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罗伐(Rosuvastatincalcium),商品名为crestor,是由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司研发,于2003年2月12号获得FDA批准的类降血脂药物。本品有抑制肝脏产生胆固醇的酵素的作用,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伴脂蛋白胆固醇失衡(dislipidaemia)以及甘油三酯升高。

  • 标签: 降血脂药 罗伐他汀 药动学 药理机制 高胆固醇血症
  • 简介:近2/3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其卒中由大动脉粥样硬化或小动脉血管病变引起。脑缺血由动脉狭窄或闭塞造成,或来自复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栓子脱落导致血流减少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狭窄的最主要原因,其过程复杂,涉及血管内皮损伤、炎症、脂质沉积、血管平滑肌增生、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纤维化、血小板和凝血酶激活。鉴于类药物(以下简称类)降脂治疗与卒中防治的研究渐成热点,现将他类在卒中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以及重要的临床试验证据综述如下。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卒中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防治 血管平滑肌增生 动脉血管病变
  • 简介:1997年FDA准许0.1%扎罗凝胶用于面部寻常性痤疮的治疗,临床观察比较三种0.1%浓度药物治疗痤疮12周显示[10,治疗成功率为64%(0.1%凝胶)

  • 标签: 扎罗汀研究进展
  • 简介:高脂血症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但降低血脂是否对卒中二级预防有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在他类药物问世之前,大量随机试验均未发现降胆固醇对二级预防有效。而在他类药物出现后,先后在有冠心病/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 标签: 预防 证据 危险因素 随机试验 高脂血症 降胆固醇
  • 简介:某患者,男,38岁.近2个月来不断消瘦,于2003年5月9日入院.入院诊断:甲亢,给予丙硫氧嘧啶治疗.在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现有血脂异常.5月23日给予氟伐(来适可,北京诺华制药厂生产,批号03005)口服,400mg@d-1,以降血脂,增高HDL等.

  • 标签: 氟伐他汀 肌肉损害 药物不良反应 降脂药
  • 简介:2004年9月6日,在德国慕尼黑召开的欧洲糖尿病协会第40届年会上发表的COMETS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在治疗代谢综合征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时,与阿托伐(atorvastatin)相比,瑞舒伐(rosuvastatin,Crestor)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升高高

  • 标签: 德国 瑞舒伐他汀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代谢综合征
  • 简介:塞伐、洛伐他汀、辛伐他汀,西伐、氟伐、普伐他汀等为一大类其英文词尾均为statin()的药物被统称为类药物。他们能够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代谢中关键性限速酶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作用,使肝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临床多用于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对冠心病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有益。近来有研究表明这类药物除降脂作用外尚具有抗炎、免疫抑制、脑保护、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并在临床获得广泛应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临床应用 调脂外作用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胆固醇合成 高胆固醇血症
  • 简介:<正>类药物自问世后的十多年来,经临床应用与5个(4S,CARE,LIPID,WOSCOPS,AFCAPS/TEXCAPS)著名的大规模,长期(29820例,5年以上)临床试验,取得了突破性的重大进展。类药物系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mzyme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在迄今已上市的5种药物(阿伐、氟伐、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中,其英文名称词尾均为-Statins,故称为类,即statins。在药理学和药动学上,本类药物具有竞争性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中的限速酶活性,上调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加速血浆(LDL的分解代谢,并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从而有效地降低LDL-C,TC和T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肌病 他汀药物 肌溶解 极低密度脂蛋白 普伐他汀
  • 简介:卒中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尤其是在我国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均很高。经过国家“九五”、“十五”期间的专项科技攻关,卒中的治疗,特别是在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内外动脉搭桥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降低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从疾病的上游环节入手,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才是有效治疗卒中的关键。作为一名外科医师,不应仅仅是一个只会拿手术刀和导管的“手术匠”!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卒中 预防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十五”期间 溶栓治疗
  • 简介: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血脂异常的治疗尤为重要,可直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类药物是近年研制生产的一类安全高效的调节血脂药物,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降血脂及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本组通过对2001年2

  • 标签: 血脂异常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他汀类药物
  • 简介:患者男性,56岁,因头晕、恶心、呕吐2d,于2005年11月4日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病收住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波动在145/95mmHg左右,未服药物治疗。入院时患者视物有旋转感,吐出胃内容物4次,为非喷射性,无耳鸣及肢体活动障碍,双眼向左凝视时,可见水平眼震,食欲及睡眠差。查体:T36、5℃,R18次/min,HR72次/min,BP160/100mmHg(1mmHg=0.133kPa)。头颅CT结果正常,次日化验肝功能,ALT38U/L,AST30U,L,谷氨酰转肽酶(GGT)46u/L,各项肝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否认肝病史,无其他病理征象。

  • 标签: 肝功能异常 阿托伐他汀钙片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高血压病史 肢体活动障碍 谷氨酰转肽酶
  • 简介:加拿大卫生部近期又收到6份服用罗苏伐(rosuvastatin,CRESTOR)致横纹肌溶解症的报告,目前正对这些报告进行评估,特别是40mg剂量的罗苏伐的安全性评估。在应用罗苏伐治疗期间,患者如果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的危险因素,有任何原因不明的肌痛、肌无力或痛性痉挛,或棕色尿、异色尿,应立即向医师咨询。

  • 标签: 横纹肌溶解症 罗苏伐他汀 安全性评估 治疗期间 危险因素 原因不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伐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80例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药物(包括阿司匹林、硝酸甘油、贝乐克),于服药前2周均停用其他血脂调节药物及影响血脂代谢的药物。治疗组口服氟伐20mg每晚1次,2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口服脂必妥每次1.05g,2次/d,2个月为一疗程。结果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17例,总有效57.5%,两组症状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对照组心电图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50%。结论用氟伐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是安全的,调脂疗效显著,患者耐受性好,疗效肯定,在冠心病一级或二级预防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高脂血症 氟伐他汀
  • 简介:类药物又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有效的降脂药。而高脂血症与肾脏疾病关系密切,它既是许多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其本身又参与了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新近研究表明类具有多方面的肾保护作用,它对许多本身无明显高脂血症或治疗前后未表现出降脂作用的肾病动物模型,同样能起到减少尿蛋白、改善肾脏病理的作用,提示其肾保护机制并非完全由其降脂作用引起。本文将综述类药物非降脂相关的肾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疾病治疗 肾小球 继发性肾脏病 肾保护作用
  • 简介:高脂血症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改善高脂血症对降低肾脏移植术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人/肾存活率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氟伐治疗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4例肾移植术后2年以上,且移植肾功能稳定者,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24岁~58岁,平均38.4岁。术后均用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Aza)及泼尼松(Pred)进行免疫抑制治疗。CsA用量为2mg/(kg·d)~3mg/(kg·d),血药浓度维持在150μg/mL-200μg/mL,Aza用量为1mg/(k·d),泼尼松用量10mg/d。

  • 标签: 肾移植术后 氟伐他汀治疗 高脂血症 免疫抑制治疗 常见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
  • 简介:冠心病血管重建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近20年来,这两项技术均迅速发展,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类药物降脂治疗在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近年来冠心病治疗学发展的里程碑之一.有关类药物对冠心病血管重建治疗的影响,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探讨.其一是长期的类药物治疗是否能减少冠心病患者需要接受血管重建术的可能;其二是类药物与血管重建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比较;其三是类药物与血管重建治疗联合应用在冠心病防治中的地位.

  • 标签: 降脂治疗 冠心病 血管重建 他汀类药物 CABG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