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肝胆疾病诊断中施行多项血清酶联合胆酸检测的价值意义。方法: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收诊的肝胆疾病患者75例和健康体检者25例,分别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均行多项血清酶联合胆酸检测,对比组间检测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胆酸(CG)及AFU、ALP、GGT、ALT各项血清酶指标较对照组水平均较高,P<0.05。胆汁淤积肝炎患者CG、ALP水平最高,原发性肝癌患者AFU、GGT、ALT水平最高,较之对照组,P<0.05。结论:多项血清酶联合胆酸检测结合临床表现对肝胆疾病诊断准确率提升具显著价值。

  • 标签: 血清酶 甘胆酸 联合检测 肝胆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血清胆酸(CG)和胆汁酸TBA的联合检测应用于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中,以期望提高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人员中有病毒性肝炎65例(1组)、肝纤维化68例(2组)、肝硬化62例(3组)及肝癌64例(4组)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进行胆酸CG与TBA联合检测。结果:不同肝脏疾病患者分别进行分开检测及联合检测,联合检测的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TBA和CG在肝胆疾病的诊断中均具有其各自的优势,将两个项目联合用于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中,效果更为理想,可作为肝细胞损害及严重程度判断的重要标准,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甘胆酸CG TBA 联合检测 鉴别诊断 肝胆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胆汁酸(TBA)、胆酸(CG)应用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诊断工作中的实际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21年01月-2021年12月期间孕产保健科门诊90例ICP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TBA、CG检测水平。结果:研究组TBA、C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甘胆酸 总胆汁酸 临床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熊去氧胆酸片含量的方法,采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82:18:1)的体系,柱温40℃;流速1.0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表明,熊去氧胆酸在浓度为1.88~5.62m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16%,RSD值为0.39%(n=9),定量限为56.20ng。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熊去氧胆酸片含量测定。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为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茵栀黄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8.8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可保护肝细胞膜,对淤胆及免疫功能进行调节,有利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改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治疗 乙型肝炎肝硬化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淤胆型肝炎采用地塞米松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74例淤胆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保肝、降酶等基础治疗,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实验组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及熊去氧胆酸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0.27%),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地塞米松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型肝炎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降低了TBiL、ALT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淤胆型肝炎 地塞米松 熊去氧胆酸 总胆红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辅助艾司奥美拉唑及莫沙必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予艾司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加用熊去氧胆酸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比较中,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治疗后3、6月复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而两组治疗12月后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熊去氧胆酸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熊去氧胆酸 艾司奥美拉唑 莫沙必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治疗胆固醇性胆囊息肉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胆固醇性胆囊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B超确诊,且不进行手术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为不愿用药者,对其进行随访,时间为12个月;研究组患者则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剂量为每天10mg/kg,分2次服用,或睡前顿服,对其用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时进行血脂、胆囊B超和肝功能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息肉变化情况。结果:胆囊息肉本身具有自然消长的过程,其可自行从胆囊壁处脱落。两组患者都有患者表现出息肉消失、变小或增大,多数患者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息肉直径差异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中仅有6例持续服药12个月,其中39例患者坚持服药6个月病情无明显变化而停药,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胆固醇性胆囊息肉的发生于胆固醇代谢障碍有关,虽然与胆固醇结石患者相同均有胆固醇代谢紊乱的表现,但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该疾病无明显效果,因此有可能有其他更为重要的发病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胆囊胆固醇息肉 熊去氧胆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辅助艾司奥美拉唑及莫沙必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予艾司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加用熊去氧胆酸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比较中,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治疗后3、6月复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而两组治疗12月后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熊去氧胆酸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熊去氧胆酸 艾司奥美拉唑 莫沙必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胆总管结石所致良性梗阻性黄疸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 Raphy, ERCP)治疗后联合熊去氧胆酸的疗效。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 1月 ~2019年 6月期间 160例胆总管结石伴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将其分为 2组,对照组单纯性 ERCP治疗,研究组采用 ERCP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实验室检测指标( ALT、 AST、 TBIL、 DBIL、 AKP、 γ-GT)水平以及随访复发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ERCP术,无结石残留,研究组术后发热消退、腹痛缓解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 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5.0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通过熊去氧胆酸对自身免疫性肝炎进行治疗的效果,及患者肝功能的改善。 方法: 研究于 2015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期间在我院收集 78 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参与研究,以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分为肝硬化组( 25 例)及非肝硬化组( 53 例),两组均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若有急性发作情况则在熊去氧胆酸基础上结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 IgG 、 γ 球蛋白及复发率等指标进行记录和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 IgG 、 γ 球蛋白指标差异显著,治疗后改善明显( P < 0.05 ),而非肝硬化患者的 IgG 、 γ 球蛋白改善效果显著优于肝硬化患者( P < 0.05 )。 结论: 自身免疫性肝炎采取熊去氧胆酸疗效理想,其中以非肝硬化患者疗效更为显著,因此该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熊去氧胆酸 肝功能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入我院的56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依据患者药物治疗方法不同分组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GSH组),实验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GSH+UDCA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应用GSH联合UDCA治疗4周后,患者肝酶学和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下降,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明显缓解,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SH联合UDCA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可获得更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还原谷胱甘肽 熊去氧胆酸 胆汁淤积性肝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脂肪性肝病患者选取熊去氧胆酸与还原型谷胱肝肽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46例脂肪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就诊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随机分组,单药熊去氧胆酸治疗为对照组,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为观察组。结果:脂肪性肝病患者采取联合给药治疗效果显著提升,P<0.05;观察组总胆红素(TBIL)、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肪性肝病患者选取熊去氧胆酸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脂肪性肝病 熊去氧胆酸 还原型谷胱甘肽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对自身免疫性肝炎进行治疗,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选取的方式对我院该病病患进行选取,选取的总数量为40人,选取的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4月。通过平均分配的方式将全体40名病患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个小组命名为对比组,另外一个小组命名为研究组。在对这两个小组的病患展开治疗时,给予对比组常规的治疗方案,研究组则在对比组的基础上,治疗时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结果通过对两个小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展开对比后可以看出,两个小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ALT、AST、PTA均有明显的差异。在两个小组之间展开对比后能够发现,治疗后研究组的ALT、AST、PTA要明显优于对比组,两个小组之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方案中加入熊去氧胆酸胶囊来对该病展开治疗,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病患各项指标均有好转,肝功能得到恢复,应予以推广。

  • 标签: 熊去氧胆酸胶囊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