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Q-T间期离散度(Q-Td)这一概念是1985年由Campbell首先提出,1990年Day等首先证实Q-Td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近几年来许多学者陆续报道了对Q-Td的研究,它作为心脏病预后的一项指标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3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d的观察,以及它与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以期探讨Q-Td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意义。资料和方法一.对象选择1996年10月-1998年12月间住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0例,所有患者心电图,血液生化检查等均符合WHO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且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60~86岁,平均68.57±7.82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塞 QT离散度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血管病急症和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与人口老龄化关系密切并随增龄而增加.国外文献报道,超过60%的AMI发生在65岁及以上老年人,约三分之一发生在75岁及以上老年人,而所有因心梗死亡的患者中7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了约60%[1].

  • 标签: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患者 早期诊断 人口老龄化 心血管病 国外文献
  • 简介:脑组织发生缺血时.不论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所致的高血糖症均可加重脑组织的损害并可使预后不良.已被人们越来越重视。为此,作者对本院近二年来收治急性梗塞160例患者的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作如下分析。

  • 标签: 血糖水平 急性脑梗塞 患者 预后 高血糖症 非糖尿病
  • 简介:患者,女性,73岁,因‘持续背痛12h”,于2017年8月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2h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背痛,无明显胸闷胸痛,伴冷汗,持续不缓解,至外院就诊。心电图示:(1)心房颤动;(2)ST段抬高(IavL,V2-V6呈弓背型抬高0.7mV);(3)V2-V4呈rs型.r波≤0.1mV,予阿司匹林+氯吡咯雷负荷剂量口服后转至我院就诊。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非瓣膜性房颤 栓塞 冠脉 ST段抬高 心房颤动
  • 简介:目的比较50rag和10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差别。方法入选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50mg组35例,100mg组43例。两组患者都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肝素等药物,分别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mg和100mg。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的冠状动脉开通率(根据临床判定),发病30d左室射血分数和死亡率。结果冠状动脉开通率50mg组为77.1%(27例),100mg组为81.4%(35例);30d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8.7±7.2)%,(50.0±7.6)%;30d病死率分别为5.7%(2例),4.7%(2例),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00mg和5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于国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疗效相似。

  • 标签: 心肌梗塞 纤溶酶原激活剂 老年人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两种生化分析系统检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以寻求准确与快速的检测方法.方法选择80例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校准前组和校准后组,每组40例.在同一实验室两种生化分析系统上对CK-MB进行方法对比试验,以美国贝克曼库尔特CX4PRO为对比方法,以德国罗氏COBASC50l为实验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CK-MB活性,统计计算两方法间的相关系数和直线回归方程;然后以直线回归方程校准COBASC501,再次检测患者血清中CK-MB活性,统计算两方法间的相关系数和直线回归方程.结果校准前两分析系统CK-MB检测结果的预期偏差不能接受,校准后两分析统CK-MB检测结果的预期偏差可以接受.结论同一实验室不同分析系统检测老年AMI患者血清CK-MB时应该进行方法对比实验和偏差评估,以确保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偏差 评估 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影响,为明确个性化护理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护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的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转运成功率和急救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vs88.33%,P<0.05;96.67%vs81.67%,P<0.05);观察组的出诊、急救和入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5.00%vs83.33%,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以个性化护理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个性化护理 转运成功率 急救成功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走行于心脏外膜下的脂肪组织内.当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的某节段走行在心肌浅层中,这部分冠状动脉称作壁冠状动脉(muralcoronaryartery,MCA),而覆盖在其上的心肌纤维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bridging,MB).

  • 标签: 心肌桥 冠状动脉主干 治疗 诊断 ARTERY 壁冠状动脉
  • 简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特征的一种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死亡率很高。其中老人因为心肺功能差,免疫功能低下,应激能力差,其病死率高于青壮年,有报道老年人病死率高达85%,大约为年轻人的2~3倍,故更应引起重视。然而,尽管自1967年首次报道本病以来,国内外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其诱发因素、致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遗憾的是,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药物治疗 老年人 急性肺损伤 进行性呼吸困难 免疫功能低下
  • 简介:自从1967年首次报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来,针对ARDS的诱发因素、致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ALI/ARDS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尽管相关呼吸机技术和理论有进展、强效抗菌药物的研发和重症监护医学等都取得了相当的进步,但ALI/ARDS的死亡率仍然在30%~40%,甚至国内较大样本量研究报告结果为50%~70%,而其中只有10%~30%(平均16%)的患者死于顽固性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支持治疗 急性肺损伤 ALI/ARDS 老年 重症监护医学
  • 简介: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主要由肾脏皮质髓质交界处的肾小管旁细胞分泌,是一种刺激骨髓造血的糖蛋白类激素,主要作用为促红系祖细胞分化及分裂为成熟红细胞,已广泛用于治疗慢性肾衰、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伴发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所致的贫血。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明,不仅肾小管周围间质细胞可以分泌EPO,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心肌保护作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糖蛋白类激素 细胞分泌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86岁,因“阵发性腹部绞痛1d”于2016年4月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d午饭后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为阵发性绞痛,无腰背部放射痛;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随后出现5~6次水样泻,便后腹痛无缓解,至我院急诊,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1.1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77.5%,红细胞计数(RBC)3.64*1012/L,血红蛋白(HB)114g/L,血小板计数(PLT)136.0*109/L。血清电解质、心肌梗死3项、血清淀粉酶、葡萄糖皆正常值。心电图(ECG):窦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ST-T改变。腹部超声:肝弥漫性病变伴肝内多发异常回声、门脉或胆道系统感染可能、胆囊切除术后。腹部平片:中上腹部局部肠管轻度扩张、积气伴小气液平。

  • 标签: 急性肠梗阻 缺血性肠坏死 首发表现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绞痛 窦性心动过速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变化特点,探讨BNP对评估AMI患者心力衰竭及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住院AMI患者93例及正常对照组50例进行BNP的床旁快速检测,并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按照心肌梗死Killip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Ⅳ级,按照梗死部位分为广泛前壁AMI组、前壁和/或前间壁AMI组、下壁和/或后壁AMI组,根据ST段有无抬高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计算各组内的BNP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AMI患者Killip心功能分级的递增,BNP水平不断增高(除KillipⅠ级与对照组BNP浓度比较P〉0.05,其余各组之间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随着Killip分级递增而减少,与BNP呈中度负相关(r=-0.79,P〈0.05)而LVEDd逐渐增大与BNP呈高度正相关(r=0.96,P〈0.05)。广泛前壁AMI组BNP浓度〉前壁和/或前间壁AMI组〉下壁和/或后壁AMI组。STEMI组和非NSTEMI组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床旁快速测定BNP浓度可作为判定AMI患者心功能状况及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

  • 标签: 心肌梗塞 心钠素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肌缺血 心室功能
  • 简介: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是指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休克、酸中毒及有害气体吸入等多种因素打击以后出现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严重者可形成肺不张,甚至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经科学研究者和临床专家不断探索,对其发病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明确了炎症是ALI的本质所在,即以弥漫性肺泡损伤、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肺泡上皮广泛损伤为其病理特征。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老年患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弥漫性肺泡损伤 诊治
  •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SD乳鼠心肌细胞外钙内流的影响.方法选择三天鼠龄的雄性SD乳鼠心肌,按Hoffman法行心肌细胞培养10-12天.实验分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Egb761分成三种浓度10-3mol、10-5mol、10-7mol).应用Fufa-2荧光探针的方法,观察各组静息状态和加氯化钾(浓度为20mmol)后的心肌细胞游离钙浓度的改变.结果(1)基础状态下,氯化钾能促进心肌细胞外钙内流,使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增高(P《0.001);(2)Egb761对氯化钾激发的细胞外钙内流的增加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Egb761具有抑制SD乳鼠心肌细胞外钙内流的作用,提示Egb761可能对钙超载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EGB761 心肌细胞内游离钙 SD乳鼠 心肌损伤
  • 简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AHNP)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危重变化较大、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急腹症。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大的进步,但还须继续努力,以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本文报告经我院诊治、诊断明确、病史较完整的六例AHNP病例,并进行简要的讨论,以提高对AHNP的认识。

  • 标签: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临床表现 预后 AHNP 病情危重 高治愈率
  • 简介: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急性假性球麻痹(APBP)并发症的影响及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0例APBP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营养组,观察两组患者吞咽用难改善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神经功能提高率和治疗前后患者T淋巴亚群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10d治疗后,营养组和对照组吞咽困难改善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82.5%和55%(P〈0.05);15%和40%(P〈0.05);77.5%和45%(P〈0.05)。肠内营养组治疗后抑制性免疫指标CD8%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下降(P〈0.05),而增强性免疫指标CD3%、CD4%和CD4/CD8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提高(P〈0.05)。结论肠内营养能提供肌体所需要的蛋白、碳水化合物和脂盼等成分。营养支持对于APBP患者存在的吞咽困难、营养不良不仅能提高人体细胞免疫功能,而且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从而改善预后。

  • 标签: 肠道营养 眼球运动障碍 吞咽障碍
  • 简介: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人均寿命的延长,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致死原因之一。由于临床试验常将80岁及以上的高龄患者排除在外,导致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数据仍相对较少,研究表明,很多已经得到循证医学反复验证的治疗方式在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十分有限。

  • 标签: 高龄患者 治疗方式 急性冠脉综合征 公共卫生事业 人均寿命 社会文化
  • 简介:目的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模型中离体肺气体容积(excisedlunggasvolume,ELGV)和肺密度的变化规律,探讨ELGV和肺密度与动物模型肺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9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LPS4h组、LPS24h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LPS各组建立ALI模型。各组采用密度测量仪测量ELGV和肺组织密度,同时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BALF)、肺湿/干重(W/D)比值测定以及肺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急性肺损伤小鼠LPS4h组【(0.440±0.027)cm。】和24h组【(0.354±0.025)cm。】ELGV明显高于对照组【(0.217±0.011)cm3】,LPS24h组ELGV明显低于LPS4h组;LPS4h组【(O.363±0.030)g/cm3】和24h组[(0.497±0.038)g/cm。】肺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0.606±0.016)g/cm3】,LPS24h组肺密度明显高于LPS4h组(P均〈0.05)。结论ELGV和肺密度可以作为监测和评价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肺形态学改变的可行性指标。

  • 标签: 离体肺气体容积 肺密度 脂多糖 急性肺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