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部分损伤后双ACL内本体感受器的形态及功能变化及其机制。方法使用12只新西兰大白兔造单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模型,4只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对照组,模型组分别于术后2、4、6个月各取4只行体感诱发电位和腘绳肌肌电图检测,之后取前交叉韧带行氯化金染色检查,评估韧带内神经组织形态及功能情况。结果损伤随着时间延长,其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潜伏期逐渐延长和波幅逐渐下降,ACL内本体感受器数量逐渐减少,异形的本体感受器增多、体积缩小,并出现部分结构缺失,与对及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潜伏期与对照组对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ACL内本体感受器数量和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ACL损伤后其本体感受器出现数量减少、结构异常,但是在短期内依然能发挥一定功能,随损伤时间延长其作用逐渐减弱。而对膝关节似乎也有本体感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本体感受器 肌电图 体感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会阴切口采用碘伏纱布湿敷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6月在我科阴道分娩行会阴切术的产妇200例,将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会阴切缝合术后第四产程未覆盖碘伏湿纱布,实验组100例,第四产程给予碘伏湿纱布覆盖,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效果。结果观察组会阴伤口愈合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伏纱布湿敷会阴切口治疗效果更优,值得应用。

  • 标签: 碘伏纱布 湿敷 会阴侧切口 第四产程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13-0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椎管减压器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6例为观察组进行椎管减压器后路手术治疗,选取同期的前行传统后入路手术的1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椎管容积、Cobb角、残留椎体高度、神经功能症状、后背疼痛等项目进行评价。结果改良后路手术与传统后路手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24h伤口引流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手术中应用椎管减压器可以安全有效进行椎管减压,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管减压器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患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桥接健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远端创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患肢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桥接对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9例小腿中远端创面患者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为20~43岁,平均33.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2个月,平均6.3个月.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3cm×6cm~33cm×11cm.术中切取股前外侧皮瓣面积为15cm×7cm~35cm×13cm.术中采取患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小腿受区血管蒂,其伴行静脉作为皮瓣的回流静脉,并桥接健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进行修复.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取中厚皮片游离植皮.结果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血管危象,皮瓣全部成活.9例患者术后获6~15个月(平均10.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质地、色泽及厚度恢复满意,未见明显色素沉着和瘢痕挛缩,供区大腿活动及肌肉力量正常.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2~25mm,平均17.3mm.所有患者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末次随访时按照张浩等制定的疗效满意度评分标准评定修复效果:得分为7~10分,平均8.9分;患者对术后治疗效果均表示满意.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桥接健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小腿中远端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下肢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脊柱分为颈椎、胸椎、腰椎和骶尾椎5个部分,手术时必须准确定位所需手术节段。尽管外科医生术前、术中详细判断脊柱节段,但节段定位错误仍然时有发生,我国暂未对手术节段定位错误发生率作出统计。国外有文献[1]报道,在医生职业生涯中,几乎有一半的脊柱外科医生曾有错误定位的经历。

  • 标签: 胸椎 腰椎 外科手术 定位方法 术前 进展
  • 简介:摘要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从情志护理、日常生活起居、饮食调护、腰椎牵引、中医理疗、用药护理、出院指导、功能锻炼等方面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辨证施护。结果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取得满意效果。减轻了患者痛苦,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治疗效果。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防治腰椎骨折术后腹胀、便秘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腰椎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按骨科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腹胀发生率,其他不适症状及排便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腹胀、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腰椎骨折术后腹胀、便秘的发生率,降低腹胀所致不适症状发生率,促进患者排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腰椎骨折术后 腹胀,便秘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75-021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临床常见,以腰(L4,5)、L5/骶(S1)椎间盘发病率最高。中医辨证则为外感六淫、跌扑损伤或肝肾亏损而致气滞血瘀、经脉闭塞不通或筋脉失养而发。笔者依据国内标准随机遴选179例,对其CT影像学特征及其中医辨证的关联性作初步探索和分析。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辨证 CT影像 影像学特征 外感六淫 气滞血瘀
  • 简介:输尿管多发结石是指输尿管中有多个结石出现,一般超过2个。输尿管多发结石常继发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是泌尿外科医生面临的较为棘手的问题。传统观念认为输尿管镜不适合处理上段结石,然而,本次研究发现,可以通过规范输尿管镜下碎石的操作一期处理单输尿管多发结石。

  • 标签: 输尿管镜 多发结石 临床效果 单侧 体外冲击波碎石 泌尿外科
  • 简介:历来不乏关于腰椎失稳的研究,目前被多数学者所认同并应用于临床的"腰椎失稳"定义是由Stokes和Frymoyer于1987年提出的:脊柱运动节段(functionspinalunit,FSU)的刚度下降,生理载荷下脊柱运动节段的位移超出正常生理范围,以致出现脊柱畸形、神经症状和不能忍受的疼痛。生物力学试验证明,腰椎运动节段正常解剖结构的改变将导致腰椎节段性失稳。

  • 标签: 关节突关节 腰椎 稳定性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应用MRI测量腰椎各椎间盘平面多裂肌-最长肌间隙入口与中线的距离,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月行腰椎MRI检查的200例患者,测量腰椎MRI各椎间盘平面双肌间隙入口与中线的距离(D),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比较节段间差异,t检验比较左右两及不同性别的差异,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各节段D间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节段D与患者年龄、身高、BMI的相关性。结果腰椎各椎间盘平面肌间D从L1/2水平至L5/S1水平逐渐增大,不同节段间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F=3614.84,P=0.00;右侧:F=3411.34,P=0.00),但左右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仅与D2间存在相关性,而D2~D5间则两两正相关。男性与女性患者仅L4/5节段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P<0.01),其他节段D男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节段D与患者的年龄均无相关性。男性患者D1双均与身高呈正相关,女性患者D1L、D1R及D2L与BMI正相关,而D4双与身高呈正相关。结论腰椎多裂肌-最长肌间隙入口位置与患者年龄、性别、身高、BMI等关系不大。在L1-3水平,肌间隙距离正中线较近,适合作单个正中切口;在L4~S1水平则应根据术前测量结果应用双切口。

  • 标签: 腰椎 肌间隙 磁共振成像
  • 简介: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可以为患者缓解疼痛、恢复步行功能,数年后步态是否能达到正常化仍存在争议。目的:分析单髋关节置换后遗症期患者平地步行中下肢的时空参数特征,探讨患者步行能力。方法:根据运动重建实验室检测病例数据库资料分析的方法,选择全髋关节置换后5-10年的患者14例为实验组,14例相匹配的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ViconNexus采集患者平地步行时下肢的步态参数,应用Polygon分析步态周期中下肢时空参数特征。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和健步速减慢,步频减小,步幅、跨步长变短,双支撑相延长,对足离地比增大(P0.05)。结果表明全髋关节置换后5-10年的患者步态对称性较好,但仍没有达到正常水平,步行能力差于正常人,需要系统康复训练以恢复其步行能力。

  • 标签: 植入物 人工假体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时空参数 步行能力 步态分析
  • 简介:2013年3月我院成功开展1例完全腹膜外腹腔镜下双睾丸固定术,手术效果良好。随访半年睾丸下降固定于阴囊内。结合临床诊治体会,现报道如下。患者男,28岁,因婚后不育3年、体检发现双阴囊空虚入院。人院后行体检、彩超检查,腹腔内、双侧腹股沟区均未发现睾丸,行MRI检查提示双睾丸可能位于腹膜后。术前诊断为双隐睾(腹腔型),

  • 标签: 睾丸固定术 双侧阴囊 腹腔镜 腹膜外 MRI检查 手术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腰椎爆裂骨折并马尾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下腰椎爆裂骨折并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X线复查均示骨性融合,后突畸形矫正,椎体高度恢复至正常的80%~90%.所有患者均具有社区内行走功能.结论腰椎后路手术治疗下腰椎爆裂骨折并马尾神经损伤,椎体高度及行走功能恢复良好,效果肯定.

  • 标签: 马尾神经损伤 下腰椎 爆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疗效,且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Bridwell评分为(77.10±10.26),对照组患者的Bridwell评分为(54.23±12.73);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综合康复治疗 眼见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27-02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应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对促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早期恢复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医组与中西医组,每组各30例。对西医组仅使用西药进行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用药基础上联合中药热敷、牵引按摩、针灸等中医方法共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患者优、良、差人数分别为16例,14例,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单纯应用西医治疗组患者14例,11例,5例,治疗总有效率41.7%(P<0.05)。讨论临床应用中西医综合法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早期恢复疗效显著。既能够发挥西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各类临床症状的作用,又能够通过中医各种方法缓解反射性肌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并增加神经根血液与营养支持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可达到标本兼顾的治疗目的。

  • 标签: 中西医结合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 临床疗效与意义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 4)10-0110-01
  • 简介:腰椎管狭窄症(lumbarspinalstenosissyndrome,LSSS)是因某种原因发生骨性或纤维性结构异常,导致1个或多个节段腰椎管腔容积绝对或相对狭小,卡压马尾或神经根而产生的1组综合征。其特征性症状为间歇性跛行和马尾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和下肢疼痛、麻木、无力、行走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二便功能障碍。近年来,笔者以天灸配合电针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天灸疗法 电针疗法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治疗骨质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4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骨质增生症患者10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以此为基础采用运动疗法,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与临床疗效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腰椎活动度、活动痛、扣押痛均有明显改善,评分远小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腰椎活动度、活动痛、扣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4.0%,观察组有效率为94.0%,后者大于前者,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腰椎增生症时采用运动疗法能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运动疗法 腰椎骨质增生症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