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整体救治方法对急救疗效的影响效果观察。方法本文选取14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救治方式,研究组采用整体救治方法,对比两组的急诊治疗效果、死亡率等指标大小。结果研究组的急诊治疗各项指标如手术时间、确诊时间以及救治时间大小分别是(33.55±6.92)分钟、(30.28±8.74)天以及(14.63±6.50)小时,和对照组的急诊治疗各项指标如手术时间、确诊时间以及救治时间大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创伤患者采用整体救治方法治疗后,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消除创伤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升急救救治效果。

  • 标签: 整体救治方法 急救疗效 影响效果 观察
  • 简介:《心脑血管病防治》:胸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及时规范的诊治至关重要。为缩短胸痛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胸痛中心的建立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有效措施。但有些人误将胸痛简单理解为心绞痛,于是也将胸痛中心的建设简单等同于院内心脏急救的绿色通道的建设。方教授,这种观念对吗?方唯一教授:这种观念肯定不对!胸痛是指颈与胸廓下缘之间疼痛,疼痛性质可呈多种。

  • 标签: 胸痛中心 胸科医院 救治水平 非创伤性 上海 急性
  • 简介:3月7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中国医师协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生命时报社支持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stemi项目)全国启动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焦雅辉,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专项基金管理部副部长周魁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 标签: 中国医师协会 急性心肌梗死 救治 中华医学会 专项基金管理 心血管病
  • 作者: 崔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西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西昌 615000
  • 简介:心梗,即心肌梗死。我们把心脏比作一个血泵,像抽水机一样日夜不停地工作,将血液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心脏上的冠状动脉(血管)就是抽水机上的供电电线,给心脏这个泵供血的。一旦冠状动脉发生闭塞,就像电线出现问题,使血泵不能正常工作,这就是产生心梗的原因。

  • 标签: 突发心梗;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胰腺炎CT表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提高对创伤性胰腺炎的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临床随访证实的15例闭合性腹部外伤致胰腺损伤的CT表现。男11例,女4例,年龄16~53岁,平均年龄(28.6±11.32)岁。结果胰腺局限性或弥漫肿大10例,明显局限性血肿形成2例,网膜囊积液8例,胰周积液及左侧肾前筋膜增厚11例,其中3例主胰管损伤中仅1例CT检出。假性囊肿5例,于伤后5-7天内出现3例,于外伤3周后出现2例;而其中1例患者于1周内出现囊肿的基础上,在3周后出现多发囊肿。本组囊肿位于胰体部2例,胰尾部3例,多发囊肿1例。4例首次CT检查阴性。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胰腺损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早期可对多数病例明确诊断。

  • 标签: 胰腺 创伤性胰腺炎 假囊肿 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
  • 简介:射频导管消融(RFCA)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已确立,环肺静脉电隔离是目前主流术式[1-4].该术式围术期血胸并发症发生率文献报道约0.2%[4,5],早期不易发现,国外文献报道有因血胸引起患者死亡的病例[6].本文报道l例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罕见并发症即严重血胸,分析其原因并引起临床警示.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射频导管消融 血胸 罕见并发症 救治 肺静脉电隔离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方法。4例海绵窦段动脉瘤行颈动脉血流阻断试验(Matas试验)后,施行颈内动脉孤立术,其余8例行“假性瘤颈加固夹闭术”或“破口夹闭术”。并对取下的瘤体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取下瘤体的病理学显示为大量血栓及机化物,无弹性纤维或平滑肌细胞等正常血管壁成分,符合假性动脉瘤的特点。出院时按Barthel指数(BI)评价预后,9例日常生活能力良好(BI≥75分),2例生活能力中度缺陷(BI:50~70分);1例死于术后脑梗死。9例进行了3个月至7年的门诊随访,有5例复查了DSA,2例复查CTA。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所有被随访的患者均未再出血。结论: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手术风险高、难度大。术前需了解颅内血管的代偿充盈情况,有必要行Matas试验。必须充分认识假性动脉瘤的特点,并行个体化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动脉瘤 假性 诊断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120急救转运系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再灌注时间及其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行PCI的STEMI患者60例,根据入院方式分为120转运组36例和自行入院组24例,观察2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FMC-to-B)时间、进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D-to-B达标率(D-to-B〈90min)、平均住院天数、PCI术后1周及6个月心功能情况。结果与自行入院组比较,120转运组D-to-B和首诊FMC-to-B时间显著缩短[90minvs115min,P=0.002;(95±50)minvs(139±73)min,P=0.046],D-to-B达标率更高(61.1%vs29.2%,P=0.015)。120转运组术后6个月LVEF显著高于自行入院组。结论120急救转运系统可显著缩短STEMI患者的救治延迟,改善STEMI患者心功能和临床预后,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救 救护车 心肌再灌注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临床运用研究。方法本文选取12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分别是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确定病情后直接确定手术方式,研究组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实施治疗过程,对其急救疗效进行分析和对比探讨。结果重症监护室内苏醒后,急性生理学参数计分大小、年龄计分大小、慢性疾病计分大小以及总得分大小分别是(6.99±2.77)分、(1.69±0.60)分、(4.48±1.85)分以及(12.97±4.69)分,其中急性生理学参数计分大小和总得分大小两项指标评分大小结果和重症监护室内苏醒前对应指标大小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实施治疗过程后,可以缩短急救时间,缓解创伤应激反应,节省手术时间,改善创伤三联征,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有效提升临床急救效果。

  • 标签: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 严重腹部创伤 急救 临床运用
  • 简介:目的探讨信息化流程管理系统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救治中的构建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11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卒中绿色通道救治,并且纳入信息化流程管理系统的597例疑似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AIS救治流程中各环节运行现状以及运行效率。对卒中护士和接诊医师制定绩效考核指标,计算卒中护士判定卒中的准确率及漏诊率;以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和签署知情同意书-静脉团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时间评价卒中护士救治操作能力,达标时间〈10rain;以呼叫接诊医师-医师到达预检台和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时间评价接诊医师应急处理能力,达标时间〈5min,计算达标率。结果597例预检判定为疑似卒中患者中,医师判定为卒中549例,建立静脉通道430例,转运至CT室443例,完成头部cT平扫441例,静脉溶栓52例。流程中患者到院-医师到达预检台、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转运至cT室.完成cT平扫、完成cT平扫-团注rt—PA时间、患者到院-完成cT平扫及患者到院-团注rt—PA的中位数时间分别为3(1,5)、8(3,16)、3(2,5)、3(2,9)、9(3,22)、20(10,30)、27(19,55)min。卒中护士判定卒中的准确率、漏诊率分别为92.0%(549/597)、8.4%(50/597);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签署知情同意书-团注rt—PA时间达标率分别为82.1%(353/430)、80.8%(42/52)。呼叫接诊医师-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时间达标率分别为94.5%(564/597)、91.4%(405/443)。结论以“时间管理”为核心的流程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分析AIS救治流程中各种环节和各种人员的效率,不断优化流程。

  • 标签: 卒中 信息化 流程
  • 简介:近年来,由于神经外科及骨科等医师的积极参与,脊柱外科在国内外发展迅速,为了顺应这一潮流,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INI)拟于2006年3月31日至4月2日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举办颈椎疾病专题研讨会暨2006(春季)颈椎微创伤外科训练班。研讨会及训练班期间将邀请台湾、香港及内地神经外科、骨科专家参加并授课,授予中国医师协会Ⅰ类继续教育学分6分。

  • 标签: 微创伤外科 专题研讨会 颈椎疾病 训练班 春季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替加环素治疗创伤性湿肺继发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创伤性湿肺继发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共65例患者的资料。资料将其分为碳青霉烯组和替加环素两组。碳青霉烯组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替加环素组为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常规剂量,首剂加倍,疗程在5天以上。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WBC)、APACHE-II评分及降钙素原(PCT)变化结果。结果分析碳青霉烯组和替加环素两组数据,各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治疗方式均有效控制感染。其中替加组PCT降低更显著,但与常规碳青霉烯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结论替加环素可作为治疗创伤性湿肺继发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一个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替加环素 创伤性湿肺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 简介:近年来,由于神经外科及骨科等医师的积极参与,脊柱外科在国内外发展迅速,为了顺应这一潮流,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INI)拟于2006年3月31日至4月2日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举办颈椎疾病专题研讨会暨2006(春季)颈椎微创伤外科训练班。研讨会及训练班期间将邀请台湾、香港及内地神经外科、骨科专家参加并授课,授予中国医师协会Ⅰ类继续教育学分6分。

  • 标签: 微创伤外科 专题研讨会 颈椎疾病 训练班 春季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简介:目的探讨入院时采取保守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病情加重的高危因素和危险时间窗。方法前瞻性地观察入院时予以保守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80例,在受伤3天内每8~12小时行一次CT扫描,3天后12~24小时行一次CT扫描至伤后5天,同时若出现病情恶化表现时立即行CT扫描。从而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加重的高危因素和危险时间窗。结果80例中发现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加重共40例,15例转手术治疗;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等对病情加重无明显影响,但合并的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等是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加重的高危因素。出现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加重的危险时间窗为颅脑创伤后24小时内(24小时内与24小时后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入院时采取保守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建议至少在伤后24小时内复查一次头颅CT,同时对于合并有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的患者适当地增加头颅CT扫描的频率以及早的发现可能的病情变化。

  • 标签: 急性硬膜下血肿 高危因素 时间窗
  • 简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大原因。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国内外针对高血压诊疗与防治的相关研究成果众多。国际上,ESH修订版和JNC8即将公布。在国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2009年已经发布。这些研究成果及指南,影响着高血压防治的理念与实践,对高血压的防治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指导作用。尽管,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治的理念与水平,在大中城市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是,我国人口众多,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分布在农村和基层社区。高血压人群的整体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在过去10多年并未明显提高,还处于很低水平,高血压的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 标签: 高血压防治 相关疾病 培训项目 继续教育 防治指南 会议
  • 简介:为了更好地开展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交流社区高血压管理的经验,为提高社区医生防治高血压及相关疾病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讲台。由中国健康教育协会高血压健康教育(上海)中心、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福建省医学会共同主办、《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协办的“长三角地区社区医生高血压防治学术交流会”将于2008年11月8日(周六)至9日(周日)上午(共一天半)在上海瑞金医院科技楼举行。

  • 标签: 高血压防治 学术交流会 社区医生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角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
  • 简介: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委托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和浙江医院等单位承办,《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社等单位踟办的2015年长三角社区医师高血压防治临床技能病例和经验分享竞赛活动在杭州华北饭店成功举办。前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殷大垒名誉会长,中国健康促进0教育协会黄泽民常务副会氏,刘克玲前常务副会长、淘金前秘书长等领导,以及来自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的近200名长三角社区医师参加这次活动。

  • 标签: 高血压防治 社区医师 临床技能 竞赛活动 三角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