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情景考核模式在军队医院文职人员培训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文职人员进行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的摸底考核,制定心肺复苏情景考核模拟案例,组织情景模拟培训及考核。结果对文职人员心肺复苏情景培训前后平均成绩比较的双侧t检验,得P值均小于0.01,显示培训后的成绩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结论采取心肺复苏情景考核模式可大大提升文职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 标签: 军队医院 文职人员 心肺复苏 情景 考核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病因、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10年2月急诊收治行心肺复苏(CPR)的45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45例中呼吸先停止64.44%,心跳先停止35.56%,CPR急诊复苏成功率73.33%,失败急诊死亡26.67%。其中呼吸停止者急诊死亡13.79%,急诊复苏成功率86.21%;心跳停止者急诊死亡50.0%,急诊复苏成功率50.0%。急诊复苏成功率呼吸停止者与心跳停止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R复苏成功后由于脏器不同程度衰竭,各年龄段长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外呼吸或心跳停止者病死率高,需要监护人正确认识,第一时间进行抢救。急诊心肺复苏以提高患儿生存率。

  • 标签: 急诊 儿科 心肺复苏
  • 简介:男,42岁。主因发作性胸痛伴意识不清约6h入院。患者6h前酒后突发胸部疼痛,伴周身大汗,痛呈持续性,向左侧肩胛部放射,休息无缓解。急呼120送诊当地医院,查心电图V1-5导联ST段压低明显,T波倒置。半小时后复查心电图V1~4导联ST段弓背抬高,出现QS图形,提示急性心肌梗死。随后患者突然出现心跳骤停、意识丧失。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肺复苏后 导联ST段压低 脑复苏 发作性胸痛 意识不清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中血管加压素的应用。方法选入本院2017.6-2018.11收治病患8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血管加压素组,各41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心肺复苏术,血管加压素组则在常规心肺复苏术基础应用血管加压素,对照应用效果。结果血管加压素组病患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患者中应用血管加压素,可有效缩短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并提高其存活率,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血管加压素 心肺复苏 应用
  • 简介: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想了很多。在急诊工作很多年了,遇到需要做心肺复苏的病人,可以说院前的、院内的病例不计其数。病人生死悬于一线,在竭尽全力的同时,我从不敢抱太大的希望。因为,作为医生的我,在和生命赛跑的时候总是落后不少。当救护车狂奔赶到现场后,我们每每发现,在焦急的等待时间里,对医疗知识近于无知的家属心急如焚而又手足无措。

  • 标签: 心肺复苏 双手 急诊工作 医疗知识 救护车
  • 简介: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心肺复苏抢救中的可行性。方法将55例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分为常规组(23例)和优化组(32例),常规组按常规护理流程、化化组按优化护理流程行心肺复苏抢救。对比两组急救效率及心肺复苏效果。结果优化组急救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心肺复苏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使心肺复苏抢救工作更具有条理性和程序性,提高了心肺复苏成功率和患者存活率。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急救 护理过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急诊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实施心肺复苏患者中,择取86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数字表法来进行分组——对照组(n=43,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n=43,实施优质的急诊护理方案)。就2组急诊护理后的心率(HR)、血压(BP)等生命指标进行检测,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R、BP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的急诊护理服务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康复有积极影响,可稳定其生命体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可能,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 心肺复苏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作为儿科急救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急诊心肺复苏在危重症患儿抢救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定期分析并总结儿科急诊心肺复苏的特点,并作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能够有效提升临床儿科急诊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改善患儿的预后水平。

  • 标签: 儿科急诊 心肺复苏 方法 特点
  • 简介:摘要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心脏骤停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其在挽救患者生命上具有显著疗效。目前,国内外对于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相关评价指标研究甚少,本文将针对心肺复苏后再灌注损伤的相关临床生化指标进行综述,为心肺复苏后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心肺复苏患者采用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心肺复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段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辅助优化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神经功能达到1-2级有8例(26.67 %),3-5级有22例(73.33 %),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达到1-2级有14例(46.67%),3-5级有16例(53.33%),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心肺复苏 重症监护病房 神经功能恢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期间搭配急诊急救护理措施的意义。方法:研究筛选所得50例患者均为我院急诊科2021年1月到2022年9月收治心肺复苏患者,依据期间急诊急救护理模式不同分组,将常规急诊急救护理25例归于对照组,将优化后的急诊急救护理25例归于观察组,对两组心肺复苏效果实施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率以及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而院内复发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期间搭配急诊急救护理可增强抢救成功效果,且优化后的护理措施呈现效果更佳。

  • 标签: 急诊急救护理 心肺复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期间搭配急诊急救护理措施的意义。方法:研究筛选所得50例患者均为我院急诊科2021年1月到2022年9月收治心肺复苏患者,依据期间急诊急救护理模式不同分组,将常规急诊急救护理25例归于对照组,将优化后的急诊急救护理25例归于观察组,对两组心肺复苏效果实施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率以及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而院内复发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期间搭配急诊急救护理可增强抢救成功效果,且优化后的护理措施呈现效果更佳。

  • 标签: 急诊急救护理 心肺复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方式治疗ICU心脏骤停患者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ICU心脏骤停患者78例,以复苏情况为依据,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40例复苏失败的患者,对照组38例为复苏成功的患者,总结其影响心肺复苏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心肺复苏有较高成功率的患者为意外伤害及心脑血管疾病者,而心肺复苏失败率较高的为中毒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肾上腺素,对照组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慢性心律失常比急性心律失常容易导致复苏失败。结论在影响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中,原发疾病、心脏骤停原因及肾上腺素的应用剂量为主要因素,在治疗中要对这些因素提高重视度。

  • 标签: ICU心脏骤停患者 心肺复苏 相关临床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患者康复产生的影响。方法:对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心肺复苏后的患者进行研究,计80例,随机展开分组处理,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观察组同时重视急诊护理干预工作的开展。针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满意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相对对照组,在治疗效果上,经评测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后患者中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治疗效果明显,有效改善躯体、心理等维度功能,恢复神经功能,获得更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肺复苏 生活质量 满意度 急诊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28例心肺复苏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64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给予试验组患者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的情况发现,试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试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肺复苏 护理干预 康复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对心肺复苏患者予以急诊护理干预,并观察康复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到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行心肺复苏治疗患者中选取5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2组,各26例。对参照组行传统护理,对实验组行急诊护理干预。分析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心率、动脉压。结果实验组行心肺复苏治疗患者的动脉压和心率值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行心肺复苏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2/26)明显低于参照组30.77%(8/2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患者予以急诊护理干预,其动脉压和心率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有利于康复。

  • 标签: 心肺复苏 急诊护理干预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及对预后的改善作用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78例纳入研究,双盲法分组,对照组(39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急诊护理,对比效果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心率、动脉压、Pa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而呼吸机维持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护理用于心肺复苏患者中,有效改善生理指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急诊护理 心肺复苏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院前心肺复苏影响复苏成功率的各种因素,不断完善心肺复苏的质量。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6月150例心脏骤停患者,比较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及存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50例纳入研究的样本中,男性占较大比例99例(66%),现场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仅为40%,ROSC率为32%。现场获得心肺复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是为心脏骤停病人行心肺复苏后采用急诊护理方法,以探究其对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本次8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治疗的心脏骤停病人,行心肺复苏后,将所有的研究者以字母划分方式可以细化为相同人数的两组,A组(给予急诊常规护理)与B组(急诊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并发症。结果:在采取不同护理方法后,B组病人的护理效果优势显著;另外B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也比A组病人偏低,表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以上表述,将急诊护理应用于心脏骤停病人行心肺复苏后,能够稳定病人的生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急诊护理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