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HIV/AIDS一般知识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度,提高防护意识。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5名医务人员进行HIV/AIDS一般知识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认知状况调查。结果医护人员对HIV/AIDS的病原体、传播途径、预防职业暴露的方法和暴露后的紧急创口处理知晓度高,对HIV的特性和暴露后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早期预防用药不了解。结论需要加强医务人员对HIV/AIDS职业暴露的安全教育和规范化管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 标签: 医务人员 HIV/AIDS 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医务人员在医疗安全方面的管理模式。方法通过对口腔医疗风险的特点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口腔医疗风险的控制,旨在健全医疗安全管理机制,提高口腔医疗服务质量。对口腔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管理模式进行调查。结果医疗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是口腔管理的核心。结论只有全面提高口腔医疗技术,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腔医疗质量,防范口腔医疗风险的发生。

  • 标签: 口腔医务人员 医疗安全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并提出防护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2月发生的31例次锐器伤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例锐器伤害中,岗位以护士为主,22人,占70.97%。在导致伤害的锐器中第一位为注射器针头,13例次,占51.61%;较大部分锐器伤是因受伤害者自己引起。结论锐器伤是造成职业性伤害的潜在危险因素,要减少锐器伤的发生必须规范操作行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专业培训教育。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及手卫生相关知识掌握的情况。方法现场观察并记录151名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手卫生执行情况并对其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较到位,对相关知识认知的正确率达到80%以上,90.07%的科室手卫生设施较完善,医务人员基本上掌握六步洗手法;但是护士、临床医生、医技人员手卫生的依从率较低,分别为70.92%、47.66%、43.36%。结论加强手卫生知识考核及手卫生依从性的督导。

  • 标签: 手卫生依从性 调查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知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手卫生的知晓率,从而达到预防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的目的。方法选择易发生感染的15个科室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手卫生指征认知的正确率较高,认知正确率绝大多少在90.0%以上,但对手套的使用和快速手消毒剂的正确使用的知晓率较低。结论医院应广泛宣传,营造重视手卫生的良好氛围,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手卫生意识。

  • 标签: 医院 手卫生 知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影响因素,总结些许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按照编号法随机抽取我院的一些病房和诊室,规则为选择编号是偶数的病房和奇数的2个诊室,在医务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根据统一的方式和表格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相关调查。然后收集其调查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是31%,同时科室、岗位和工作区域的不同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也不同;病房医师的手卫生依从性较门诊而言要高(P<0.05),但不同区域间的护士的差异是不明显的(P>0.05);医务人员在实施手术之后手卫生的依从性是41%,比实施手术之前的手卫生依从性还要高(P<0.05)。结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普遍不高,需要按照不同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改善手段。

  • 标签: 医务人员 手卫生依从性 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我科医务人员传染病感染的现状,去分析导致感染的因素。方法对我院呼吸科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诱发感染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判断导致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工作时戴口罩(β=1.392,OR=3.493),参加传染病救治(β=1.478,OR=2.839),传染病区工作时间(β=1.388,OR=1.763),是导致感染的更具独立作用的高危因素。结论通过对诱发呼吸科医务人员传染病感染的调查,探讨呼吸科医务人员防止传染病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呼吸科医务人员 传染病感染 Logistic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案例的统计分析,探讨加强医务人员的标准预防意识,以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对2011年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对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分布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监测周期内发生血液体液暴露7人次;医生发生率71.4%;护士28.6%。针刺伤和锐器伤暴露40人次,护士发生率最高占55%。未采取标准预防占63.8%。结论规范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标准预防是最有效的控制职业暴露的手段。

  • 标签: 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提高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的方法。方法应用品管圈,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采取一系列措施改进。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率,医护人员工作前后洗手率和正确率均明显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能有效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 标签: 手卫生 品管圈 医院感染 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临床医务人员发生医疗锐器伤后,极易感染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液传播疾病。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尤显重要。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锐器伤发生率,减少传染性疾病感染几率,可以更好地保证医护人员执业安全。

  • 标签: 锐器伤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和洗手依从性现状,探讨切实有效的多模式手卫生干预管理措施。方法通过现场观察和采样监测了解医务人员手污染现状和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制定手卫生感染管理对策。结果医务人员工作中细菌携带率为100.0%,洗手后携带率为10.6%;感染管理干预后洗手依从性由28.3%提高到60.4%。结论医务人员手污染是病原菌传播媒介,必须重视手卫生的监督管理,提高对洗手的认知性和依从性,才能有效的预防经手传播的医院感染。

  • 标签: 管理干预 手卫生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措施。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6月,采用现场隐蔽观察法记录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比较干预措施前后手卫生依从性变化,研究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28.21%,合格率为10.35%,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68.91%,合格率为60.25%,干预措施后手卫生执行率、合格率显著高于未干预前的手卫生执行率、合格率。结论采取积极的全方位的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 标签: 手卫生 依从性 干预
  • 简介:摘要在绩效工资下,如何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实践经验说明,关键是调动全体医务人员积极性,而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是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 标签: 激励机制 调动积极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惠州市近年来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医务人员手部消毒效果,为科学指导医务人员消毒工作,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方法和相关标准要求,于2010年—2011年对当地市级(Ⅰ级)、县区级(Ⅱ级)、乡镇级(Ⅲ级)、社会医疗四类医疗卫生单位医务人员手部进行了消毒效果监测。结果2年来共监测上述单位医务人员手部消毒效果样品共2528份。市级(Ⅰ级)、县区级(Ⅱ级)、乡镇级(Ⅲ级)和社会医疗四类医疗卫生单位的2010年度合格率分别为91.77%、92.25%、91.53%、82.29%,2011年度合格率分别为93.75%、96.33%、94.20%、83.27%,Ⅰ级、Ⅱ级、Ⅲ级和社会医疗的年度同类对比,合格率均有所上升,且同类两者之间差异并无显著性(P<0.005);同年度Ⅰ级、Ⅱ级、Ⅲ级之间的差异并无显著性(P<0.005),但社会医疗与Ⅰ级、Ⅱ级、Ⅲ级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惠州市市级(Ⅰ级)、县区级(Ⅱ级)、乡镇级(Ⅲ级)医疗卫生单位医务人员手部消毒效果合格率较高、消毒工作稳定且水平相当,但社会医疗单位的效果较低、与Ⅰ级、Ⅱ级、Ⅲ级医疗卫生单位存在一定差距,将是今后消毒监测的重点,应特别加强对社会医疗单位医务人员手部消毒工作的落实。

  • 标签: 消毒 监测 医疗单位
  • 简介:摘要文章尝试从自我反思的角度,探索医务护理人员自我提升的有效模式,目的在于让医务护理人员在忙碌的闲暇之余,从内心的角度对自身进行总结,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情况下,从隐性的层面多角度多方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把内心变得更强大,从而为最终提高服务的精神面貌和质量、为营造和谐、以人为本的医务环境作出努力。

  • 标签: 护理人员 自我反思 反思基础 工作态度 工作质量 专业素质 人际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促进针灸药物镇痛疗法临床工作的开展。方法对10种疼痛病症171例患者,按“经之所过,病之所治”原则选取相应的经络及穴位进行1疗程为期10天的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83.1%,其中,急性软组织损伤有效率最高为95.5%,急性腰部扭伤次之为91.6%;而膝骨性关节炎疼痛治疗有效率最低为76.9%,膝关节滑膜炎疼痛次之为80%。结论针灸疗法可作为临床某些疼痛疾病药物镇痛的替代疗法。

  • 标签: 针灸 疼痛 非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那定的含量。方法色谱柱DikmaInsertsil苯基柱(4.6mm×250mm,3.5μm);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钠6.64g,高氯酸钠0.84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混匀,用磷酸调pH值至2.0±0.05)-乙腈-三乙胺(65350.3);检测波长220nm。结果盐酸那定的线性范围为10~100μg/ml,线性回归方程为y=28371x-2870.9,r=0.9998(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9%,RSD为0.1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盐酸那定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盐酸非索非那定 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