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护理人员对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4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工作的护士208名,用自行设计的跌倒预防知识、态度和行为评估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预防跌倒的知识平均分为(14.66±4.52)分;态度平均分为(30.24±3.97)分;行为平均分为(55.01±10。05)分。护理人员对跌倒预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均与文化程度、职务、职称、年龄和培训经历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对跌倒预防的知识与态度呈正相关(r=0.190,P〈0.05);态度与行为呈正相关(r=0.380,P〈0.05),知识与行为呈正相关(r=0.106,P〈0.05)。结论护理人员在跌倒预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都有待提高;需加强对护理人员跌倒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人员 跌倒 知识-态度-行为
  • 简介:目的了解浙江省护理人员工作和职业现状。方法采用现状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选取17家医院72名护理人员进行深入访谈;设计护理部主任卷、护士长卷、临床护士卷,向217家医院的护理部主任、254名护士长及441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大多数护理部主任及护士长认为医院领导较重视护理工作,医院开展层级管理及优质护理较好,希望增加护士编制,提升服务价格,体现护理专业价值;医院床护比低于卫生部规定要求;在护士调查中,86.7%认为护理工作强度大,53.6%认为自己能力已充分发挥,57.4%认为职称晋升合理,74.3%认为人员配置不足,63.4%认为分配机制不合理,56.4%认为缺乏学习机会,55.9%表示如果有合适岗位希望脱离临床护理。结论大部分医院较好地开展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活动,护士能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护士工作压力大、职业风险高、分配不合理是当前主要的问题,管理层必须重视解决护理人力资源问题,同时关心护士的待遇、职称晋升、业务提高等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 标签: 护理人员 工作 职业 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看图对话卡在老年患者陪护人员跌倒预防知识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名老年患者陪护人员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两组均由责任护士向陪护人员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用看图对话卡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陪护人员对跌倒预防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看图对话卡的应用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护理服务。

  • 标签: 老年患者 陪护人员 跌倒 看图对话卡 健康教育
  • 简介:<正>泛开展,心理护理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全面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心理护理应用现状分析影响心理护理现状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心理的进一步有效开展提供参考。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青岛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护士700人。1.2调查方法2012年8月—11月,在各医院护理部的大力协助下,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统一发放问卷。本研究共发放问

  • 标签: 护士 心理护理 影响因素
  • 简介:分析肿瘤专科医院注射室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来源,包括工作负荷过重、职业的高风险性、职业要求不断增高、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影响、人际关系的角色冲突、社会及家庭的压力,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 标签: 肿瘤 护理人员 压力源 压力应对
  • 简介:<正>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滑膜炎症为病理特征的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炎症,若不积极有效地治疗,70%的病人在起病两年内发生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未经正规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3年致残率高达75%[1]。据统计,类风湿关节炎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36%,中国约有近500万病人,寿命缩短10年~15年[2]。随着对类风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非药物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实施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前后时间段分为2组,2011年6月-2011年12月为实验前,2012年1月-6月为实验后,比较2组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情况和发生例数情况。结果实施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后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高于实施前(P〈0.05),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从根本上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非惩罚性 护理不良事件 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引阳入阴推拿改善器质性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10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失眠专科门诊的器质性睡眠障碍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医辨证治疗和健康宣教,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口服艾司唑仑1~2mg,连续治疗2周.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引阳入阴推拿外治失眠,每日1次,每次15min,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艾司唑仑1~2mg,连续治疗2周.使用PSQI量表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改善的总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安眠药的次数和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阳入阴推拿法能有效改善器质性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患者睡眠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睡眠障碍 引阳入阴 推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力资源优化排班模式在大型手术室后勤人员中的应用与成效。[方法]根据手术室后勤工作特点、工作范围以及工作性质,建立并优化手术室后勤人员岗位设置与专业培训;设立调度中心,人力资源统一安排;运用以人为本的原理,充分体现计划性和弹性排班;统计手术室后勤人员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2005年2012年,我院手术量从13702例增加到21195例,年平均增长5%~8%,手术总量增加比例为54.68%;手术室后勤人员从21名增加至26名,增加比例为23.80%;手术室后勤人员发生的不良事件由241例减少至82例,下降比例达65.97%。[结论]优化手术室后勤人员的排班模式,合理设置岗位及应用人力资源,对提高手术室的工作质量及效率,降低用人成本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手术室后勤人员 人力资源 排班模式
  • 简介:目的通过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干预,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率以及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方法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指导,成立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小组,采取感知教育、行为益处教育、提升自我效能、减少制约因素以及行为督导等系列干预措施。结果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后,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除防护认知的安全注射条目和防护行为中的暴露后处理条目外,其他防护认知及防护行为得分均提高(P〈0.01或P〈0.05);职业暴露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可以增强护理人员对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的健康信念,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从而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率。

  • 标签: 健康信念模式 血源性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 健康信念 健康行为
  • 简介:盐酸厄罗替尼(Erlotinib),商品名为特罗凯(Tarceva)系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阻断细胞内受体中的三磷腺苷(ATP)结合位点,阻止下游信号的传递而产生抑制肿瘤作用。目前厄罗替尼被中国SFDA批准用于含铂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许多不能耐受常规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的老年病人或体能状况极差的病人在使用该类药物后其预后得到了改善。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药物疗法 皮肤护理
  • 简介:目的调查军队疗养院文职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及工作需求,为有效建立文职医护人员管理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及温度计量表对115名军队疗养院文职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军队疗养院文职医护人员满意度较高的依次为同事间关系、工作环境、上下级关系和团队精神,较低的依次为工资和福利、从工作本身受益、政治待遇和职称晋升。工作需求方面得分较高的依次为增加收入、工作稳定、继续深造学习,较低的依次为有机会更换专业、个人问题上被同情和了解、立功受奖。结论应从提升军队文职人员工作满意度并满足其合理工作需求方面,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以确保医疗护理质量。

  • 标签: 文职人员 疗养院 工作满意度 工作需求
  • 简介:目的了解社区护理现状,探讨和研究社区护士的培养方案。方法采用在复旦大学编写的社区管理人员对社区护理需求及社区护士现状认同调查表基础上修改的调查问卷,对临沂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43.57%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人员认为缺少社区护士,47.14%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认为社区护士的知识技能落后是目前制约社区护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调查的40项社区护理服务项目中,只有老年慢性病护理这一项有超过30%社区管理人员认为他们的社区护士能经常做。结论要加强社区护士的培训和培养。可以通过开展在职社区护士的知识技能培训、在学校开设社区护理专业以及社区护士脱产培训等方式发展社区护理,满足社区居民的护理需求。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保健护理 问卷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性吸吮对极低体重儿生长发育及消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将68例极低体重儿按入院顺序随机分2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出生后尽早肠内喂养,同时辅以营养性吸吮,;对照组实施常规量喂养。观察期间每日测体重一次,记录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最大幅度,恢复出生时体重的时间,完全达到肠内喂养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喂养不耐受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不耐受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出生时体重的时间,完全达到肠内喂养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极低体重儿出生后尽早进行部分胃肠内营养辅以营养性吸吮,可提高喂养耐受性,可缩短其恢复出生时体重的时间,减少完全过渡到肠内喂养时间,减少平均住院天数,促进极低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可在临床上常规使用。

  • 标签: 非营养性吸吮 极低体重儿 生长发育 消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