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3例心脏黏液瘤术后复发再次进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1 106例心脏黏液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3例为复发后再次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50.5±10.8)岁,二次手术22例,四次手术1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纽约心功能分级Ⅰ~Ⅱ级20例,Ⅲ~Ⅳ级3例。设立同期心脏黏液瘤一次手术患者1 083例为对照组,比较23例再次手术患者跟一次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监护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住院日、住院病死率以及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8例(34.8%)首次发病部位位于左心房房间隔,15例(65.2%)首次发病于左心房房间隔以外部位,复发部位:左心房17例(73.9%),左心室2例(8.7%),右心房3例(13.0%),右心室1例(4.3%),再次手术占同期心脏黏液瘤手术比例的2.1%,13例定期复查患者复发时间的中位数为24个月。同期二尖瓣置换2例,二尖瓣成形1例,三尖瓣成形1例。平均手术时间(3.9±2.8)h,体外循环(107.6±33.8)min,主动脉阻断(64.9±23.8)min,ICU监护(20.1±16.0)h,呼吸机辅助呼吸(16.9±8.5)h,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0.51±0.10,术后住院(8.3±1.5)天。23例手术均顺利出院,无住院死亡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1~18)年,全因死亡1例(4.3%)。其中,再次手术患者ICU监护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住院日以及住院病死率较一次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典型心脏黏液瘤术后具有高复发倾向,首次手术后定期复查是早期发现复发以及避免并发症出现的必要手段,复发后再次手术治疗仍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心脏黏液瘤 复发 非典型 心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视下瓣膜成形术或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再次行瓣膜手术的临床资料和经验。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的155例瓣膜直视手术再次行瓣膜手术病人,包括各种瓣膜的再次单瓣置换术,双瓣置换术和三尖瓣成形术,和瓣周漏修补术等。再次手术间隔1~260(94.82±85.37)月。手术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应用灌注冷晶体或者含血停搏液下完成。结果再次瓣膜手术住院死亡率为5.81%,其中2006年至2011年的住院死亡率为2.75%。再次手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房室内径明显缩小。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室性心律失常和低心排。结论掌握再次瓣膜手术特殊的临床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诊疗策略,能提高再次瓣膜手术的疗效。

  • 标签: 再次手术 心脏瓣膜 人工瓣膜
  • 简介:摘要目的浅低温全流量多次灌注心脏冷血停搏液的体外循环(CPB)管理方法在再次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体会。方法胸骨正中切口经升主动脉和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备股动静脉插管,浅低温下手术,心肌保护采用41含血冷停跳液。结果2例病例CPB时间均大于120分钟,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1例,其余1例20焦耳心内电除颤一次后复跳。2例病例均顺利停机,并痊愈出院。结论加强CPB管理是提高再次心脏手术效果至关重要的因素。

  • 标签: 浅低温全流量多次灌注 体外循环 再次心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心脏瓣膜术后同瓣位再次瓣膜手术的外科治疗经验,评价分析手术安全性。方法通过电子病历检索系统,统计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中国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重症瓣膜团队同一术者收治的204例再次手术患者中142例瓣膜术后同瓣位功能障碍行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瓣膜成形或置换术后再次接受瓣膜置换或成形术者,不包括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及三尖瓣成形术未置入成形环患者。共纳入142例患者,男60例(42.25%),女82例(57.75%),年龄6~83岁,平均59.4岁。结果同瓣位再次瓣膜手术原因包括:人工瓣膜瓣周漏、人工生物瓣衰败、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人工瓣膜功能障碍、瓣膜成形术后再次功能障碍;其中常规手术110例,微创全胸腔镜下及胸腔镜辅助手术32例;术后出现脑出血死亡1例,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死亡1例,其余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使用IABP 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二次气管插管1例,二次开胸止血2例,均治愈出院。术后死亡2例(1.41%,2/142)。结论心脏瓣膜术后同瓣位再次瓣膜手术的原因较多且难度较大,但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管理可有效降低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微创术式可明显降低手术难度及相关并发症。

  • 标签: 心脏瓣膜 再次手术 同瓣位瓣膜功能障碍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后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人工瓣膜瓣周漏及生物瓣衰败再次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治疗要点.方法选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后49例,扩张性心肌病左室减容术同时行二、三尖瓣替换术后1例.人工瓣膜急性失功9例中,术后菌落样赘生物和心内膜炎2例,左室腔内残留腱索卡住碟片2例,破裂的左心室后壁卡住后瓣叶1例,碟片边缘缺损1例,碟瓣瓣钩断裂1例,陈旧及机化血栓形成2例,均急症行再次换瓣手术,其中4例急症手术行股动脉插管灌注.术后瓣周漏2例,限期手术,采用带垫片直接褥式缝合修补.生物瓣衰败39例中,二尖瓣位19只猪瓣及18只牛心包瓣多为不同程度的瓣叶增厚、钙化,同时合并不同程度瓣叶撕裂、穿孔,择期行再次瓣膜替换术及附加手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出现并发症4例,晚期死亡1例.47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换瓣术后病人多是处于心功能已损害至严重程度或急症时期,手术死亡率高,掌握好再次换瓣手术指征、时机及方法,可大大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心脏瓣膜 人工瓣膜 再次手术
  • 简介:总结20例成人心脏手术后2h内行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的术后监护体会。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做好酸碱平衡的监测;做好呼吸道及血容量管理;做好感染和溶血的预防;观察引流液颜色;转入普通病房后,指导患者加强早期下床锻炼,早期肺部管理,合理休息与饮食等。本组20例患者中,2例并发严重电解质紊乱及酸碱紊乱,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当天并发左心室破裂大出血死亡,其余患者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 标签: 心脏手术 非计划再次手术 术后监护 护理
  • 简介:摘要:先天性心脏病多可通过一次手术彻底治愈,术后可恢复正常,而有些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只先做姑息手术或分期手术,尽可能缓解和控制病情,为下一步的根治方式创造有利条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首次心脏手术遗漏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的原因,总结二次矫治手术的诊治策略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及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需再次心脏外科手术矫治PAPVC的患者临床资料,归纳该组患者术前、术中基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18例患者,男7例,女11例;年龄1~49岁,中位年龄4.5岁。首次心脏手术中,3例术前确诊PAPVC,术后仍然存在;1例术前诊断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后遗留PAPVC;其余14例术前术中均漏诊。首次手术后,患者多无明显症状(11/18),11例均因术后心脏杂音或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发现PAPVC。二次手术中,Bordy分型A型4例,B型10例,C型2例,无D型,混合型2例,TTE对其诊断准确率为50.0%,而CT血管造影(CTA)准确率达92.9%。二次手术后无死亡病例,4例患者出现肺静脉闭塞、心包积液及吻合口狭窄等不同并发症。结论术前未明确患者心脏结构畸形以及术中未仔细探查是造成PAPVC漏诊的主要原因,TTE诊断PAPVC简便易行,联合CTA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肺静脉异位引流 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分析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患者治愈情况的影响,并对此进行临床试验。方法:在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需要再次进行手术的患者中寻找 20位志愿者,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1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最后的治疗效果。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围手术护理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的是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护理方法的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患者中有 4人治愈, 1人逐渐好转, 3人出现并发症, 2人死亡;在实验组中,有 8人治愈, 1人出现并发症。通过两组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两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分析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患者治愈情况的影响,并对此进行临床试验。方法在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需要再次进行手术的患者中寻找20位志愿者,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最后的治疗效果。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围手术护理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的是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护理方法的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患者中有4人治愈,1人逐渐好转,3人出现并发症,2人死亡;在实验组中,有8人治愈,1人出现并发症。通过两组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两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再次手术方法及预防。方法对20例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甲状腺癌13例,良性甲状腺疾病7例。结果出现并发症2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1例。结论手术操作难度大,甚至可以遇到难以预计的困难。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再次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12例心脏机械瓣膜再次置换术的治疗经验,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心脏机械瓣膜再次置换术,其中机械瓣膜血栓形成5例,心内膜炎4例,瓣周漏1例,机械瓣膜功能障碍1例,机械瓣周围心内膜过度增生干扰碟片活动1例.再次手术二尖瓣置换7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3例.结果术中意外死亡1例,为心肌收缩无力致无法停体外循环机,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死亡率为25%.结论及早诊断,术前心功能改善,掌握好手术时机,不断改进的外科技术及心肌保护,都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心脏机械瓣膜 置换术 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降低死亡率 瓣膜血栓形成 瓣膜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3例胆道再次手术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肝胆管结石残留或复发,占本组病例的79%,残株胆囊和胆管损伤后狭窄占18%。造成结石残留或复发和残株胆囊又以急诊手术居多。结论胆道再次手术既有胆道疾病本身的因素,亦有医源性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合理的、适宜于个体的手术方式,重视此次手术的彻底性是降低胆道再次手术率的关键。

  • 标签:
  • 作者: 方孝鱼付伟科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3-03-13
  • 出处:《医学与法学》 2013年第3期
  • 机构:         方孝鱼 付伟科           (彭山县血吸虫病防治医院 四川眉山 620860)           【摘 要】目的:对再次胆囊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抽取我院收治行胆囊炎、胆囊结石再次手术治疗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本组患者经残株胆囊切除 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十二指肠憩室手术等方式治疗均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无死亡病例。结论:针对胆囊切除术后再次存在症状者需展开全面检查,在找到病因后采取 相应的方式行再次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临床特点和原因,术前评估及手术处理策略。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2年2月广西崇左市市人民医院收治48例胆道再次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大部分为肝脏内外结石的残留和复发引起,其次为吻合口狭窄、胆管损伤(医源性)、残株胆囊结石等。结论患者胆道本身的疾病及自身体质为胆道再次手术形成的主要原因,做好术前应做好影像学检查,手术细致及术前准备充分,是减少再次手术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03年~2008年283例再次、首次剖宫产病例导致术中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再次剖宫产组的出血量、术中大出血发生率均高于首次剖宫产组(P<0.05);致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较高原因依次为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子宫切口撕裂;两次剖宫产相距时间<2年、再次剖宫产有腹腔粘连者术中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首次剖宫产子宫切口情况、切口位置的选择和胎盘附着的部位,对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量起决定性作用。

  • 标签: 再次剖宫产
  • 简介:

  • 标签: