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敷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解除弹力绷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行冠状动脉诊断及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热敷后解除弹力绷带,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徒手解除弹力绷带,比较两组病人粘贴部位的皮肤情况。结果对照组皮肤出现异常情况的有18例,观察组皮肤异常的仅有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敷后解除弹力绷带可明显减少病人皮肤的损害,增加病人的舒适感。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弹力绷带 热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术后活动的最佳时间。方法60例行PTCA或PTCA+支架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拔除动脉鞘管后6h开始床上活动和24h开始床上活动两组,两组病人分别在拔管前后不同时间,在室温下测定下肢皮肤温度(术侧、健侧)。结果拔管后6h开始活动的病人,术侧皮温在拔管后12h明显恢复(P<0.05或P<0.01),健侧则在6h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而拔管后24h开始活动的病人,术侧皮温在拔管后48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健侧则在12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拔管后6h开始活动较24h开始活动恢复的要好,表明提前活动有助于病人下肢血液循环,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术后活动 最佳时间 下肢皮肤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近年来,介入心脏病学飞速发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广泛开展,也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加上高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在介入治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医护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操作能力,对病人加强术前术后知识宣教,指导病人正确的活动方法,杜绝假性动脉瘤的发生。方法立即停止活动,加强心理护理,鼓励病人争强战胜疾病的信心,B超下加压包扎,密切观察血肿的变化。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3例假性动脉瘤病人均康复出院。

  • 标签: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假性动脉瘤形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均行心电图(ECG)、高频心电图(HFECG)和平板运动试验并对结果作了分析比较。高频心电图十二导法以切迹≥12为阳性.结果表明高频心电图检查中度以上冠脉狭窄的灵敏度均在86%以上,特异度为69%,总符合率为8l%;平板运动试验检查中度以上冠脉狭窄的灵敏度均在89%以上,特异度为76%,总符合率为85%;两组明显高于ECG组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30例PTCA前后高频切迹数相比,术后明显减少,可见高频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有很高的敏感性,且安全易行,无创伤,尤其对老年行动不便和活动风险大的病人尤为适用。

  • 标签: 心电描记 平板运动试验 高频 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蛋白酶9(MMP-9)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影响。方法53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测定治疗前、治疗4周后CRP和MMP-9水平。结果2组治疗前CRP和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和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CRP和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CRP和MMP-9水平。

  • 标签: 辛伐他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CRP MMP-9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34例经桡动脉冠心痛介入诊疗的优势,将更广泛的运用于临床。方法通过做好术前患者的评估与准备、心理干预;术中默契配合医生,保障桡动脉穿刺、置管、手术及拔管等各项操作顺利进行;术后24小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病情、伤口、手部及术肢,有效促进了患者的术后康复。结论只要规范化操作,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股动脉动脉介入性诊疗的并发症及术后舒适度。方法将本院2009年9月-2010年7月完成的680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分为经经桡/尺动脉(380例)和股动脉途径组(3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技术后患者的舒适度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冠状动脉诊疗,股动脉径路组在穿刺处血肿发生率7.0%,明显高于桡/尺动脉组0.79%,P<0.01;因尿潴留需要导尿股动脉组发生率16.3%,明显高于桡/尺动脉组0.026,P<0.01;桡/尺动脉途径术后病人护理简单,并发症较少,病人的舒适度明显高于股动脉途径组,使用镇痛剂股动脉组发生率17.3%,明显高于桡/尺动脉组0.78%,P<0.01。结论经桡/尺动脉动脉途径进行诊疗并发症少,术后护理简单,病人舒适度增加,是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的良好途径。

  • 标签: 股动脉 桡/尺动脉 介入并发症 舒适度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而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危险性最大,夺取人生命最多的一种。近年来,介入治疗走进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领域,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诊断迅速、疗效显著等特点,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左右桡尺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04年以来,经左右桡尺动脉途径共完成冠脉介入手术2516例,观察手术成功率、冠脉及桡尺动脉并发症等情况。术前均测试双手Allen试验及反向Allen试验,采用日本Teromo公司的穿刺包穿刺,TR-Band止血气囊包扎止血。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成功率、PCI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冠状动脉造影曝光时间、血管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介入术前测试左右手的Allen试验和反Allen试验,左右桡尺动脉,四条血管入路,大大增加了介入医生的选择余地,同样能减少出血和血管相关性并发症、减少病人痛苦,完成介入治疗。

  • 标签: 左右 桡尺动脉 冠脉介入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9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围手术期的护理。护理重点;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知识宣教、相关的术前准备,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症,有利于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成形和支架置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对一例右髂动脉巨大假性动脉瘤破裂合并左髂内动脉瘤患者的术后监护与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经过术后病情的严密观察、细致的护理,耐心的心理疏导,足够的营养支持,该患者顺利恢复。

  • 标签: 右髂动脉巨大假性动脉瘤破裂 左髂内动脉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提高救治水平。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壁内膜破裂,血流沿内膜与外层之间纵行剥离而形成的壁内血肿。该病起病突然,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发病24小时死亡率达20%~40%,1周内为60%~70%1。因此,掌握该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观察重点至关重要。现将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07年2月-2009年5月接诊的42例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主动脉夹层瘤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及明胶海绵经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对40例有症状的肝血管瘤患者行肝动脉插管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硬化肝血管瘤体,并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瘤体供血动脉。结果栓塞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术后第3、6、12个月复查肿瘤平均缩小45%、75.0%、80.9%。所有患者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我院自2004-5至2009-12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及明胶海绵颗粒或明胶海绵颗条进行对40例肝血管瘤进行了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肝肿瘤 血管瘤 栓塞 平阳霉素
  • 简介:摘要总结急性脑梗塞早期介入溶栓的护理体会。我科采取早期动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47例。血管再通率89.36%,死亡6例,死亡率12.77%,存活患者平均住院17.82d,术后并发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均在术后2~5d,术区皮下血肿1例、应激性溃疡1例,再梗塞3例,心力衰竭1例。本文根据我科丰富临床经验,得出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溶栓及护理,术后早期康复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介入溶栓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急诊科共接诊“无助患者”118例,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抢救成功率达94.92%,得到了病人及社会的认可。

  • 标签: 急诊 无助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导管腔内溶栓治疗。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和溶栓及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84例患者痊愈(80%),显效18例(17%),症状未有减轻者3例(3%)。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溶栓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可使阻塞段血管通畅,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