons) 指(Fingers) 关节(Joints)
  • 简介:屈指肌腱断裂在手外伤中十分常见,而肌腱粘连是影响手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采取诸如缝合方法的改进、腱鞘代用品使用及几丁糖的应用[1],但它们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腱的愈合.术后适当进行保护性功能锻炼仍是预防肌腱粘连的有效措施,早期活动的时间为术后1~7天[2].1996年以来收治屈指肌腱断裂84例(175指),采用从术后第3天起从轻微被动活动屈曲、主动伸直,逐渐到大幅度主动屈伸这一循序渐进的康复方法,持续3个月,效果满意.

  • 标签: 屈指肌腱断裂 手外伤 肌腱粘连 腱鞘代用品 几丁糖 手术治疗
  • 简介:在基层医院骨科,经常遇到手外伤病人.手指神经丰富,疼痛比较剧烈,因此麻醉尤为重要.传统的麻醉方法为指总神经阻滞麻醉并加扇形浸润,对每个手指常须注射二针以上的麻醉药,但效果难以肯定,我们应用ChiuDTW[1]经屈指肌腱鞘麻醉手指的方法,在临床治疗186例病人中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鞘内麻醉 屈指肌腱 手部手术 神经阻滞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16号针头治疗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一次性16号注射器针头治疗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90例,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患者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90例病例中治愈84例(93.3%),好转4例(4.4%),无效2例(2.2%),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应用一次性16号注射针头治疗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临床效果满意,操作简单,取材方便,微创治疗损伤小,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狭窄性腱鞘炎 拇指屈指肌腱 16号注射针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针刀联合拨松针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近2年来治疗36例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均采用局麻下小针刀闭合松解后联合拨松针撬拨松解术,并对患者进行1-3个月的随访,观察患指的复发率及患者的满意度,分析小针刀联合拨松针疗法在治疗屈指性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上述治疗的36例患者均一次治愈,患者的治愈率和满意率达到100%。结论小针刀联合拨松针疗法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一个有效疗法,具有创口小、痛苦小、恢复快、费用低,治愈率和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针刀 拨松针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采用小针刀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手法治疗对照组(n=37)与联合小针刀治疗观察组(n=37),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手指功能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4.59%vs72.97%,P

  • 标签: 小针刀 屈指肌腱 狭窄性腱鞘炎 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跟腱断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35例跟腱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治疗,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5例患者,随访24个月,未出现1例在断裂者,优良率为97.14%(34/35),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仅1例出现排异反应,经治疗后痊愈。结论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跟腱断裂,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异体肌腱 跟腱断裂 移植 修复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指鞘管区屈指肌腱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014年屈指肌腱鞘管区损伤30例40指。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术后予早期保护性功能锻炼,予6—12月的术后随访。结果采用TAM系统评价疗效优23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90%。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指鞘管区屈指肌腱损伤,可以使腱外膜正确对合、表面光滑、更好地保护肌腱血运、能减轻肌腱粘连机会、获得良好功能。

  • 标签: 显微外科 屈指肌腱 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V—Y肌腱瓣+跖肌腱转位修复陈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对15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V—Y肌腱瓣+跖肌腱转位修复术。结果1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均获7个月~7年的随访,跟腱无再次断裂。根据Amer/Lindholm跟腱修复疗效标准:优11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3-3%。结论V—Y肌腱瓣+跖肌腱转位是修复陈旧跟腱断裂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跟腱断裂 修复 V—Y肌腱瓣 跖肌腱转位
  • 简介:患者,女,41岁,1天前行走时滑倒,左手撑地,伤后即感左手环指疼痛,逐渐出现肿胀。在我院拍摄X光片未见骨折。后因左环指末节主动屈伸均不能,遂来骨科就诊。专科检查:左环指略肿胀、青紫,远侧指间关节掌、背侧压痛明显,掌指关节掌侧压痛明显并可触摸到软组织块,末节主动伸屈不能,掌指及近侧指间关节主动屈曲无受限。

  • 标签: 左手环指 伸屈肌腱 断裂 闭合 远侧指间关节 近侧指间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部屈肌肌腱断裂患者采取不同修复术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11月至2021年7月期间,选取82例于我院收治的手部屈肌肌腱断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采取津下双套圈修复术治疗,参照组采取改良Kessler缝合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统封闭联合活血止痛方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屈指肌腱腱鞘炎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占47.13%(41/87),单纯采取传统封闭治疗;观察组占52.87%(46/87),采取传统封闭联合活血止痛方治疗;以疼痛、弹响、绞锁、硬结症状积分作为观察指标,并对比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弹响、绞锁、硬结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85.37%,差异显著(P<0.05)。结论传统封闭联合活血止痛方治疗可协同缓解屈指肌腱腱鞘炎的症状,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值得研究使用。

  • 标签: 屈指肌腱腱鞘炎 传统封闭 活血止痛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指屈肌腱断裂吻合术后早期主动功能锻炼预防肌腱粘连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接诊治疗的98例行手指屈肌腱断裂吻合术的患者,将98例患者通过随机序列表法平均分为49例参照组(实施常规训练护理干预)与49例实验组(实施早期主动功能锻炼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指屈伸优良率为95.91%,参照组患者手指屈伸优良率为65.30%,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再次手术率、肌腱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指屈肌腱断裂吻合术后应用早期主动功能锻炼,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肌腱粘连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使用并推广。

  • 标签: 手指屈肌腱断裂吻合术 早期主动功能锻炼 肌腱粘连
  • 简介:因插秧所致手指伸肌腱断裂属于肌腱的自发性断裂。我院于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间共收治8例因插秧致手背伸肌腱自发性断裂患者,采取保守及手术治疗的方法,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指尖 断指再植 肌腱
  • 简介:目的以30例屈拇长肌腱Ⅱ区断裂一期治愈的患者为例,阐述屈拇长肌腱损伤的围手术期康复治疗。方法2001年3月~2006年3月,对30例屈拇长肌腱Ⅱ区断裂患者采用双套圈交叉6股屈肌腱缝合法修复及石膏外固定。术后按照肌腱生物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在医师指导控制下进行功能训练。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6-16周(平均8周)随访,按TAM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12例,良10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为73.3%。功能达到优良的22例患者术后16周能用患指完成持笔写字、扣纽扣及拿筷子等日常生活动作。无患者出现二次断裂。结论正确的术前诊断,术中无创伤和牢固的缝合技术,术后安全的外固定,按照肌腱愈合的生物力学改变特点,在医师指导控制下进行功能训练,是屈拇长肌腱Ⅱ区断裂一期治愈的关键。

  • 标签: 肌腱断裂 缝合技术 生物力学 功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