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改进巨切除技术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方法本组21例,改进的主要环节包括保持脾脏原位状态下的解剖与门二级血管蒂的分束结扎,观察了术中出血、副损伤以及术后2月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全组病例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术中大出血、副损伤等,术中出血少,术后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临床初步实践表明,改进的巨切除术是可行和安全的,与传统的切除术比较具有一定优势,可减少术中出血、副损伤以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巨脾切除术 外科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是腹部外伤中最易受损的脏器,临床所见的破裂85%是真性破裂,出血量大,病人可迅速出现休克。损伤是常见的急腹症,占腹腔内实质性脏器伤的首位,若未得到及时和正确的处理,甚至可以导致患者的死亡。对外伤早期诊断并及时、正确的处理是减少并发症关键。我院于2005年12月-2007年12月共手术治疗破裂19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脾破裂手术 救治 腹部外伤 真性破裂 早期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切除术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1例切除术后发生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诊治资料。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8例行增强CT检查。结果保守治疗10例和手术治疗1例,均痊愈出院。随访2~25个月,3个月后复发1例,再次治疗后痊愈;6个月后复发1例,死亡。结论切除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诱因,B超及增强CT检查对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早期抗凝和溶栓是改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根本措施。

  • 标签: 脾切除术 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静脉 抗凝药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杨增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08-18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8期
  • 机构:    【摘 要】目的:探究急诊外伤性肝脾破裂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将2017年月到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肝脾破裂的患者的36例最为实验对象,全部患者的均实施手术治疗,并与手术室护理积极配合,从而使患者的手术的治疗效果得以保证。结果:1例患者无经过治疗无效,患者的死亡率为2.78%,35例患者的经过有效治疗后,均已好转,经过对患者得护理满意度调查可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34例,护理满意度为94.44%(34/36)。结论:针对急诊外伤性肝脾破裂实施手术的患者,应与手术室护理相互配合,从而使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得到保障,能够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  【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大、功能亢进患者行切除术后发生大出血等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科2000年5月至2007年12月肝硬化门脉高压病切除术(包括同时行门奇断流术)者共计108例行术前、术中、术后全程严密监测处理。结果本科2000年5月至2007年12月肝硬化门脉高压病切除术(包括同时行门奇断流术)者共计108例,无1例出现术中或术后大出血导致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术中及术后全程严密监测处理可减少和避免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大、功能亢进患者行切除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

  • 标签: 肝硬化 脾切除术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脓肿临床上少见,且多来自血行感染,由外伤直接继发感染引起的脓肿更为罕见。血源性脓肿多为全身感染的并发症,其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本组3例外伤性脓肿脓液细菌培养均有大肠杆菌生长,可能与肠道细菌移位,有菌的门静脉血反流有关。临床上由于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典型的寒战、高热,左上腹痛症状在脓肿中已少见,多为长时间持续性低热及左上腹隐痛。保守治疗一般不能奏效,因脾脏位置深,周围重要的器官多,穿刺较困难。故一般主张行切除术,切除困难时可作脓肿切开引流术。脓肿病程长,多在数月以上,脾脏多形成严重粘连。同时脓液污染易并发腹腔感染。术前应注意口服肠道杀菌药,预防肠道细菌移位,术前灌肠置胃管,应用广谱抗生素。术中充分暴露,仔细分离粘连,避免操作及出血,防止污染。术后可根据药敏选用有效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本文3例病人未出现并发症,均治愈出院。对脓肿只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愈后良好。

  • 标签: 脾脓肿 并发症 脾外伤 肠道细菌移位 脓液 处理体会
  • 简介:目的总结破裂保治疗经验。方法有选择的对49例破裂行保治疗。其中非手术治疗22例,手术治疗27例。单纯缝合11例;缝合+动脉结扎2例;填塞+缝合4例;全切除+自体片移植10例。结果全部治愈。手术组无再手术病例。结论正确掌握非手术治疗指征和合理选择术式是保治疗的关键。

  • 标签: 脾损伤 非手术保脾 脾保留术
  • 简介:脓肿临床上少见,且多来自血行感染,由外伤直接继发感染引起的脓肿更为罕见.血源性脓肿多为全身感染的并发症,其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本组3例外伤性脓肿脓液细菌培养均有大肠杆菌生长,可能与肠道细菌移位,有菌的门静脉血反流有关.临床上由于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典型的寒战、高热、左上腹痛症状在脓肿中已少见,多为长时间持续性低热及左上腹隐痛.保守治疗一般不能奏效,因脾脏位置深,周围重要的器官多,穿刺较困难.故一般主张行切除术,切除困难时可作脓肿切开引流术.脓肿病程长,多在数月以上,脾脏多形成严重粘连.同时脓液污染易并发腹腔感染.术前应注意口服肠道杀菌药,预防肠道细菌移位,术前灌肠置胃管,应用广谱抗生素.术中充分暴露,仔细分离粘连,避免损伤及出血,防止污染.术后可根据药敏选用有效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本文3例病人未出现并发症,均治愈出院.对脓肿只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外伤继发 治疗体会 继发脾
  • 简介:功能亢进传统采用切术治疗,但伴有低蛋白血症、腹水、心肺肾疾病;以及肝硬化、门脉高压、亢腹水、全血严重减少的患者均不能耐受切术及各种断、分流手术.笔者自1994年以来采用经皮股动脉插管部分性栓塞治疗4例亢患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脾功能亢进 部分性脾栓塞 脾实质缺血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优势与劣势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至2015年12月38例符合条件的病人随机分组,其中腹腔镜组20例,开腹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肠内营养时间、术后血浆管引流总量、首次下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腹腔内大出血,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膈下脓肿,胰瘘),术后1日及3日后炎症反应因子(TNF,IL-6,CRP)浓度。结果:A组完成腹腔镜手术16例,术中出血过大中转开腹4例。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的长,术中的出血量大,首次下床时间短,术后并发率低,炎症反应因子浓度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血浆总引流量及术后首次肠通气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切除+断流术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相比,腹腔镜具有对病人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炎症反应轻,术后恢复快,但由于腹腔镜操作难度大,术中出血多,中转开腹率高(约为20%),对手术医生及医院手术器械要求较高。

  • 标签: 腹腔镜 血吸虫性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传统开腹式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功能亢进(亢)是肝硬化的重要并发症,部分栓塞不但可以纠正亢的临床表现。同时又保留了脾脏的功能。我院于1996年至2003年对8例肝硬化并亢患者行部分栓塞治疗,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部分脾栓塞 治疗 脾功能亢进 临床资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综合护理在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12月之间在本院治疗的50例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并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开展手术室综合护理,经过相同护理时间后,结合具体数据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疼痛评分、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综合护理在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术室综合护理 甲状腺切除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总结超选择性脉栓塞在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损伤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结果21例动脉损伤均采用明胶海绵进行栓塞,疗效满意。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栓塞适用于损伤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损伤治疗方法。

  • 标签: 脾损伤 超选择性 脾动脉栓塞术 患者 明胶海绵 治疗方法
  • 简介:中医认为,夏天人体消耗较大,需要加强的“工作”,才能不断地从食物中吸收营养。同时,夏天人们大量食冷饮和瓜果,易损伤脾胃,有很多人容易“苦夏”,表现为不思饮食、乏力。而通过健脾益气则往往能达到开胃增食、振作精神的效果。

  • 标签: 夏季养生 养脾 “苦夏” 不思饮食 健脾益气 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