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需进行择期上肢手术患者10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阻滞方式的不同进行平均分组,其中采取超声引导的患者为研究组,实施常规方法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各为50例。对两组患者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以及肌皮神经阻滞起效的时间、手术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神经阻滞效果研究组患者神经阻滞起效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要短,P<0.05,各组间数据的对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②麻醉效果对照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78%,显著低于研究组的100%,P<0.05,有可比性。结论与常规方法相比,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确切,不仅缩短了麻醉起效的时间,还使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 标签: 超声引导 临床效果 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0名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定位,40名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解剖穿刺定位。结果观察组的麻醉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过程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定位,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对照组46例用传统常规神经阻滞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对治疗后疼痛缓解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价。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对疼痛均有明显缓解作用,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有效率(93.5%)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穿刺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有效方法,该法操作简便、安全、疗效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梨状肌综合征 超声引导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康复训练联合星状神经超激光照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疗效。方法40例患者均为我院康复科住院患者,按治疗先后次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O例,对照组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超激光照射。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义(P<O.05)。治疗后两组间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综合康复训练联合星状神经阻滞均能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但两者联合效果更佳。

  • 标签: 肩手综合征,综合康复训练,星状神经节超激光照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局麻药对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所有患者均需进行前臂与手部手术治疗,在超声引导下给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并采用局麻药物辅助手术治疗。依照信封随机分组方案进行分组,共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30例的A组、B组、C组,对应的麻醉药物剂量分别为32mL、24mL、16mL,分析三组手术治疗患者不同剂量药物的麻醉效果。结果C组患者的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麻醉见效时间分别为(12.82±4.11)min、(11.82±4.21)min、(14.16±6.08)min、(15.72±6.08)min,分别与其他两组患者相比较时间均较长,P<0.05;另外,A、B两组患者的麻醉持续时间均明显长于C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可使得局部麻醉用药量明显减少,值得推荐采纳。

  • 标签: 腋路臂丛神经 麻醉阻滞效果 超声引导 不同剂量 局部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盲目试探操作,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快于对照组,且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麻醉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药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P<0.05;两组麻醉期间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经B超引导行臂丛神经阻滞有助于使麻药准确注入至最佳位置,提高麻醉质量,且可合理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保证临床麻醉安全性。

  • 标签: B超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苷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10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神经苷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结果经2周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70.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肿体积及水肿面积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血肿体积及水肿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苷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有效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提高治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尼莫地平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股神经及其与周围毗邻器官的解剖关系,以及股神经在腹股沟区的体表投影与体表标志之间的关系,为下肢股神经阻滞麻醉的穿刺点提供解剖学和超声影像学依据。方法2014年3月—2015年1月,选取16具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解剖组),进行解剖观察;2014年9—10月,选取健康成人志愿者30例(超声组),对其双侧股神经进行超声扫描。两组分别经应用解剖和超声探测,观察股神经的走行情况与周围器官的毗邻关系,并测量腹股沟韧带下缘股神经的宽度、距皮肤的距离,及股神经体表投影位置与耻骨结节线、髂前上棘线的水平距离。结果解剖组结果显示:股神经在腹股沟韧带下缘、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外侧(1.28±0.60)cm处发出,被髂筋膜包裹,内侧与股鞘内的股动脉、股静脉相邻,外侧是缝匠肌;股神经的宽度平均(0.71±0.06)cm,距皮肤的距离平均(0.85±0.19)cm,与耻骨结节线水平距离平均(7.25±0.67)cm,与髂前上棘线水平距离平均(7.24±0.41)cm。超声组检查显示:股神经在股动脉的外侧,呈倒立三角形高回声的浅色区域,外侧是呈深色高回声区的缝匠肌,内侧紧邻的股动脉和股静脉呈圆形高回声黑色图像;在腹股沟韧带下缘股神经的宽度平均(0.66±0.04)cm,距皮肤平均(0.97±0.22)cm,股神经在体表的投影与耻骨结节线水平距离平均(7.58±0.75)cm,距髂前上棘线水平距离平均(6.95±0.42)cm。解剖组和超声组测量的股神经宽度、距皮肤距离、距耻骨结节线水平距离及距髂前上棘线水平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55、1.197、1.774、1.348,P值均〉0.05)。结论超声测量结果与尸体解剖结果相近,符合股神经实际解剖的位置关系,揭示超声引导下的股神经阻滞穿刺定位方法安全、可靠。

  • 标签: 股神经 麻醉 局部 超声检查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苷脂钠在中老年重症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中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取综合疗法(卧床休息、持续给氧、对症治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神经苷脂钠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组间治疗后丙二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5±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1±3.6)分,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神经苷脂钠可提高综合疗法治疗中老年重症脑卒中的疗效。

  • 标签: 综合疗法 神经节苷脂钠 中老年重症脑卒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行神经苷脂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0例作为对象,按治疗意愿分成两组对照组(基础疗法)、研究组(于基础疗法上加用神经苷酯),评估总体效果。结果研究组病症患者28例,占比93.3%,高于70.0%的对照组,P<0.05,有区别;研究组预后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行神经苷酯疗法作用突出,可缓解病症,增强疗效,值得借鉴。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节苷酯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在小儿腹股沟疝术后早期镇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十堰市妇幼保健院3~7岁行单侧腹股沟疝手术的患儿82例,随机分为TAP组和局部浸润组,各41例。TAP组患儿术前采用0.25%左旋布比卡因0.5ml/kg行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TAP),局部浸润组患儿采用0.25%左旋布比卡因0.2ml/kg术前行伤口浸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2,4,8,12,16,20,24h的EasternOntario儿童医院疼痛评分、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术后24h累计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和量、副反应恶心和呕吐的率。结果TAP组患儿的疼痛评分除第1,20,24h外均低于局部浸润组(P〈0.05),TAP组患儿首次补救镇痛时间较局部浸润组显著延长(P〈0.05),术后24h累计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和量均低于局部浸润组(P〈0.05),副反应恶心和呕吐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技术在小儿腹股沟疝术后早期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以减轻患儿疼痛程度,减少止痛药物使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技术。

  • 标签: 腹股沟 疝修补术 术后镇痛 超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