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陈虹(黑河市人民医院黑龙江黑河164300)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9期
  • 机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Y)又称艾滋病毒,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acp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的病原体,属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的慢病毒(lentivinrs)亚科,形态为典型的D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途径、血液传播途径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HIV有HIV-1和HIV-2两种类型,目前在世界广泛流行的是HIV-1型。HIV基因有高度的变异性,目前在全球流行的HIV-1毒株已出现3个组,即M组、O组和N组,其中M组又分为A到J十个基因型。HIV-2是逆转录病毒中的另一个病毒,也可引起人患上艾滋病,但症状多较HIV-1引起的为轻,HIV-2主要在西非国家流行,其与HIV-1在血清学上有一定的交叉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可直接入侵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原发性感染,导致相关症状。然而其往往发病隐匿,易被误诊。本研究报道1例因"左手抖动伴反应迟钝10余天"入院的青年患者,其初诊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通过脑组织活检、脑脊液相关检查诊断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HAND),确诊后予以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后症状消失。提示HIV感染的青年患者出现快速进展性痴呆时,应考虑HAND的可能,并尽快进行相关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及时开展HAART。

  • 标签: HIV 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 组织病理
  • 简介:摘要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一种致死率极高的传染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出现已经使HIV感染成为一种慢性疾病。HIV DNA整合在CD4+T淋巴细胞基因组中形成HIV-1储存库,使部分HIV-1逃避了宿主免疫清除和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作用,导致患者停止治疗后出现病毒反弹的现象。因此,彻底清除患者体内HIV-1储存库成为功能性治愈艾滋病的重大难点。HIV-1储存库细胞特异性表达标志物的研究可以为清除HIV感染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也是目前HIV研究的热点和挑战之一。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储存库 静息型CD4+T淋巴细胞
  • 简介:自1981年世界上发现首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以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逐年增多.其中神经系统受累者仅次于呼吸系统而高居第2位,10%~20%的AIDS患者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首发表现,30%~40%的患者有神经功能障碍,而尸检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者高达70%~90%,故目前HIV性神经病变已成为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神经病变 临床表现 磺胺嘧啶 乙嘧啶 类固醇激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浙江省北部区域(嘉兴市和湖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流行株的分子传播网络,探索HIV-1在该区域的传播特征。方法以2017年嘉兴市和湖州市新诊断的37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样并收集其基本人口学及流行病学信息。从血浆中提取RNA,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 pol区基因序列,构建进化树判定亚型。计算两两序列间的基因距离,筛选最佳基因遗传距离阈值,构建分子传播网络。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成功获得336份样本的pol区基因序列,共检出11种亚型,以流行重组型(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CRF)07_BC亚型[40.8%(137/336)]和CRF01_AE亚型[31.2%(105/336)]为主。以1.0%的基因遗传距离阈值绘制HIV-1分子传播网络,119例患者共形成38个分子簇(簇内患者数为2~28例),以男性为主[82.4%(98/119)] ,以年龄≥40岁者居多[52.9%(63/119)],主要感染CRF07_BC亚型[57.1%(68/119)]和CRF01_AE亚型[24.4%(29/119)],其中CRF07_BC入网率[49.6%(68/137)]高于CRF01_AE入网率[27.6%(29/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P=0.022);存在2个较大分子簇C1(含28例患者)和C2(含11例患者),C1中男男同性传播占60.7%(17/28),C2中男男同性传播有7例。高传播风险病例普遍通过手机交友软件在本地或邻近城市寻找性伴侣,所感染的HIV-1序列多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广东省、北京市和杭州市等)的HIV-1毒株序列存在较高同源性。结论浙江省嘉兴市和湖州市的HIV-1亚型多样,以CRF07_BC和CRF01_AE为主。该地区HIV-1传播网络特征复杂,其中高传播风险病例可能是导致浙江省北部区域HIV-1流行的关键因素,因此亟需深化传播网络监测体系,及时制订精准干预和防治策略。

  • 标签: HIV-1 亚型 HIV分子传播网络 度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储存库与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相关性,探讨HIV-1储存库对免疫重建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抗反转录病毒治疗2年以上、HIV RNA低于检测下限的HIV感染/艾滋病患者219例,其中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195例,商丘市立医院12例,周口市传染病医院12例。采取横断面调查,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HIV RNA和T淋巴细胞亚群,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进行HIV-1 DNA检测。统计学方法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采用拟合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HIV-1储存库对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免疫重建不良患者121例,免疫重建良好患者98例。免疫重建不良组的HIV-1 DNA为(2.50±0.52)拷贝/1×106 PBMC,高于免疫重建良好组的(2.11±0.66)拷贝/1×106 PB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P<0.001)。免疫重建不良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92(139,227)/μL,低于免疫重建良好组的573(457,730)/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68,P<0.001)。HIV-1 DNA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呈负相关(调整年龄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时间的影响后r=-0.277、-0.316,均P<0.001);HIV-1 DNA预测免疫重建不良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79(95%可信区间为0.604~0.750),临界值为100拷贝/1×106PBMC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13%和42.9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预测免疫重建不良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5(95%可信区间0.863~0.942),临界值为0.536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68%和89.84%。结论HIV-1储存库与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不良的发生相关,HIV-1储存库高于100拷贝/1×106PBMC且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低于0.536可作为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预测指标。

  • 标签: HIV-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1储存库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不良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中常见的合并感染和主要生存威胁之一。HIV/HBV合并感染者的治疗有别于单一病毒感染的治疗,需同时针对两种病毒制订抗病毒治疗方案。现结合国内外指南和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研究数据,对HIV/HBV合并感染的临床管理提供建议,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对HIV/HBV合并感染治疗的考量和挑战,特别是药物安全性、耐药屏障、特殊临床情况和用药规范等进行讨论。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肝炎病毒,乙型 合并感染 丙酚替诺福韦 复方单片制剂
  • 简介:摘要本研究报道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合并溶组织内阿米巴及人芽囊原虫感染的病例。该例患者有脓血便症状,在外院未得到及时、正确的诊疗,入院后行粪便寄生虫检查,为溶组织内阿米巴和人芽囊原虫双重感染,提示临床面对HIV感染者抗炎无效时,应警惕寄生虫感染,为临床正确诊疗提供思路。

  • 标签: HIV 溶组织阿米巴 人芽囊原虫 寄生虫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的杆状体肌病(NM;HIV-NM)的临床、病理和肌肉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方法报道1例23岁男性HIV感染患者,出现进行性肢体近端无力、萎缩10个月余,于2021年6月初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肌电图检查提示肌源性损害。血清肌酸激酶为202.4 U/L,CD4+淋巴细胞计数为585×106/L。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阴性。对该患者进行双大腿肌肉MRI检查、左侧肱二头肌活组织检查及基因检测。复习文献报道的HIV-NM患者的临床、病理和MRI改变。结果该患者的双大腿肌肉MRI显示水肿改变;肌肉活组织检查显示部分肌纤维内出现杆状体结构,伴随肌纤维萎缩和再生改变;基因二代测序未发现与NM相关的基因突变。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口服泼尼松治疗,患者无力症状明显改善。已报道的17例患者(含本例)年龄为(33.7±9.1)岁,男女比例15∶2,均出现肢体近端无力。肌酸激酶正常或轻度升高;血清M蛋白阳性患者3例(3/7);免疫抑制治疗有效。结论HIV-NM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进行性肢体近端无力和肌肉萎缩,肌肉病理特点为萎缩肌纤维内出现大量杆状体,肌肉MRI可见肌肉水肿。这是首次报道的国内HIV-NM病例,该病可能为免疫性肌肉病的一个特殊亚型。

  • 标签: 肌病,杆状体 HIV 活组织检查 炎性肌肉病
  • 简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对肾脏的损害有多种,如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包括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IgA肾病)、肾淀粉样变性、狼疮性肾炎等[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肾病(HIV-associatednephropathy,HIVAN)是HIV感染引起的以大量蛋白尿、快速进展性肾衰竭为临床特点,病理表现为萎陷型肾小球硬化(collapsingglomerularsclerosing)和变异的小管间质性肾炎(variabletubulo-interstitialnephritis)的一种独立的肾脏疾病[4].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肾病 临床特征 病理学 发病机理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 简介:microRNA(miRNA)对调控基因表达有着重要作用,病毒与宿主在miRNA水平存在着复杂的"对话"。研究显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可能编码病毒miRNA(vmiRNA),通过维持病毒潜伏、保护感染细胞免于凋亡或外力刺激下的细胞死亡等方式,在HIV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宿主miRNA则参与到了抗HIV的防御性机制中,但也面临HIV调控相应宿主miRNA、编码RNA沉默抑制物等多种阻力。深入研究HIV与宿主间miRNA水平上的动态相互作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HIV的致病机理,开发新的治疗策略

  • 标签: MICRORNA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病毒miRN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机会性感染常常发生于免疫功能缺陷宿主,HIV感染及能引起免疫缺陷或紊乱的基础疾病是其主要的易感因素。近年来发现非HIV宿主存在某些新发的潜在免疫缺陷机制,如抗细胞因子抗体疾病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等,与马尔尼菲篮状菌、非分枝杆菌、曲霉等多种机会性感染密切相关,其所导致的不同临床感染类型、免疫缺陷调控机制、治疗方法等诸多问题逐渐被关注。因此,本文将对非HIV宿主潜在新发的免疫缺陷机制与机会性感染进行综述。

  • 标签: 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机会性感染 免疫缺陷 马尔尼菲篮状菌
  • 简介:随着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出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老年感染者(年龄≥50岁)显著增加。这不仅仅是因为许多年轻时感染的患者如今已经活至50岁以上,而且也是因为患者感染时的平均年龄已增加。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老年人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 简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会导致牙龈及牙周组织发生不同的改变。目前,这种具有特定发病过程,病情进展,以及对治疗呈现抵抗性的牙周病越来越多。临床上伪膜型或口疮型念珠菌病,以及所谓的乳头状增生可能是真菌感染所致。白色念珠菌感染好发于颊,腭,舌背及口角区,很少累及牙龈及牙周组织。免疫功能缺陷会导致病毒的活化和感染。复发性坏死性溃疡可能是I型或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而明显局限型溃疡可能是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口腔卡波济氏肉瘤最初表现为蓝色或红色斑点,继而转变成为蓝色,有时像淋巴瘤样或淋巴管瘤样的外生性肿瘤。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牙周组织 牙龈组织
  • 简介:目的评价市场流通中HIV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的质量.方法从使用单位抽取20家试剂,用国家参考品、确证为阳性的样品和阴性样品对其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20家试剂均符合200107批国家参考品的质量要求,对76份确证为阳性样品的检出率为100.0%,16家试剂对88份阴性样品的检出率为100.0%,3家试剂为98.9%,1家试剂为97.7%.结论我国HIV抗体诊断试剂的灵敏度较高,但某些试剂的特异性仍需提高.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酶联免疫诊断试剂 质量
  • 简介:摘要自取样是受检者自己采集标本进行疾病检测的方法,具有隐私性强、操作方便简单、时间地点自由等优点,可以提高受传统观念影响、工作时间限制及交通和医疗不发达的偏远地区的人群参加疾病检测及筛查的依从性。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及“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发展,居家自取样检测成为疾病检测及筛查的一个发展趋势。HIV及HPV感染给个人及社会带来较重的负担,在一级预防的有效性、普及性不足的现况下,二级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其带来的不良后果的有效措施。目前关于HPV和HIV自取样检测的研究较多,其检测结果可靠性较高,且在人群中接受度较高,对于提高宫颈癌筛查覆盖率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居家自取样
  • 作者: 吴鹭龄 荀静娜 卢洪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上海 200040,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与免疫科,上海 201508,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传染病科,深圳 518112
  • 简介: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储存库是HIV-1功能性治愈最主要的障碍。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HIV-1功能性治愈中的作用。本研究介绍了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3、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在HIV-1功能性治愈中的表达和作用机制相关的研究进展。

  • 标签: HIV 功能性治愈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 免疫检查点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