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鼻咽癌病人多项免疫功能及EB病毒PCR检测的综合研究。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18例鼻咽癌患者,对其免疫功能及其EB病毒PCR检测方式之间存在的关系加以有效研究和探讨,进一步对鼻咽癌患者血液中EB病毒抗体、其他氧化物活性等多项指标值进行测定。结果鼻咽癌患者患者的锌离子、铜离子、钙离子微量元素指标大小结果分别是(16.09±5.17)umol/l、(17.40±5.13)umol/l、(2.19±0.17)umol/l,和正常人群的三项微量元素指标大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患者采用通过开展免疫功能及其EB病毒PCR检测方式的有效探索,发现鼻咽癌患者血清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及其EB病毒抗体等物质成分,这对于通过血液指标含量来测定鼻咽癌疾病奠定了坚实的条件。

  • 标签: 鼻咽癌 多项免疫功能 EB病毒 PCR检测 综合研究
  • 简介:老年性聋是指因听觉系统老化而引起的耳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性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老年性聋病因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可能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随着年龄的增加听觉敏感度会逐渐下降,但是听阈的变化在人群中具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部分用遗传易感性解释。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老年性耳聋遗传易感性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人类老年性耳聋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 标签: 老年性聋 易感性 预防 控制
  • 简介:鼻相关淋巴组织是上呼吸道的重要淋巴组织,在鼻的免疫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关于鼻相关淋巴组织免疫学结构和功能及其在鼻黏膜免疫中的重要意义做一综述。

  • 标签: 淋巴组织(LymphoidTissue) 鼻黏膜(NasalMucosa)
  • 简介: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autoimmunesensorineuralhearingloss,ASNHL)是侵犯耳蜗及蜗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McCabe在1979年首次提出。作为一种经过合理治疗后病情可以好转或稳定的内耳疾病.ASNHL一经提出即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ASNHL既可表现为器官特异性(无其它器官受累)的原发性内耳损伤,又可以是伴随某些系统性自身免疫病(非器官特异性,如韦格纳肉芽肿病、Cogan综合征、多发性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肉瘤等)而出现的内耳受累症状。临床上部分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突聋、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 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COGAN综合征 器官特异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 韦格纳肉芽肿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联合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所在地区内确诊的38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药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对照组患者仅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证候积分以及CD4+T细胞计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证候积分、CD4+T细胞计数无差异(P>0.05);治疗后3、4、5、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CD4+T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联合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有助于改善中医证候、增加CD4+T细胞计数,是治疗艾滋病更为理想且有效的方案。

  • 标签: 艾滋病 高效抗病毒 中药 CD4+T淋巴细胞
  • 简介:猪作为继小鼠之后的又一类模式动物,正受到包括比较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畜牧学等在内的多领域科学家的高度关注。本文主要介绍我国特有的荣昌猪品系中的一个变异群体-“荣昌猪遗传性听力缺陷家系”,其突变位点,病理表现和发病规律与人类Waardenburg综合征2A型极为相似。此家系在听觉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为研究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干细胞移植,早期基因干预治疗、听觉植入等创造了条件。为听觉医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大型哺乳动物模型。

  • 标签: 荣昌猪 动物模型 听觉医学
  • 简介:摘要艾滋病是一种性传播及母婴垂直传播疾病,主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引起。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AART)是目前临床治疗、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方法,在艾滋病的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AART)能大幅降低艾滋病的病死率和发病率,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梳理,从AIDS的发病机制、HAART的免疫重建作用、HAART治疗方案、HARRT最佳治疗时间、HAART耐药性及毒副作用等几个方面分析艾滋病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进展。

  • 标签: 艾滋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怀柔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调查。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疑似HPV感染的2245例患者进行23种HPV基因分析检测,其中高危型18种(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3、MM4)低危型5种(HPV-6、11、42、43、44)结果HPV检测阳性者812例,高危型683例,低危型84例,其中多项感染45例。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为宫颈癌及高级别病变(CINII及CINIII)的221例患者中HPV-16阳性51例,HPV-58阳性40例,HPV-18阳性18例,HPV33阳性13例,HPV-52阳性9例,其中多项感染23例,其他高危及低危型HPV感染67例。病理结果为低级别病变(CINI)及慢性宫颈炎的591例患者中HPV-58阳性108例,HPV-56阳性73例,HPV52阳性69例,HPV16阳性57例,HPV-18阳性39例,其中多项感染68例,其他高危及低危型HPV感染177例。20~30岁,31~40岁,41~50岁和>50岁各年龄组中HPV阳性的比率分别为20.21%,32.56%,29.95%,17.28%。结论怀柔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较高,排在前四位的感染类型为HPV-58、16、52、18;其中宫颈癌及宫颈高级别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类型主要为HPV-16、58、18、33、52。宫颈低级别病变(CINI)及宫颈炎的HPV感染类型主要为HPV-58、56、52、16、18。31~50岁为感染的高峰人群。

  • 标签: 妇女 宫颈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 简介: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易冲动和学习困难等症状。我国ADHD流行病学调查地区很广.次数很多。调查结果显示,我国ADHD发病率大致在3%~10%之间.男童发病率明显比女童高。由于听觉损失,一些听障儿童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中动等问题.给教师的教学造成较大困扰。

  • 标签: 儿童行为异常 多动性障碍 注意缺陷 教育对策 注意力不集中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医院就诊患者HIV抗体阳性情况,为医院院内感染与医护人员防护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分别用北京科美生物,北京万泰,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与胶体金法对2013年~2015年入院患者输血前HIV抗体筛查检测,筛查阳性标本送陕西省疾病控制中心用重组免疫印迹法(WB法)进行确诊,结果,化学发光法HIV筛查阳性标本85例,胶体金法筛查阳性标本47例,经重组免疫印迹法最终确证59例,CLIA法阳性符合率69.4%(59/85)胶体金法的阳性符合率79.6%(47/59),用CLIA法,样本测定值/临界值(S/CO)在1.1~5.0之间的标本13例,经WB法确证1例,不确定5例,S/CO在5.1~10.0之间的23例,确证9例,不确定4例,S/CO值在10.1~29.5的49例,则经过WB法确证49例,研究发现随着S/CO值的升高胶体金法的阳性率随之升高反之阳性率越低。

  • 标签: HIV 抗体 CLIA法 胶体金法 免疫印迹
  • 简介:目的:建立单纯庖疹病毒1型(herpessimplexvirustype1,HSV-I)感染造成的面神经麻痹动物模型,研究HSV-I与面神经麻痹之间的关系。方法:Balb/c小鼠66只,切断双侧面神经耳后支,右侧神经断端接种HSV-1,左侧接种胎牛血清作为对照。观察小鼠全身情况、双侧面肌运动的对称性;颞骨连续切片HE染色;颞外段面神经锇酸染色:双侧面神经、脑干、三叉神经节、脊髓行PCR检测HSV-1DNA片断。结果:28只小鼠(4242%)于接种后2-5d发生右侧面神经麻痹,病程持续3-6d后恢复。38只未发生面神经麻痹。与对侧比较,颞骨连续切片显示面神经麻痹鼠右侧神经肿胀、神经周围间隙变小、

  • 标签: 面神经炎 动物模型 单纯疱疹病毒性 Balb/c小鼠 面神经麻痹 双侧面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543例普通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男性患儿发病率较女性患儿多;发病时间集中在春夏季。手足口病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皮疹表现;所有患儿有口腔疱疹或溃疡;约有50.8%的患儿存在发热。结论经喜炎平、利巴韦林、施保利通片、蒲地蓝等综合治疗,全部治愈,预后较好。

  • 标签: 手足口病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建立Ⅰ型庖疹病毒感染致小鼠面神经麻痹的动物模型,并探讨单纯庖疹病毒1型(herpessimplexvirustype1,HSV-1)在小鼠面神经麻痹发生过程中的致病机制及作用部位。方法:选择53只16-18g、4周龄雌性Balb/c小鼠,用26G针头在49只实验组小鼠右耳廓背面近耳根部皮肤连续搔刮后,将25μLHSV-1病毒液滴在创面上。同样方法搔刮左耳廓,滴25μLPBS作为对照。另4只动物不作处理,作为空白对照。PCR法检测接种病毒后不同时间段的实验动物相关部位的HSV-1DNA表达。结果:49只接种动物中,37只(75.51%)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神经麻痹。其中,右侧14只(14/37,37.84%),左侧3只(8.11%),双%20只(54.05%)。

  • 标签: BALB/C小鼠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面神经麻痹 实验性研究 HSV-1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缺陷发生率的效果。方法以科室为单位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改善主题,把握口服给药现状,设定目标值,通过鱼骨图分析,制定并实施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口服给药缺陷发生率降低86%。

  • 标签: 品管圈 老年住院患者 口服给药缺陷
  • 简介:目的用磁共振成像方法研究中耳免疫反应诱导的动物内淋巴积水.方法将9只豚鼠分为2组,中耳免疫组(4只)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PBS)对照组(5只).先用KLH加福氏完全佐剂行四肢趾蹼免疫,2周后将KLH投放至中耳进行局部免疫.另外5只豚鼠中耳放置PBS作为对照组.用gadolinium增强的磁共振成像观察内耳淋巴液的动态变化,用耳蜗电图评估听功能改变.结果在KLH中耳免疫的动物中,2只发生内淋巴积水,3只血迷路屏障通透性增加,2只听力损失大于10dB.结论磁共振成像可以显示KLH中耳免疫反应的耳蜗改变,内淋巴积水和血迷路屏障通透性的增加提示存在着一个"漏的迷路",将有可能为内耳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加精确的依据.

  • 标签: 梅尼埃病 核磁成像 免疫损伤 血迷路屏障 中耳炎 内淋巴积水
  • 简介:目的构建含有小鼠Smad4基因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的慢病毒病毒表达载体,为今后应用该重组慢病毒介导的内耳基因导入和相关的聋病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利用基因重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基因测序的方法,构建并鉴定pLenti6.3-Smad4-IRES2-EGFP真核表达质粒;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的方法,将pLenti6.3-Smad4-IRES2-EGFP转染导入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基因表达情况,利用实时荧光PCR的方法检测小鼠Smad4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经PCR鉴定和基因测序证实了小鼠Smad4基因序列与基因bank中的序列相一致.pLenti6.3-Smad4-IRES2-EGFP质粒转入293T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293T细胞经慢病毒感染后,其小鼠Smad4基因mRNA表达量增加了66427倍.病毒滴度经测定为2.5×108TU/ml.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含有小鼠Smad4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能在293T细胞中表达.

  • 标签: SMAD4 慢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