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评判性思维分析屈指肌腱断裂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以评判性思维作指导,对我院2012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162例屈指肌腱断裂患者,进行常规输液、促进血循、心理辅导疗法、物理疗法以及后期实施康复运动疗法,术后患者行全程被动功能锻炼,循序渐进,直至功能基本恢复。结果随访6~12个月162例屈指肌腱断裂修复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优105例,良42例,可9例,差6例,优良率91%。结论评判性思维能有效选择屈指肌腱断裂相关护理方法,提高屈指肌腱断裂患者恢复率,进一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评判性思维 屈指肌腱 断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针刀治疗屈指肌腱鞘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一次性微型针刀切割松解屈指肌腱鞘炎70例。结果治愈58例,好转1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微型针刀治疗屈指肌腱鞘炎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屈指肌腱鞘炎 微型针刀 针刀 松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68例屈指肌腱腱鞘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34例采用局部药物封闭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针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针刀屈指肌腱腱鞘炎临床效果显著,因此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屈指肌腱腱鞘炎 小针刀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15例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小针刀治疗,探讨正确的小针刀操作方法、治疗步骤、注意事项。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15例符合诊断标准,分型属于2级、3级、4级的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行小针刀治疗。结果小针刀治疗后一周至3个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小针刀治疗后一周至3个月,治疗结果评分,优良率为100%。结论小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是肯定的,选取患指的掌指关节中线为手术入路是比较安全的,以松解A1滑车为关键。如果治疗者对相关解剖学知识不熟悉或操作不规范、不准确,也会产生一些并发症,甚至是严重的并发症。

  • 标签: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小针刀治疗 疗效 安全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针灸刀和封闭治疗两种疗法对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取我科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共有304例,并随机将其分成针灸刀组(164例)和封闭组(140例)。治疗前结合其解剖结果和发病机制,明确其狭窄腱鞘病灶。两组分别采用各自治疗。方法针灸刀组使用任氏钩型针灸刀行勾割治疗,而封闭组则采用常规封闭治疗。结果针灸刀组164例患者中,治愈数为144例,8例效果显著,6例治疗有效,总的有效率达98.9%;封闭组作为对照140例患者中54例治愈,显效36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是85.8%,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可见,治愈数差异呈极显著水平(P<0.01),总有效率的差异呈显著水平(P<0.05)。结论针灸刀疗法在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方面疗效更加明显,而且治愈后复发率比封闭组明显偏低。

  • 标签: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针灸刀 封闭治疗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又称扳机指或弹响指,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基层医院较为多见。治疗常以针灸、局部封闭为主,效果一般且容易复发。我院针灸科门诊采用小针刀配合局部注射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65例,治疗2次后统计疗效,结果1次治愈58例,治愈率89.2%,2次治愈率100%。结果表明针刀配合局部注射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花费小,疗效好的特点。

  • 标签: 小针刀 局部注射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外伤中屈指肌腱腱鞘滑车损伤修复的必要性及修复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0例手外伤中屈指肌腱腱鞘滑车损伤患者,对其受伤部位进行移植肌腱修复或选择性修复屈指肌腱腱鞘滑车。结果经治疗后,达到优的患者为62.5%、良的患者为20%,尚可的患者为12.5%,患者的有效率为95%。结论对手外伤中屈指肌腱腱鞘滑车损伤患者实行选择性修复及早期功能训练,有助于其早期患指的功能恢复,降低二次手术的概率。

  • 标签: 手外伤 屈指肌腱腱鞘 滑车损伤 修复方法 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经皮钩针刀微创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例确诊的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病人均选择经皮钩针刀微创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外科开放手术式彻底松解完成治疗,不使用抗生素,恢复优良。结论所描述方法治疗时间短,功能恢复快,值得在西医骨科临床推广。

  • 标签: 钩针刀 微创治疗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肠肌腱腱腹移行处部分断裂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12例腓肠肌腱腹移行处部分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结果对12例患者进行随访,患者治疗优良率达97%;评分为优的11例中,有10例在1年后恢复了受伤前的运动能力,运动恢复率达83%。结论腓肠肌腱腹移行处断裂的临床诊断不容忽视,必要的MRI检查及详细体格检查能够减少漏诊;手术治疗能够较好的修复解剖外观与张力,缝合强度可靠,满足康复及力量训练要求,治疗效果满意,患者运动能力恢复率高。

  • 标签: 腓肠肌 腱腹结合处断裂 诊断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切口锚钉固定和双切口骨隧道技术固定肱二头肌远端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肱二头肌远端肌腱断裂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单切口锚钉固定和双切口骨隧道技术固定进行治疗。结果单切口锚钉固定组远期疗效的优良率高于双切口骨隧道技术固定组,并且并发症少于双切口骨隧道技术固定组。结论单切口锚钉固定治疗肱二头肌远端肌腱断裂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且疗效较为明确的一种方法。

  • 标签: 肱二头肌 肌腱断裂 锚钉固定 骨隧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在患指伸屈双位状态下,行针刀排切联合药物注射,治疗因各种损伤因素引起的手指弹响、伸屈困难的屈指肌狭窄性腱鞘炎病例,进行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鳞选本院在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骨科、疼痛科门诊及住院诊治的手指弹响、伸屈困难的屈指肌狭窄性腱鞘炎60人62指病例,运用在患指伸屈双位状态下,用左手作为压指,触压固定好突起结节病灶部位,右手作为刺手从定位点入针刀,行针刀排切加药物注射疗法进行治疗。结果在诊治的60例患者中,治愈60例61指,好转1例1指,有效率达100%,治愈率98.4%。结论对于屈指肌狭窄性腱鞘炎中后期,患指出现弹响,伸屈困难的病例,在分别在手指伸屈双位法定位,运用切刀行排切联合药物注射疗法,临床疗效确切,有效率及治愈率高,且无副作用,无一例合并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伸屈双位 针刀排切 药物注射 屈指肌腱鞘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锚钉治疗闭合性伸指肌腱止点断裂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2015年12月,应用施乐辉公司微型双固定锚钉治疗25例闭合性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患者。结果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3~12个月。按照Dargen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8%。结论应用微型锚钉治疗闭合性伸指肌腱止点断裂,优点突出,安全可靠,能够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闭合性 伸肌腱止点断裂 锚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法重建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治疗纽孔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直径1.0毫米克氏针在中节指骨基底背侧中央束止点横向钻孔,用一根直径0.8mm克氏针斜行固定近指间关节于伸0°位。用金环2-0医用涤纶编织线穿过预钻孔后水平褥式缝合中央束断端,打外科结将断端压缝于止点处。用金环3-0医用锦纶单丝线作加强缝合。结果本组26例均获得随访,平均6.8个月。全部恢复近指间关节的主动伸、屈功能,未出现中央束止点再次断裂、纽孔畸形、指间关节僵硬。伤口一期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皮肤坏死、钉道感染。按照中华医学会TAM评分标准,优良率100%。结论应用改良法重建中央束止点治疗纽孔畸形,手术方法简单,效果良好,易推广。

  • 标签: 伸肌腱中央束 改良 纽孔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伸指肌腱断裂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2例创伤性伸指肌腱断裂的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32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后向两组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满意率为100%,对照组的满意率为62.5%,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创伤性伸指肌腱断裂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在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创伤性 伸指 肌腱断裂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满意度
  • 简介:摘要肌腱袖撕裂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也是引起肩痛和冻结肩的主要原因。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肌腱袖撕裂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但至今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一般认为,肌腱袖撕裂的病因与年龄、血液供应、退行性变化,以及肩关节本身的解剖特点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血液供应因素最为重要。本文对肌腱袖血液供应方面,特别是冈上肌腱的血供研究情况,做了综述。

  • 标签: 肌腱袖 血液供应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15岁以下儿童指伸肌腱损伤的修复治疗临效果。方法排除皮肤缺损、血管断裂、屈肌腱损伤患儿,选取伸指肌腱撕裂患儿共50例53指。治疗方法均为伤后24小时内行伸指肌腱一期修复。治疗效果用ASSH(美国手外科)手指活动能力评定和Miller’s疗效评价系统评定。平均随访时间是2.1年。结果术后患指ASSH评定98%患儿为优良,Miller’s疗效评价95%优良。但是长期随访中发现仍有17%患儿存在手指伸直受限或屈曲受限。

  • 标签: 伸指肌腱 儿童手外伤 肌腱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部肌腱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为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57例手部肌腱损伤患者,分别针对患者的肌腱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进行个性化的早期康复护理,观察所有患者的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结果所有手部肌腱损伤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后,TAM康复优良的患者有32例,TAM康复良好的患者有23例,手部肌腱康复总有效率达96.49%,康复效果较好。结论对手部肌腱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护理效果较好,患者康复率较高,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手部肌腱损伤 早期康复护理 关节总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分为A、B两组,均采用单骨道单束重建,A组28例应用部分腓骨长肌腱,B组32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应用Tegner评分表、Lysholm评分表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进行膝关节术前术后功能评估。结果两组Tegner评分和Lysholm评分结果显示术后均优于术前,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KDC评分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单束和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均能取得优良的初期临床效果。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