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陈虹(黑河市人民医院黑龙江黑河164300)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9期
  • 机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Y)又称艾滋病毒,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acp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的病原体,属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的慢病毒(lentivinrs)亚科,形态为典型的D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途径、血液传播途径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HIV有HIV-1和HIV-2两种类型,目前在世界广泛流行的是HIV-1型。HIV基因有高度的变异性,目前在全球流行的HIV-1毒株已出现3个组,即M组、O组和N组,其中M组又分为A到J十个基因型。HIV-2是逆转录病毒中的另一个病毒,也可引起人患上艾滋病,但症状多较HIV-1引起的为轻,HIV-2主要在西非国家流行,其与HIV-1在血清学上有一定的交叉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从HIV/AIDS流行以来,欧洲地区大约报告了大约20万AIDS病例。在许多国家,AIDS的发病率在1995年进入了停滞时期,在1996年开始下降,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997年。下降幅度最大的是男性同性恋者,其次是以注射方式吸毒者及异性恋者。呈现这种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标签: HIV 注射方式 异性恋 同性恋者 抗体阳性者 异性性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行尖锐湿疣切除术的全面护理对术后康复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9月1日收治的6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行尖锐湿疣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术后的护理以及术后的健康宣教。结果通过全面的手术护理,6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尖锐湿疣切除术后患者均康复出院,所有医护人员均未发生职业暴露。结论对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合并尖锐湿疣这样一个特殊人群的患者,认真做好手术前的评估,术后的各项护理工作,对于保障术后顺利出院至关重要.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尖锐湿疣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检验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内在我疾控中心的疑似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中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接受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验,以蛋白印迹检测法结果作为诊断HIV抗体阳性的“金标准”,分析该方法与蛋白印迹检测法在HIV抗体阳性诊断中的一致性及诊断价值。结果:蛋白印迹检测法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与ELISA法HIV抗体阳性检出率,数据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良好。结论:在艾滋病临床检验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筛查检验技术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准确度较高,可作为HIV感染初期筛查的重要检验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 检验筛查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深入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预防性服用复方磺胺甲唑发生超敏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 参与研究的患者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于我院治疗的HIV者(100例),研究期间收集患者临床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入院到HIV的确诊时间、既往药物超敏反应情况、服用复方磺胺甲唑、静脉血CD3+T 淋巴细胞、CD4+T 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NK细胞计数等,坚持随访至服用复方磺胺甲唑2个月。结果 收集发生超敏反应组性别、年龄、入院到HIV的确诊时间、既往药物超敏反应情况、服用复方磺胺甲唑、静脉血CD3+T 淋巴细胞、CD4+T 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NK细胞计数等信息结果为:36例、4例、(48.21±2.14)岁、(2.13±1.09)月、8例、32例、25例、15例、(622.03±509.25)/μL、(50.22±20.05)/μL、(484.19±390.37)/μL、(135.44±39.47)/μL。NK 细胞预测服用复方磺胺甲唑的超敏反应发生受试者工作特征最佳预测值为 109.80/μL,灵敏度为 63.2%,特异度为84.7%。结论 经研究观察,HIV感染者服用复方磺胺甲唑的超敏反应发生与 NK 细胞计数有很大关系,因此提前检测NK 细胞计数后服用复方磺胺甲唑可有效预测超敏反应。

  • 标签: 复方磺胺甲唑 HIV 超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情况,提高儿科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PID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时症状体征、性别、发病年龄、家族史、免疫学结果及诊断情况。结果140例患儿中,抗体缺陷为35.5%,吞噬细胞缺陷为17.8%,其他明确的免疫缺陷综合征占13.9%,联合免疫缺陷占12.8%,免疫失调性疾病占5.7%,补体缺陷占0.9%,其他PID占13.3%。男女比例为115∶25,临床诊断与基因诊断比例为100∶40。2005—2007年诊断55例,2008—2010年诊断85例,诊断病例数逐年增加。其中2005—2007年基因诊断7例,2008—2010年基因诊断30例。结论PID主要见于婴幼儿的遗传病,它危及患儿生命,对患儿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近年来诊断的PID病例数逐年增加,基因分析是确诊该类疾病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小儿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家庭史 免疫学诊断
  • 简介: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的出现,明显降低了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了HIV感染者生存质量。但病毒耐药是HAART中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 标签: 人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抗药性 微生物 耐药突变 药物选择
  • 简介:摘要病毒感染的几率大,传播途径多。抗病毒免疫病毒具有生物学特征,所以在大多数免疫中情况占主导地位。本文介绍了病毒感染类型,说明了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阐述了抗病毒免疫的具体体现。

  • 标签: 病毒 感染 免疫
  • 简介:摘要小脾脏触诊难以发现,用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脾脏的大小,经超声检测出的121例小脾脏患者中有40例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进行免疫学检查结果表明,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T细胞亚群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为此,开展小脾脏与免疫缺陷性疾病的研究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小脾脏 超声诊断 免疫缺陷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由流感病毒所致的流行性感冒自有详细记载的1580年以来,全球先后发生过31起大流行。本世纪以来,分别于1918年,1957年,1968年和1976年共4起流感大流行,其中最具破坏力的当属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蔓延到整个地球,共导致2500万人死亡,远远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死亡人数。尽管上述多次流感大流行威胁着

  • 标签: 禽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 流行性感冒 大流行 死亡人数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病毒感染免疫检验是一种通过检测人体对病毒免疫应答来诊断病毒感染的方法,包括血清中抗体水平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等。随着病毒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病毒感染免疫检验在防控传染病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常见的病毒感染免疫检验方法包括ELISA、免疫荧光分析、流式细胞术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病毒感染免疫检验方法已经实现了快速、准确、高通量的检测,为传染病的防控和疾病诊断提出了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也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病毒感染免疫 检验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